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海滩犹如天空之镜。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
堤坝下垃圾随处可见。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
游客正在翻越防浪隔离带。均 刘雪妍 孟雨涵 摄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片海滩,看到它变成现在的样子很心痛!”上海海洋大学大四学生小韩日前致电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热线63523600反映:浦东临港一片原生态海滩,今夏因滴水湖音乐节和风筝节等活动的举办,成了新晋“网红”取景地和天然海水浴场。人流大量涌入,不仅给自身安全埋下隐患,产生的生活垃圾也破坏了海滩环境。
这片海滩现状如何?记者实地走访。
游客翻越隔离带漠视安全
8月13日傍晚,记者随小韩来到这片海滩。站在东海大桥洋山港左侧堤坝,只见退潮后的海滩在夕阳下熠熠发光,倒映着蓝天白云,恍如天空之镜。台风刚过,海风带走暑热,远远望去,滩涂上游客不少,还有一些人在海水中游泳、戏水。但要下到海滩并不容易,这条一眼望不到边的堤坝上,只有一处通道可拾级而下走到海滩。不走这条路,就要翻越堤坝,走砂石坡道或穿过大片芦苇荡,再爬过一道宽约5米、由石块垒成的防浪隔离带后才能抵达。
记者在堤坝上观察近半个小时,发现大多数游客都是翻越堤坝和隔离带去海滩的。这隔离带好爬吗?记者亲身体验,走到隔离带边上,用手一摸石块,有些湿滑,稍不留神就会从石块上滑下来。
海滩上一个做生意的小贩说,别看这会儿风平浪静,涨潮时蛮吓人的,水可以一下子涨到胸口。大浪有时还会越过芦苇直扑大坝台阶。小贩知道海潮有风险,那游客呢?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对方毫不在意说:“我们来玩过好多次了,从没碰上过。真涨潮了,逃上去就是。”在与多位家长的交流中,记者得到的回答大多如此。
小韩作为海洋大学的学生,深知大海的威力,“海水涨潮速度很快,一旦遇上大潮,真可能来不及往回跑,更何况回到堤坝上还要翻隔离带,万一跑不脱,不幸就可能发生。”
记者注意到,堤坝上那条通向海滩道路的入口处有醒目的“禁止下海,禁止游泳”警示标语,可游客基本无视。现场没有其他阻隔游客的措施,通道上也没有灯,夜间无法为离岸较远的人“指明”方向。
海滩上环境污染令人心痛
沿岸线行走,记者看到,堤坝下塑料袋、烟头、快餐盒、矿泉水瓶、渔网等层层堆积,更有烧烤竹签散落其中,还夹杂着岸边烧烤的油烟味。住在附近的刘女士说:“这些垃圾都是游客留下的。”虽有环卫工人清扫,但只针对堤坝上的垃圾。“海滩上环境污染令人心痛,如任凭海滩上的垃圾被海浪卷走,还会污染大海。”刘女士很担忧。
堤坝上另一位先生则说,要减少垃圾,从源头上制止小商小贩或许是个办法。但现场一名城管协管员无奈地表示:“我们只管堤坝上的,下面的海滩不是管辖范围。这些小商贩‘打游击’,看我们来了,就会跑到下面去。”
在现场,记者偶遇一位海事大学的杨教授,他也为这片海滩的环境担忧。据他所知,附近几所高校经常组织学生来海滩捡垃圾,“但现在来玩的人越来越多,垃圾也越来越多,光靠捡,是捡不过来的”。
派专人巡查,早晚定时清理
对于临港这片海滩的安全和环境,谁来承担管理和疏导责任?记者联系了相关部门。
临港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堤内315平方公里是其管辖范围,其余滩涂部分由海洋局或海塘署管理。这片区域景观在上海罕见,最近一段时间游客激增。管委会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从安全角度考虑,已在堤坝附近张贴公告和警示标语,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地方政府会尽到属地责任,联合相关部门加强管理。
属地防汛部门表示,由于缺乏法律依据,目前不能用强制手段限制游客在公共区域游玩。只有在台风等恶劣天气出现时,海事边防大队才会封路划出警戒区域。平时,管理部门只能对游客进行劝导,希望游客提高安全意识。通往海滩的道路没有设置路灯,是因为海边风大,灯杆容易被吹倒,有安全隐患,还容易遭海水腐蚀引发触电事故。一般来说,海堤外基本不安装电力设备。
记者致电市水务局(海洋局)滩涂海塘处相关负责人,就海滩安全与环境问题进行咨询。对方表示,已安排巡视小组,每三四公里就有一名专人负责巡查,垃圾则在早晚进行两次定时清理。不过这名负责人也表示,滩涂管理虽与城市网格化管理相似,但基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时刻靠人盯难度较大。不过今后会加大巡视力度,尽量还海滩以整洁面貌,也会适当增设醒目安全标志,提醒游客珍爱生命。(刘雪妍 孟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