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在申城7个重点“窗口区域”率先试点,避免“混装混运”
上海展览中心门外的南京西路、1号线徐家汇地铁站外的汇金广场……这些都是上海的“窗口区域”,在其中,能够左右上海对外形象的,除了林立的高楼大厦和繁荣的消费业态,也可以是路边的一只垃圾桶。长期以来,由于行人没有严格分类投放垃圾,导致不少沿街垃圾桶内干垃圾、可回收物混放,甚至还混入了不应该投放进去的湿垃圾而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卫生和社会形象。
昨天,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宣布,从5月1日起,在部分“窗口区域”率先试点推行公共废物箱(主要为人行道和公共广场上的废物箱)垃圾的精细化分类收集,首批试点包括:静安区的火车站南广场、南京西路;徐汇区的徐家汇商圈;黄浦区的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广场、外滩、豫园等区域。
何为精细化分类收集?简单理解,就是由废物箱清运员对废物箱内的垃圾进行分拣,再运到集中的收运处置点。
市绿化市容局环卫处副处长陈一军介绍说,目前上海绝大部分“窗口区域”的公共废物箱按规定设置成一组两只:一只干垃圾桶加一只可回收物桶。然而,由于行人投放时没有严格分类,造成“桶分类,内部垃圾却没分类”的尴尬。以往,清运员都是直接把两只垃圾桶内的垃圾袋打包放上车子,这在许多行人眼中等于“混装混运”,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的当下,会打击部分坚持垃圾分类的市民积极性,也不利于上海的对外城市形象。
昨天上午,记者在上海展览中心7号门外的一组废物箱前看到,静安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静环环卫分公司作业一部的周利骑来了一辆全新的收运车,以前架在收运车上的一只垃圾箱现在被隔成两间:四分之一空间专门收运可回收物,其他空间收运干垃圾;可回收物专箱内还放了两个污水桶。周师傅从街边的废物箱内取出两只垃圾袋,专门挑出塑料饮料瓶和金属易拉罐,看到里面还有液体的,就倒入污水桶,剩下的瓶罐拧扁,扔进可回收物专箱;其余垃圾则留在垃圾袋内,放入了干垃圾专箱。
“工作量肯定比以前大,现在清理加分拣垃圾,一个废物箱至少多花3分钟。”周师傅表示,虽然更加辛苦,但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通过分拣,避免可回收物混入干垃圾,减少了进入末端处置环节的干垃圾量;另一个是通过清运员的身体力行,对看到的市民和游客做一次宣传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文明,给别人带来了不小负担,促使他们以后在投放垃圾时注意分类。
记者注意到,在南京路步行街、豫园等区域,由于餐饮单位数量较多,公共废物箱经常被各类湿垃圾加干垃圾的混合垃圾占据,比如沾有肉屑的竹签、带有小笼包汤汁和醋的一次性餐盒等,这样的废物箱又该如何清理?多出来的湿垃圾要不要分拣?分拣后又怎么收运?
对此,陈一军表示,绿化市容部门鼓励相关试点“窗口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增设一些湿垃圾桶,并配套相应的分拣和收运体系,比如在清运车上增设一个湿垃圾箱,让清运员分拣出废物箱内的湿垃圾并倒进去。如此,能将可回收物和湿垃圾从干垃圾内分拣出来,进一步提高干垃圾的纯度。
市绿化市容管理部门表示,下一步,上海将在市区重点“窗口区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大对废物箱收集员工的培训,完善收集机具及收集流程,逐步将此套精细化收集方法推广至全市其他窗口服务区域。(记者 陈玺撼)
首批试点“窗口区域”
静安区 火车站南广场、南京西路
徐汇区 徐家汇商圈
黄浦区 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广场、
外滩、豫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