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代表委员热议:在家门口纤细处,感受城市温度

发布者:张原远
导读政府任务报告指出,要用心用力办好群众身边的民生实事,“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于纤细处感遭到城市的温度”。一座城市的开展,不只需求“速度”,也需求“温度”。“城市温度”成为“两会”会场里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无论是老旧电梯的平安评价、二次供水设备的改造,还是夜间停车点和共享停车位,新建幼儿园和创办幼托点,新增无妨碍设备和“爱心接力站”,都让代表委员感遭到政府对“一直有温度的城市”的追求。“群众生活幸福,

  政府任务报告指出,要用心用力办好群众身边的民生实事,“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于纤细处感遭到城市的温度”。一座城市的开展,不只需求“速度”,也需求“温度”。“城市温度”成为“两会”会场里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无论是老旧电梯的平安评价、二次供水设备的改造,还是夜间停车点和共享停车位,新建幼儿园和创办幼托点,新增无妨碍设备和“爱心接力站”,都让代表委员感遭到政府对“一直有温度的城市”的追求。

  “群众生活幸福,百姓觉得到暖和,我们的城市就更有温度。”代表委员说,要经过“绣花功夫”普通的城市管理,精准掌握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新期盼,一方面处理群众急难愁盼,另一方面,满足群众对更高质量生活的向往。

  解急难愁盼,完善底线民生保证

  “如虎添翼固然好,雪中送炭更不足为奇。”代表委员以为,城市温度要表现在“最需求”上,从百姓最盼望处理的急事难事做起,暖和就会流淌进群众的心窝里。不少代表委员不谋而合提到“幼托”成绩。片面二孩时代,上海社会化托育效劳的供应严重缺乏,家庭不堪重负,影响生育志愿。去年1月市妇联发布数据显示,有88.15%的家庭需求婴幼儿托管效劳,高达75%以上的隔代养育比例对婴幼儿身心的安康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何引导并树立3岁以下托幼效劳供应,在普惠性和差别化效劳中获得均衡,同时树立政府标准和监管体系是以后亟待处理的成绩。”市政协委员王珏说,0—3岁阶段的托育机构被扫除在公共效劳体系之外,已成分明短板。

  此次政府任务报告提出,开设500个小先生爱心暑托班,新建和改扩建35所幼儿园,创办20个社区幼儿托管点,对儿童和家长来说无疑是好音讯,但仍难以满足千家万户的需求。王珏委员建议,尽快研讨树立0—3岁儿童专门照料机构和托幼效劳体系,树立一个分阶段、普惠性的公共效劳或非营利性市场效劳。张辰代表说,可以思索逐渐恢复“托幼一同”的办园形式,树立两岁入托,3岁入园的家长选择方式,使局部有需求的两岁幼儿可以就近入托。

  民革上海市委在一份提案中也建议构筑完好幼托公共效劳体系,完善底线民生保证。他们建议,将学前教育体系延伸至0—3岁阶段,无论公私办托均应“去盈利化”突出“公益性”。同时,确立一个部门为主、相关部门为辅的监管体系,构建幼托一体协同监管机制。

  发掘资源,满足民众更高要求

  向着杰出的全球城市进发,上海市民对美妙生活的要求更高。“一个有温度的城市,应该是有序、文明、调和的,市民可以自我约束和管理。”市政协委员王福明说聚焦消费升级、多维视频、家庭场景、数字营销、新零售等创新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多元、更前沿、更贴心的产品,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这需求政府转变职能,围绕效劳型政府建立,下绣花功夫实行精密化管理。

  以探究夜间停车点为例。上海停车成绩缺乏前瞻性思索、存在后天缺乏,上海的平面车库均匀只要1.5至2层,而国际大城市普通都是5到10层,随着私家车疾速增长,停车成绩越来越突出。2014年,王福明委员曾提过“跨围墙”处理夜间停车,探究城市综合管理的建议。4年过来,上海机动车保有量从近300万辆到达400万辆。“‘跨围墙’夜间停车虽有停顿,但从城市开展和需求来说,还有很多缺乏”。“跨围墙”方案牵涉到众多部门、企业、没有强无力的政府部门或许企事业牵头协调。王福明说,政府需求花鼎力气协调各方,发掘资源,比方区级以上的政府大院、大企业、学校等,夜间能否辟出一些部位,供左近居民停车,同时也要研讨免费或奖励制度。

  去年刘正东代表也曾提出建议,应用马路资源,发掘可适时用于停车的路段。去年3月25日失效的《上海市路途交通管理条例》规则,外环线内契合条件的路段可以设置时段性路途停车泊位。去年全年,中心城区共增设了116处夜间路途停车点。而往年的政府任务报告中,“添加小区周边路途的夜间停车点和周边单位的共享停车位”被写入议事日程。刘正东建议,要不时完善法律法规,树立健全停车位运用制度,对占用车位的行为施行惩戒,从而进一步扩展资源应用范围,释放更多路途停车空间,解民生之所急。

  环境敌对,让弱势群体走出家门

  在市人大代表、市残联副理事长金晶看来,城市温度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城市不只向海外外人民张开热情的怀抱,也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残疾人感遭到了暖和。”政府任务报告中提出,2018年,上海还要添加残疾人无妨碍设备。依据上海市残联的统计,目前,上海已注销残疾人数量为46.55万人,其中45.98万人为肢体残疾。在面向残疾人的社会保证、康复、失业、教育等方面也已获得一定成果。

  除了托底保证,残障人士还希望参与更多社会生活。2010年,残疾人可以考驾照了,金晶第一工夫报名:“以前有冤家问我:你为啥还要开车?言下之意,残疾人待在家里就好了。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上街呢?”金晶表示,过来,残疾人本人也以为,应该待在家里承受照顾,以免给别人带来费事。但他们内心都希望,本人也能在上海的繁华街道购物休闲、去公园的草地上享用阳光。要完成这些,就需求无处不在的无妨碍设备来为他们默默“保驾护航”。金晶感到,随着无妨碍设备建立不时完善,残障人士开端更多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生活环境变得敌对。

  也有一些成绩亟待处理,比方不少ATM 机在进入触及隐私的操作流程时,取消了语音提示,视障人士运用会遇到困难。“没有遇到就很难想到。其实,鼎力建立无妨碍设备,受害的不只仅是我们残疾人,而是全社会。”金晶回想本人曾见到过可以升降的餐桌,不只方便了残疾人,也方便了少年儿童。“许多老人、孩子,以及生病受伤举动方便的人,都可以享用到无妨碍设备带来的便当。”

  社会关爱,分发“人文温度”

  有一种温度叫“人文温度”,在市政协委员肖龙根看来,这种温度是来自普通市民、社会各界的仁慈和关爱,给予了求助者一种“真诚的、不伤自尊的协助”。上海的爱心接力站始于2015年底,环卫工人能在这些具有一致标志的场所,手捧开水,吃上一口加热的饭菜。“最早是在公交站点、肯德基、麦当劳以及中石化加油站等,处理了环卫工人的实践困难。”陆月星委员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去年由总工会牵头,越来越多的单位、店铺参加爱心接力站,到年底,这样的爱心接力站曾经有5700余家,环卫工人以外的快递、外卖、协管员等户外员工也都能享用这一效劳,热水、空调、微波炉等让他们备感暖和。依照政府任务报告,往年要新增1000个方便户外职工休息用餐的“爱心接力站”。陆月星委员说,爱心接力站失掉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怀,往年春节前还将推出一批爱心接力站,完成新增1000家爱心接力站的义务,完全没有成绩。

  “有些工人由于生活习气、携带工具等成绩,不情愿也不方便进入爱心接力站,”肖龙根委员说,“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能寄存工具的场所参加爱心接力站,能给环卫工人一个热心的招呼,一句真诚的问候,让他们感遭到尊严。”关于“爱心接力点”布点不均成绩,肖龙根以为,社会关爱不存在“布点”成绩,我们应该唤起社会更多爱心,用爱心消弭“盲点”,不时拓展爱心接力点的范围。(记者 张骏 吴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