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孔雀石多少钱一克(别光顾着吹)

发布者:高阳华
导读长文警告!本文长度3967字,如果你想了解《绘真·妙笔千山》这款游戏的灵感起源《千里江山图》的故事,请耐心读下去。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我最近沉迷在一款佛系解谜游戏里看风景(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长文警告!本文长度3967字,如果你想了解《绘真·妙笔千山》这款游戏的灵感起源:《千里江山图》的故事,请耐心读下去。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我最近沉迷在一款佛系解谜游戏里看风景: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随手抓拍,无p无修)

没错,随便一张截图都能拿来当壁纸的水准: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个人最喜欢的比翼鸟章节)

这款游戏就是《绘真·妙笔千山》,一个佛系解谜无处氪金的手游。说是解谜,其实我经常因为沉迷看风景截图而忘记解谜这回事.....

和传统的水墨风国画比起来,《妙笔千山》这种相对明艳的画风可能有点陌生,其实它的画风相当考究,画面灵感和故事背景源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北宋《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这幅画,用任何词汇来吹爆都不过分。

不如就借着《妙笔千山》,来讲一讲传奇名画《千里江山图》吧!

牛批的画面尺寸

和《千里江山图》相比,这幅《清明上河图》的名气显然更大: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为什么这张《清明上河图》是一截一截的呢?因为《清明上河图》原本的尺寸就是细长条,它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没错《清明上河图》的原画有5米多长,比两个姚明摞一起还高。

不过按尺寸来说的话,《清明上河图》在《千里江山图》面前仍旧是个弟弟,因为《千里江山图》的长度有12米,竖起来的高度差不多有4层楼: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感受一下半米宽、12米长的《千里江山图》画卷的威严: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高清震撼大图可戳故宫官网)

当然,文艺作品不是说谁的体量大就能成为国宝,你看乾隆皇帝一生写诗4万多首,产量约等于唐朝诗人的总和,却因为质量过于垃圾依旧没能在文学史上拥有姓名.......

事实上,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文学作品,体量越大其实越不好驾驭,稍不留神就会虎头蛇尾或者前后不搭,更何况是12米长的巨型画卷。然而《千里江山图》的布局结构非常巧夺天工,虽以山水为绘画对象,但是没有一座山水重复,不同山体的高度、山石的形态、水面的波纹、山水的交融、12米的画卷上毫无人工的痕迹,看入迷的时候甚至有裸眼3D的效果: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盯着多看一会儿,真的有裸眼3D效果)

而且每一个小视角下都能看到精微的处理,已经达到了“无论怎么切割,都是一副完整的画”的地步: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有人认为《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版的《航拍中国》,可太贴切了。

牛批的绘画材料

说绘画材料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千里江山图》的技法,它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青绿山水画,其实和水墨画一样是一种传统技法。大家可以简单粗暴理解成画面上用青色、绿色、金色、蓝色等等颜色的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它和我们常见的水墨画最大的区别就是颜色: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青绿山水画VS水墨画,画面颜色不同)

而作为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代表作,《千里江山图》的颜色留存可以称得上相当牢固。从实拍图能看到《千里江山图》画面颜色非常明亮,青是青,绿是绿,蓝是蓝,金是金,除了绢布有点褪色,个别厚重的颜料有点掉落之外,整体色彩依旧光鲜艳丽,一点也没有古画那种灰蒙蒙的感觉: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要知道《千里江山图》完成于北宋徽宗年间(公元1113年),距今已经900多年了......

就算和后世的青绿山水画比起来,《千里江山图》颜色也丝毫没有年代感: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明朝仇英的青绿山水画,颜色亮度还不如《千里江山图》)

从千年不变的颜色就能看出来《千里江山图》使用的颜料多么牛批,我们知道古人技术条件有限,而青绿山水画的颜料却能抵抗时间这把杀猪刀,在千年岁月中熠熠生辉,这是为啥呢?

别问,问就是烧钱。

在古代,最常使用的天然颜料有两种,一种为植物颜料,源于植物的根、茎、叶,比方说很多小姑娘用指甲花(学名叫凤仙花)给指甲染色,这种就是植物颜料。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凤仙花瓣碾碎涂抹在指甲上就可以染指甲了)

另一种则是矿物质颜料,颜色来自于各色矿石,古人先要采集天然矿石,然后洗、敲、锤、研、漂、筛、溶胶、下胶、沉淀、革脚、泌色、煎等十多道工序,把矿石变成粉末: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妙笔丹青”中的“丹青”两字,本意指两种可以做颜料的矿石,丹砂和青雘huò)

青绿山水画用的颜料基本都是这种矿物质颜料,《千里江山图》里大面积使用的绿色和青色同样源于矿物,分别是石绿和石青。石绿我们现在叫做孔雀石: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在创作的过程中曾得到了宋徽宗的大力支持,所以这幅画用的矿物质源材料也绝对是顶级的。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顶级孔雀石的价格每克上千元,不知道北宋时期皇家贡品级的孔雀石成色如何,应该会更贵吧?

想一想《千里江山图》半米宽,12米长,整幅画上几乎叠满了石绿......真·画里有矿

石青现在叫蓝铜矿,古人的青色不等于蓝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石青(蓝铜矿)的颜色介于蓝色和紫色之间: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蓝铜矿质地比较脆,很少当装饰珠宝使用,所以价格不确定,而且蓝铜矿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石绿,因此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时候可使用的蓝铜矿甚至还没有石绿多,顶级天然蓝铜矿肯定不便宜就是了。

除了这种单纯烧钱的石绿石青等宝石之外,《千里江山图》还用了很多既烧钱又费事儿的材料,比方说画卷里面的渔夫啊农夫这样的人类,用的是一种白色的颜料: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这种白色颜料来自于一种海洋生物,叫砗磲(chē qú),它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有的砗磲能长到300多公斤。鉴于它太沉了,所以一般宅在珊瑚礁里,只漏个壳口在外面。

也就是说,人类要想得到它,需要把它从珊瑚礁里刨出来。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不知道宋朝人搞到砗磲需要花多大的力气......当然这个力气不会白费,砗磲号称最白的物质,制成的颜料更是可以千年不变色。不过砗磲已经被列入一级国家保护海洋生物,活体砗磲的地位类似于象牙,想用砗磲粉做颜料还是省省吧。

其实《千里江山图》烧钱的颜料远远不止上面这些,还有什么石黄、丹砂、赭石、青金石......等等,连调制颜料用的都是顶级阿胶、顶级黄明胶之类的胶,烧钱可以说极大的提升了画作的质感,毕竟宝石粉末形成的12米画作带来的冲击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看到这些顶级材料是不是有点熟悉?游戏里主线任务就是去画卷里帮秒山先生找各种作画的材料,看来一切有追求的画家都想用最牛批的材料画出最牛批的画作啊。

神秘的少年画家

《千里江山图》也许名气不够大,但是它的地位相当高,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那副徐徐展开的画卷就是《千里江山图》: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原画卷收藏在故宫博物院里,因为太过珍贵所以建国到现在仅仅公开展出过三次,每次展出时故宫的盛况就跟春运差不多,深夜还有人在故宫门口蹲着排队。

著名画家、艺术评论家陈丹青也曾排长队去故宫看《千里江山图》的展出,他说他自己贴在玻璃柜上看到痴:“我就去看,脑袋就抵在展柜的玻璃上看,看得像个傻子一样,实在是太辉煌。”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内行看门道,作为画家的陈丹青绝对见过不少名画,然而《千里江山图》依旧让他惊叹,这不光是因为《千里江山图》本身画的就足够牛逼,还因为画《千里江山图》的画家本人,也是魅力所在。

画《千里江山图》的画家叫王希孟,完成《千里江山图》的时候,他才18岁

他的一生只画了这么一幅画,一幅画就直接名垂青史。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没错,就是游戏里这位)

王希孟是宋徽宗时期的宫廷画师,宋徽宗这个皇帝大家应该还算稍有了解,简单来说他的天赋树长得比较歪,所有技能全点在了艺术方面,作为艺术家他可以称得上是天才,尤其是他自创的瘦金体书法,简直是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书法造诣非常高,可惜当皇帝当的太辣鸡了)

宋徽宗对一切和艺术有关的事情都特别热衷,于是他专门开办了一个皇家绘画培训学校,叫“画学”,画学相当于北宋的中央美院,王希孟就是“画学”里的一名学徒。

而后的故事走向就像某点爽文里差不多:宋徽宗经常去画学指导学生们,王希孟就想办法用画作在宋徽宗面前刷存在感。一来二去,宋徽宗发现这个少年似乎有点东西,是个可造之材。于是堂堂一位皇帝居然亲自教十几岁的王希孟画山水画,蔡京说徽宗“遂诲谕之,亲授其法”。

王希孟自己也很争气,半年时间里就画出《千里江山图》呈给了宋徽宗。

半年时间看似很长,有准备的情况下画一张宽约半米,长约12米的画卷似乎也不是太难?然而并没有那么简单,《千里江山图》这幅画看上去是一副画,其实是五副画的叠加——《千里江山图》一张画需要五次叠加色彩,算上底稿一共画六遍,才能达到这种青绿明艳的效果。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这张图里没有算墨稿)

前面讲过《千里江山图》从技法来说是青绿山水画,画面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矿物质颜料。不过矿物质颜料并不像涂水彩笔一样一次性画上去,而是经过层层堆叠,有墨稿、赭石层、绿色系层、叠加绿色系层、青色系层五个颜色层次,每一层颜料的分量都要由画师根据自己经验来把握。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这有多难呢?中央美院的老师冯海涛试图用五层画法还原《千里江山图》,在不需要自己构图、不用思考颜色搭配、不亲自寻找矿物质颜料的前提下,他花了两个多月复原了《千里江山图》的十分之一。是的,只有十分之一。

而王希孟这个18岁的原画,画完五层半米宽12米长巨型画卷一共才用了半年时间,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吧......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中国有句俗语叫“天妒英才”,王希孟这位英才也难逃厄运。其实历史上关于王希孟的记载非常少,很多学者说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号人”,他的人生履历在画完《千里江山图》之后就戛然而止,一点记载也没有。有种说法说王希孟在绘制《千里江山图》的时候朝宋徽宗提了不少无理的要求,所以画卷一完成,画家就被记仇的宋徽宗赐死了。

央视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在讲述《千里江山图》时则用了一种更为浪漫的说法:王希孟被赐死之前,祈求宋徽宗允许自己临死前和《千里江山图》单独待一会儿——这一待,王希孟就喜闻乐见的消失了。后来就有传言说王希孟躲进画卷里,也许哪个渔夫或者农夫就是他。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


(这就是你躲进游戏的理由??)

王希孟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已不是今人能够窥探到的了,我们只能通过画作来了解千年前才华横溢的天才画家,以及窥探美丽壮阔的北宋河山。

结语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没有从画面布局和美学层面讲《千里江山图》究竟有多优秀,原因很简单,任何言语都不能写出《千里江山图》本身带来的震撼,只有亲眼见到了才知道什么叫做“神仙画画”。

不过话说十大传世名画除了《千里江山图》之外还有9幅呢!!!《妙笔千山》的团队真的不考虑多做几个游戏吗???(疯狂暗示)

​好了,本期游递局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觉得我们的内容不错,不妨点击一下关注吧!


别光顾着吹《妙笔千山》了!我们也应吹吹它背后的《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