现如今,中国最神秘的地方,当属与中南海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的领导人就搬进了中南海。
其实现实中的中南海,是十分朴素、艰苦的。
我们的领导人并不曾奢侈浪费,在中南海中过着简朴的,跟百姓无异的正常生活。
根据记载,周总理的饭食标准是四菜一汤。
直到如今,中南海还一直延续着这种传统,在招待客人的时候,标准依旧是四菜一汤。
中南海是一个标志性的地方,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诸多历史,陪伴中华民族经历一场场变动,到如今,中南海也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南海这片地域,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从新中国国号的确立,到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再到见证五星红旗的诞生,一路走来的每个节点,中南海都是参与者。
中南海中留下了我们几代领导人的痕迹,里面有毛主席伏案工作的身影、有周总理徘徊思索的身影、有邓小平闲庭自若会见客人的身影……
神秘的中南海在历史上曾经公开对外开放过9年的时间,当然,这里的开放并不是全部开放,而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公开几个地方。
去过中南海的群众回忆说:“中南海跟公园似的,跟北海没什么区别,环境还挺好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实中南海实际上就是我们的领导人工作生活的地方,中南海身上的意义,其实不在于实际的意义,而在于其身份的独特象征性。
喝茶叶要付钱,谁都不例外
领导人们在中南海中也要吃穿住行,日子和老百姓是一样的。
很多人以为中南海中的吃穿用度一律是公办,领导人居住在中南海只用好好享受待遇就可以了,吃饭都是由工作人员统一安排的。
其实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在中南海中,各个领导人都自负盈亏,自己的吃穿用度自己解决,全部的生活都要靠自己的工资来解决。
我们领导人的工资要养活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度,这个开销还是极大的,所以领导人的日子也是要精打细算的。
在中南海里,各负盈亏,在建国的初期,国库中也没有多余的预算,财政收入都投入到民生建设领域当中去了,所以领导人的日子过得是有些“苛刻”的。
中南海里人数众多,每天都要召开各种大小会议,算下来,如果开会时候喝水加上茶叶的钱,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长期以往,也算得上是一个很大的财政负担。
所以,在中南海中,就有一条人人都要遵守的“奇规”,这个规矩就是:开会茶水费,一人两毛,独自承担。
不管你是普通的干事,还是各个单位的一把手,甚至是国家主席,也是要遵守这个规矩的,人人平等,谁都不例外。
这条“喝茶要钱”的规矩,源自于1958年。这个时期,我们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内刚刚开始实行了五年计划,各行各业都处在恢复发展的阶段,至于我们的财政收入,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
面对着这些小处的花费,在一次会议上,我们的周总理就提出来了一条规矩:“以后开会不再准备茶水,如需喝茶要收费,一人两毛。”
这条提议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更是亲身作则,带头付了第一次茶水费,这条规矩也就被这么长久地遵守下来。
在规矩刚刚实行的初期,很多人往往会“遗忘”这条规矩的存在,毕竟,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原有的模式,一时间还没有改正过来。
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往往身上没有带钱,可已经跟服务员要了茶水,两相尴尬的局面。
其中最典型的要数我们的副总理陈云了。
在一次中央开会的过程中,陈云习惯性地跟服务员要了一杯茶水,等服务员将茶叶放到杯子里了,陈云恍惚一下子醒了过来,这是要收费的。
可一摸摸口袋,才发现自己的身上没带钱,这一下子,可就泛起了尴尬。陈云只好跟自己的秘书借了两毛钱,等到之后,才把这两毛钱给秘书补上了。
在这第一届的中央领导人当中,喝茶最凶,相应付茶水钱最多的,当然要数毛主席。众所周知,毛主席的两个爱好中,其中一个就是饮茶。
而毛主席还习惯喝浓浓的茶,在喝茶的过程中,还喜欢把茶叶“吃”进去。
在从前不收茶水费的时候,毛主席的茶叶消耗在中南海中算是数一数二的,喝着喝着,主席的杯子里就干干净净了。
在收了茶叶费之后,毛主席对于茶叶的开支就更大了。有些时候,毛主席通常会热情地将大家都叫到菊香书屋里开会,这个时候,大家伙喝的茶叶自然就都由毛主席买单了。
这总的算下来,毛主席一个月可是要喝掉一斤多甚至于两斤的茶叶,再加上偶尔“请”大家伙喝茶,毛主席单是在茶叶上的开支,每个月都要花掉三十多元钱。
在中南海中“喝茶给钱”的习惯也慢慢延续到了外地。领导人到外地开会的时候,服务员端上来的茶水,周恩来就主动掏钱,这可把服务员给吓了一跳。
这时候,周恩来便耐心给服务员解释,“喝茶收费”这是中南海当中固有的传统,并且这项规矩的实施还是由周恩来亲自提出并签字确认的,周恩来更是要带头遵守了。
领导人喝茶水费“交钱”这已经足够让大家震惊了,可更加神奇的是,随着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提升,领导们的茶水费还“涨价”了。
这样的价格,让一些节约的老干部平常不舍得花这个钱,买茶水,2毛的茶叶钱,让他们觉得太奢侈了。所以更多的时候,很多老干部就只喝免费的白开水。讲课讲累了,也是一杯白开水就解决了。
茶水钱是小,可仅仅从这一件小事当中,我们就能看到我们领导人不谋私利、大公无私、以身作则的风范。
这是我们领导人最特别的一面,始终跟中国人民在一起,绝不让财政给“私欲”买单。
定时定点电影院,买票自行找座位
在中南海中,有一个小礼堂,这个礼堂除了平常开会,在周末的时候,礼堂就会化身为“电影院”,来给大家放电影。按照中南海固有的传统,看电影也是需要掏钱的。
在中南海中居住的领导人很多,再加上领导人的子女,中南海中的人数可以说是不少了。从前不像是今天,手机电脑都普及了,大家在闲暇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消遣的方法。
为了给大家的生活添一点色彩,不让大家的生活过于枯燥。
领导人采用放电影的方式来供大家消遣娱乐。
放电影一方面可以开阔大家的眼界,让大家多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提供帮助借鉴;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家消磨消磨下班后的时间,培养良好的爱好。
根据周总理当时的安排,会议室里每周放一至两场电影,多以国产片为主,也有欧美其他国家的电影。
看电影每个人要购买电影票,除了放映电影的工作人员之外,上到主席,下至普通工作人员,入场都要自行购买电影票。
普通的电影票是两毛钱一张,遇到时间长,需要播放两场的电影就三毛钱一张票,这个电影票的定价也尽量和外面普通的市场价持平。
电影放映有着很强的制度规范。通常是设定在周末,晚上七点准时放映。
如果迟到了,就需要在服务员的帮助下,悄无声息找个空位置坐下来看,主席也不会有特殊的预留座位。
但是毛主席不经常来看电影,常来的领导是刘少奇,偶尔周总理也会来“凑凑热闹”,周总理会在电影播放之前给大家讲几句,希望大家能够树立有高度的眼光,多多了解世界。
比如说在当年,美国登月的相关电影出片之后,周总理就邀请了各个部门的重要领导来到电影院观看电影。
希望各位都能够了解世界如今的先进科技都发展到了什么高度,我们中国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大家要多为中国的发展思考献计。
这部电影也让观看的领导们很受鼓舞,在之后的工作当中,也会更加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奋起直追。
在电影院里看电影,难免会遇到领导,但是在电影院中,不是那么拘谨的氛围,大家之间的区分也没有特别明确,如果互相遇见了,就打个招呼,然后就静静地看电影。
毛主席晚年的时候,慢慢开始喜欢上看电影了,经常会去电影院看看电影,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说,主席最喜欢看的是传记类的电影,其次更加偏向喜欢观看欧美田园风光的影片。
小小的电影院,让大家在中南海里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颜色,开阔了眼界,也有了健康的爱好,真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中南海小灶吃不起
“民以食为天”,对于每个人来说,衣、食、住、行都可谓是人生的大事。
中南海吃饭跟喝茶叶、看电影一样,也都是需要自掏腰包的。
中南海中有大食堂。跟外面比起来,中南海里的小菜比外面便宜,比如一些萝卜头、黄豆、花生米、咸菜等之类的小菜,通常花费几分钱就能有一小碟,再加上一两个窝窝头,这样就是一顿美味的餐饭了。
除了大家熟知的大集体食堂,中南海里,还有“小灶”。
相比于食堂里的“大锅菜”,“小灶”里面的饭食就更加精致美味了。
但是,很多领导同志不愿意到“小灶”上吃饭,大多数人,还是更多地在自己家开火,自给自足,自己做饭吃。这样,既省钱,又能够吃到熟悉的味道。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灶”里面的饭菜过贵了。我们的很多领导同志,都是从艰苦年代一步步走过来了,对于专门给领导们开的“小灶”,很多领导是望而却步,舍不得花这个钱,来满足自己的食欲。
毛主席在中南海中吃饭,也有自己专门的小厨房,可是不要想多了,这个厨房就是普普通通的厨房,并没有山珍海味。
服务毛主席的工作人员,说主席对于吃饭这一方面,“几乎不挑食”,厨房准备什么就吃什么。
有时候主席太忙了,吃饭总不定时,这时候,毛主席实在是太饿了,毛主席就会主动“点菜”,让厨房快些蒸煮两个芋头红薯之类的来充饥。
毛主席由于生长在南方,最是喜欢吃鱼。不管是江河里面的大鱼还是河里捞出来的小鱼小虾,毛主席都是极其喜欢吃的。
除了正常的做法之外,毛主席还很喜欢吃鱼杂。厨师就把一些鱼脑袋、鱼肠加上湖南的辣椒一起炒一炒,绝不浪费一点。
我们的前辈们,把新中国好好维护着,绝对不占国家的一点便宜,这些“铁血无情”的规矩,动不动就要“付费”的规矩,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省。
如今我们的国家,愈加强盛,我们更应该回望老一辈的艰苦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上有责任感、使命感,为国家富强尽上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