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上场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生。 记者 蒋迪雯 摄
人高马大的卡尔文一走上台,底下观众笑了。站在两个女同学中间,穿着绣花戏服的他格外显眼。他并不扭捏,演起《拾玉镯》中的孙玉姣,喂鸡、捻线、纳鞋底,一招一式颇具功架,助教老师毕玺玺藏在侧幕举着手机拍,口中念念有词,“one,two,three……”给学生喊节奏,不时比个手势,示意对面乐队跟着学生节奏走。
9月7日,2018夏季上海京剧院沉浸式体验课程结业汇报演出在周信芳戏剧空间举行。今夏,上海京剧院在“Follow Me京剧跟我学”时尚课堂基础上开设海外版教学课程,首期课程由上海京剧院联合上海弘依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戏剧学院共同主办。经过3周学习,19位普林斯顿大学学生交出了一张难忘的成绩单。
轮到《秋江》,助教老师朱何吉给琪拉雅戴上髯口。她在台上“划船”,他在侧幕,整个人伏在地上比画,比自己演还紧张,同事在一旁打趣,“今天朱老师是 ‘导演艺术家’”。作为国际关系专业学生,琪拉雅来过中国很多次,“但这3周是最特别的。京剧是个非常漂亮的艺术,我学习了水袖身段,也在《秋江》中扮演一个丑角,这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表演,非常有意思,让我更直观、深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学生们能做一大段“动作戏”,还能唱,《贵妃醉酒》《萧何月下追韩信》唱腔有模有样,这让台下观众万万没想到。开学第一天,大家自报家门,航空工程、数学、计算机……各专业学生都有,唯一的共同点是中文流利。主教老师史依弘惊喜说道,“没想到大家中文那么好。”她原本计划以教授“身段”为主,肢体动作没有语言障碍,比如学学《拾玉镯》花旦开门、关门、喂小鸡。看到学生中文水平不俗,她果断加码,把原来以赏析为主的唱段部分进行加强,“到毕业时候唱几句”。
3周课程深入浅出,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与史依弘、严庆谷一起担任体验课程的主教老师。普林斯顿大学学生们首先通过“知识课程”初识京剧,学习京剧的音乐与声腔,了解中国京剧的“衣箱”艺术,与老师们一同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体验课程”是整个沉浸式课程的重头戏。密集的基本功训练则贯穿始终。对于专业演员而言,水袖、枪、单刀需要数年,才能够在台上有完整呈现,短短8次课程只能学到皮毛,但学生们登台完全不怯。班主任曹晋感叹,“真聪明,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云手、水袖,先问为什么这么做?”从“模仿戏曲动作”游戏可见学生们对“为什么”很执着。一段喝酒戏,一个人接一个人模仿,自动加入“加调料、放酒壶”等新动作。
汇报演出中,查尔斯与同学合唱京剧麒派代表剧目《萧何月下追韩信》。他的主业是摄影,自谦中文水平一般,“因为这个项目,让我更想要学好中文。回美国后,我会找更多机会参与有关中国文化的活动,尤其是京剧和其他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动。”第一次来中国的莱诺拉说,“通过3周的学习,我发现自己慢慢爱上京剧,它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艺术。”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上海京剧院启动艺术普及,1992年成立业余艺术学校,26年来覆盖全市100多所学校,累计授课近9万课时,惠及学生近7万人次。“Follow Me京剧跟我学”时尚课堂开设至今已逾10年,举办了20期,累计学生超过6000人次。今年是京剧院有史以来开班数量最多的一次,18个班级分青衣、花旦、武旦、老生和花脸等不同行当,还有京胡演奏,招收近300名学生。
汇报演出结束,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将写有“艺术无界”的折扇赠送给普林斯顿大学学生:“有一天,你们回到这里,会想起曾学到过一些东西,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记者 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