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高智高多少钱(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

发布者:丁原林
导读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被罢黜,从此之后,慈禧太后就成为大清朝最有话语权的人,即便是光绪帝也受制于慈禧太后,可以说慈禧太后虽然没有称帝,但和皇帝也没有

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被罢黜,从此之后,慈禧太后就成为大清朝最有话语权的人,即便是光绪帝也受制于慈禧太后,可以说慈禧太后虽然没有称帝,但和皇帝也没有什么区别了,至少已经处在权力的最顶端。

既然是大清朝如此贵重的人物,所有的一切自然都应该以她为先,当整个大清国的利益与慈禧太后个人的利益起冲突的时候,应该以慈禧太后为先,这样的一位强势的女人对自己的寿辰自然看得极重,尤其是六十大寿。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发生了什么?放生的故事怎么回事?

慈禧太后

不料,正当庆典筹备紧锣密鼓进行之中,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黄海挑起甲午战争。8月1日,中日互下宣战书。众所周知,慈禧的颐和园,是挪用了海军经费建成的,所以后来有人作诗讽刺说,北洋水师的铁舰全军覆没,倒是颐和园的石头船永不会沉。

在民间六十大寿也算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寿辰,更不用说是如慈禧太后这样处于权力最顶层的人了。

1894年阴历甲午年十月初十是大清帝国掌权者慈禧太后的60岁生日。为了举办隆重的庆典,她一年前就已着手筹备。

慈禧晚年的行事作派,处处刻意模仿乾隆。乾隆晚年营建了宁寿宫,以备将皇位传给儿子嘉庆之后,做太上皇时养老居住。慈禧也于1889年55岁时,宣布撤帘归政给已经大婚亲政的光绪皇帝之后,搬入宁寿宫居住。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发生了什么?放生的故事怎么回事?

乾隆过生日时,要去圆明园庆贺,并在沿途大摆排场,慈禧也计划去颐和园风光一回。慈禧的具体计划是,到了60岁生日那天,早上先在皇宫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然后大排銮驾,浩浩荡荡,出皇宫西华门,走北长街,折向西安门大街,经西四路口,往北沿西四北大街,经新街口,出西直门,直奔颐和园。然后在颐和园内听大戏,开大宴。

为此,慈禧命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担任庆典总办,按照当年乾隆的气派,除将皇宫、颐和园妥为筹办外,还要在西华门至颐和园的几十里大道旁,沿途点缀景观,搭建经坛、戏台、彩殿、牌楼,组织僧道念经,戏班演戏,夹道欢迎,供她途中观览,这就是庆寿“点景”工程。西四路口的两座转角楼,就是在这次“点景”工程中营建的。

建此楼作用,一是可以遮掩后面不够美观的民居,二是增添喜庆气氛,三是可以在楼上制高点设置警戒。

不过,无论是光绪帝还是慈禧太后,都没有考虑别的事情,而是继续按照这一预想进行布置,首先就是修缮颐和园,而修缮颐和园的费用挪用了海军经费,更是要在颐和园中布置点景,广收贡品。这是一项大工程,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巨大的,而不久之后就爆发了甲午战争。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发生了什么?放生的故事怎么回事?

有意思的是,战争初期,光绪帝主战,而慈禧太后也主战,她很支持大清强大起来,但同时,她又要大办自己的六十大寿,这就产生了矛盾,毕竟这都是花钱的事。战争费钱,而且是相当费钱,因此随着战事的扩大,主战的一些大臣开始上书要求压缩庆典的规模,后来户部又要求暂停颐和园的修缮工程。

慈禧曾因户部拿不出钱训斥众臣道:

“十几年里我何尝睡过囫囵觉,这才换得个同治中兴!这不是为的江山社稷又是为了什么?就说这万寿庆典吧,知道的人说我该享享福了,不知道的骂我穷奢极欲!谁个知道?我这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的一片苦心!”

“寻常百姓家的老太太六十大寿,办得风光热闹,左邻右舍就会说这老太太好福气有面子,这户人家在那一带就做得起任!百姓如此,国家更是如此!如果连我的生日都办寒碜了,不但我的面子,朝廷的面子也没地方搁!又怎么个体现我中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这样一来,不但洋人瞧不起,连老百姓也瞧不起!洋人瞧不起你他 就欺负你,老百姓瞧不起你他就不服你,这样就会出事儿,祖宗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这些道理你们是真不懂假不懂还是不想懂?我看你们是不想懂!也就是说你们 做儿子的孝心做臣子的忠心都让野猫子叼吃了!

这可是触及到了慈禧太后的利益,她很是生气,说出了一句相当霸气的话:“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发生了什么?放生的故事怎么回事?

颐和园的修缮工程不能停,钱就那么多,因此只能在战事上做文章,慈禧太后希望战争尽快结束,支持避战求和,并开始寻找各种理由,打击主战派,希望能够让六十大寿如期在颐和园举办。当然,慈禧太后也并不是只考虑自己,她还是删减了庆典中很多铺张浪费的项目,当庆典真正进行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比最初的设定缩减了很多。

慈禧放生时的神奇现象

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伴随着一个个城市的沦陷中而到来,到了11月7日,即阴历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受贺,大宴群臣。虽然外面战火连天,但颐和园内一派祥和。臣子们将早早就为慈禧太后准备的寿辰礼物献了出来。

毕竟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礼物马虎不得,臣子们很早就开始为此做准备,而身为最懂慈禧太后的李莲英,自然更是早早为慈禧太后准备了称心的礼物。李莲英知道,慈禧太后最不缺的就是金银珠宝,如果自己也送这一类的东西,很难让慈禧太后高兴,不如别出心裁,送一些特别的礼物。

到了十月初十这一天,在慈禧太后受贺完成之后,李莲英服侍着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中游玩。李莲英对慈禧太后说:“外面战事不断,老佛爷不如在今天这样的特别日子进行放生活动,这样老佛爷的善举必然会感动上天,相信战事很快就会停止的。”

慈禧太后觉得李莲英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被李莲英服侍着去放生颐和园中的鸟儿,不过,让慈禧太后奇怪的是,那些鸟儿出了笼子之后并没有飞远,而是又都飞回了笼子中。看到此情此景,慈禧太后询问身边的李莲英是怎么回事。

李莲英赶紧跪下来,说:“恭喜老佛爷,您的慈悲让鸟儿都舍不得离开您,自愿留下来陪伴在您身边。”慈禧太后一笑置之,她并不相信李莲英说的话,认为这是李莲英特意安排的。而李莲英也知道慈禧太后没有那么好糊弄,于是他又说:“老佛爷如果不信,奴才陪您再去放生鱼儿试试。”

慈禧太后倒也由着李莲英折腾,他们来到了湖边,李莲英将鱼缸中的鱼都倒进了湖中,结果让慈禧太后感到奇怪的是,那些鱼儿原本是要游走的,不知为啥又都回到了岸边,似乎想要上来。李莲英趁机说:“老佛爷这下相信奴才了吧?鱼儿也不愿意离开您呢,这说明您平日的慈悲感化了它们。”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发生了什么?放生的故事怎么回事?

这确实让慈禧太后毕竟惊奇,毕竟鸟儿确实可以训练,但很少听说鱼儿也能被训练出来的,不管怎么说,慈禧太后对这次的放生很满意,李莲英放鸟鸟不飞,放鱼鱼不走,确实取悦了她,让她的心情瞬间就好了很多,一扫连日来战争带来的阴郁心情,在这一点上李莲英功不可没。

也因此,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这样的顶级荣耀是过去的太监想都不敢想的,而慈禧太后却为李莲英打破了雍正帝留下来的规制,这不能不说李莲英是真的很懂慈禧太后,也确实肯花心思。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放鸟鸟不飞、放鱼鱼不走的情况呢?难道真的是慈禧太后太过仁慈以至于鸟儿、鱼儿都不愿意离开慈禧太后吗?这恐怕是没有人会相信的,即便是慈禧太后本人再怎么自信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其实,这件事说起来也很简单,鸟儿也好,鱼儿也罢,都是李莲英早就训练出来的。比如那鸟儿,笼中的鸟儿并不是在大自然中捕得之后才养在笼中的,而是从小就养在笼中的,实际上它们对于蓝天的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

在笼中的生活多好,下雨了淋不着、下雪了冻不着,饿了有饭吃,渴了有水喝,无聊了还有人来逗逗它们,这样的鸟儿即便长大了,也不愿意走出那笼子,谁不愿意舒舒服服呢?李莲英正是抓住了它们这样的心理对它们进行训练,其实训练的时间也并不长,就是在慈禧太后大寿到来之间的月余时间里。

李莲英命人放生这些鸟儿,真有想要在蓝天翱翔的因为没有训练过也只能扑棱几下子,而大部分都没有真想着离开,毕竟笼中还有好吃的好喝的等着它们。那些很配合的鸟儿,李莲英自然给予必要的奖赏,那些不太听话的就被关起来,饿一饿,如此反复,时间一长,大家都不愿意走了。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发生了什么?放生的故事怎么回事?

鱼儿也是经过训练的,慈禧太后的生日是十月初十,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进入冬天,湖中的水有多冷相信大家都知道,即便是九月也是很冷的,李莲英就是利用这个温度来训练鱼儿。他提前购买了大量的观赏鱼,好吃好喝的养在鱼缸中,然后在九月份开始练习放生。

湖中的水自然不比鱼缸中的水温度适中,所以当鱼儿习惯了鱼缸中的好温度,一旦被放进冷水中,它们本来以为遇到了更广阔的水域,却没想到很冷,所以游了一会就回头往温度略低的岸边游,而岸边,李莲英派人在那等着,等鱼儿游回来就将它们重新放回鱼缸中过舒适的日子。

经过数天的训练,鱼儿们就都知道进了冷水中就赶紧回游,还能重新回到温暖舒适的水域中去,所以当慈禧太后大寿,李莲英再次放生的时候,鱼儿们根本不愿意走,而是又回到了岸边,等着人们将它们带回鱼缸中。

不过,关于慈禧太后放生这件事,也只是野史的说法,只能听听,当不真的。

六十大寿的巨额开支

在慈禧生平的几次庆寿大典中,此次的60庆寿大典最为隆重。据《皇太后六旬庆典》记载,慈禧大办60寿诞,各类开支相当惊人。那么,慈禧到底耗费了多少金银为自己庆寿呢?各位读者,贫穷可能限制了你的想象,且让小编一一道来:

一、为了迎接慈禧60寿诞,庆典处为慈禧置办新衣,由当时着名的苏州、杭州、江南三大织造府承制。他们用各种高档绸、缎、皮、绵衣物及面料制成各色绣缎龙袍达数百件,共计耗银231000余两。

二、慈禧为了增加庆寿的喜庆气氛,令人从京郊颐和园至紫禁城一路所经道路两旁搭建楼台殿阁、戏台、牌楼等点设景物,总计60段点景,共计耗银2400000两。

三、慈禧乘坐的轿舆是金辇轿舆,60大寿专制,共耗银76913两制成;此外,慈禧还备有各类乘轿8乘,耗银12500两;还有光绪帝、后妃嫔乘坐的各式乘轿,耗银15000余两。

再一个就是慈禧乘坐的黄漆车,光绪帝乘坐的朱红漆车,后妃嫔乘坐的黄油车共11辆,以及慈禧的役使宫女使用的青车30辆,修理旧车90余辆,耗银78900余两,以上共计耗银183000余两。

四、慈禧举办60寿诞前夕,令人提前把紫禁城内外装饰一新,张灯结彩,架设彩殿、彩棚,增设陈设铺垫等等,耗银866610两,仅颐和园一项就耗银460878两,共计耗银1327488两。

五、养心殿、太极殿、体和殿、东西六宫以及颐和园等处的修缮,耗银约414000余两,仅慈宁宫一处工程就耗银350000余两,共计耗银约764000余两。

六、慈禧在庆寿当日,还要上皇太后徽号,光由江苏织造府绣刻的玉宝、玉册,就耗银1923两。工部打造盛装印玺的金箱1个、金印池1个、金钱1个,耗金243两,加上打造的各类首饰、器皿等物品,共计耗金、银386000两。

七、慈禧庆寿活动,最隆重的莫过于朝贺、筵宴及演戏等场面,开支相当惊人,共计耗银62973余两。

八、慈禧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戏,不论是宫中还是京郊颐和园,慈禧都设有多处戏台,并置办各类台衣、道具等物品,又高价聘请有名的戏师来给自己唱戏,以上共计耗银520000两。

九、慈禧极好虚荣,爱讲排场,她在庆寿期间到处拈香拜佛,举行各类宴赏活动,加上上千的仪仗队,耗银28390余两;还有仪驾、骑驾等项耗银4580余两,坛庙大祀时官员穿戴的专制朝服用银11800余两,总计慈禧仪仗队等项耗银150000余两,黄金364两。

十、慈禧庆寿期间,还对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等人加以赏赐,共赏赐如意100柄,瓷瓶500件,朝珠840挂,铜手炉1000个,各类蟒锻、丝绸5600余正等,共计耗银2897000余两。

随便一按计算器可知,慈禧置办60寿诞,总共挥霍掉的白银、黄金不下于一千万两。

怎么样?是否如小编所言,贫穷限制了咱们的想象!

慈禧执意大搞庆典的背后

为搞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占用海军经费,是甲午海战惨败一个重要原因。现在一个智力平平之辈都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当时的统治都却没看到呢?难道当时的人与现在的人智力有这么大的差别?当时的高智高的人远不如现在普通智高的人?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发生了什么?放生的故事怎么回事?

难道仅因为腐败,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空前的危机。如果当时知识层、官僚层多数人都意识到严重的生存危机,慈禧太后一伙人还能搞大寿庆祝?何况甲午战败还有可能危及她的政权及性命,这只能说明当时她没有意识到危机或对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够。

其实则不然,很多历史学家都这样认为,慈禧搞六十大寿的主要目的是来掩饰大清王朝内心的虚弱。大清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将近200多年,到19世纪末,已经是油灯枯尽,尽管有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以及张之洞这样优秀的裱糊将来维持,以苟延残喘,但大清已经气数已尽,谁也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

慈禧在中日甲午战争吃紧的时候,大搞六十花甲庆典,无非是一种掩饰和自欺欺人,泱泱大国,对外可以软弱无能,对内是决不能手软。盛大庆典是为满足帝后们的文化娱乐需要。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在宫闱内永无休止的争斗间隙,他们也需要暂时的麻痹与休憩。

在中国的社会中,逢旬寿时(即满10年的生日)往往比平常的来得隆重。即便是作为普通国人而言,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然而与逢旬寿更有不同的,尤以60岁的更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所谓60者为一个花甲也,距离古稀之年早已是转眼即现的问题。因此论祝寿的规模与形式,超之过往恰恰也是属于情理之中。

当然作为封建社会里头的帝王而言,能长寿已经是日思夜盼的了,若是能耐耗到60年仍然是“光洁如新”,“青春常驻”者。俺看,曲指数之真可谓廖廖矣。然而在大清帝国的国君里头,论长寿者可真是大有人在。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发生了什么?放生的故事怎么回事?

想当年康熙大帝,“十全老人”的乾隆,虽则已经年过花甲,但可真谓老当益壮,福如东海。能长寿者当然是要值得和懂得庆贺,更何况是帝王乎?康熙大帝的六旬整寿和乾隆爷的八旬整寿因此就举办过一次规模诺大的“万寿庆典”活动。转眼之间,大清帝国入主中原已经多年,是时光绪20年(1894),这一年,正好就是慈禧老佛爷的60大寿。

仅就慈禧作为皇太后而言,操办一次规模盛大并隆重的60庆典活动是人之常情,完全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可问题是慈禧的60大寿正值国力衰微内忧外患之时,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理应收敛私欲,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还是为逞一己之贪欲,而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不顾?然而老佛爷选择了后者,她的60大寿非比寻常,竟然成为清政府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

毫无疑问,一场规模宏大的六十华诞庆典,极大增强了清王朝统治政权内部的凝聚力,润滑了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长久以往的各类摩擦。否则,以慈禧太后的智商,也不会举全国之力操办如此空前绝后的盛典。

至于民间,由于赋税加重,以及西方列强暴政经济的冲击,民间各商号倒闭过半,部分地区民不聊生。迫于压力,社会各界却不得不含泪向慈禧六十华诞发去贺电,以表忠心。

六十大寿庆典的国际影响力

日本趁清政府大修土木之际,一举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最终斩获山东半岛和台湾以及澎湖列岛,威逼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获军费赔偿白银二亿两(后因西方列强红眼病发作,日本退让,实际只收取赔偿白银三千万两)。

关于日本选择慈禧六十华诞开战这个时机的原因,据《李文忠公电稿》记载如下:“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倘见我将大举,或易结束,否则非有所得,不能去也。”

呜呼哀哉!考究至此,吾,不能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