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6月25日电(记者郑钧天)上海正努力将乡村打造成“田沃宜耕,水清可濯,径通可至,林幽可隐,景美可赏,人居可适,民富可留,业优可达,乡风可咏”的新江南田园,力争走出一条超大城市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上海方案”。
6月25日是第28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如何打造与全球城市相匹配的乡村,构建美丽乡村与繁华都市交相辉映的城乡格局,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上海路径,是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一直在努力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上海创新规划土地政策,以郊野公园、建设用地减量化、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等为平台,推动郊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倒逼高质量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主任达良俊教授认为,乡村是一种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具备生命体的基本属性,生命观、动态观、系统观则可被认为是乡村的“生态三观”。他提出,上海应以土地综合生态化整治为抓手,通过生态空间的近自然型生态恢复与重建,构建形成以乡土植物与土著动物为主体的“地标性生物群落”;中微观层面上则应以易居与宜居建设为重点。
据了解,上海正通过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谋划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近年来,上海土地整治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也进一步拓展,土地整治工作目标已由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拓展到乡村价值发现、城乡等值化发展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综合目标上。土地整治也由工程实施为主转变为发挥平台功能为主,土地整治不断吸引科研院所、艺术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创新力量共同参与乡村建设,结合不同项目区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运作,为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产业提供接口、留足空间。
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刘静表示,乡村既是上海建设生态文明的主战场,也是厚植上海文化的沃土,更是上海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空间,未来上海要构建独具特色的全球城市城乡互动的双螺旋结构,实现全域一体的都市双向耦合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