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20日电(梁鸿儒)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既是激活社区资源,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激发社区活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以“融和”为社区治理理念,在党建引领、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工作机制中逐步走出一条以需求为本,坚持多元主体共治,具有镇域特色特点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解难题,构建多元治理体系
华泾镇位于上海徐汇区南部,镇域面积 8.04 平方公里,辖区内现有居委会 17 个。其中既有商品房和动迁房结合的混合型小区;也有各具“特色”的动迁房小区与纯商品房别墅区。社区居民的多元利益诉求给社区治理带来不少难题。
以华泾镇华阳居委会为例,这是一个有着2195户,常住人口超过6000人的动迁商品房混合社区。小区的人口构成较为复杂:一是老年人、困难家庭占比高,二是具有新上海人和本地动迁居民混合型小区的特色。在这样一个多元、多样、需求不同的小区里,如何有效化解工作难题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考验。
2015 年 12 月,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由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家园发展理事会、物业服务公司共同构成的社区治理新主体——华阳居民区“家园发展理事会”成立。理事会与社区党建服务站、社区共治委员会共同构成社区自治的三大主体,同时下设六大专业委员会,形成“三纵六横”的社区自治体系。
就居民普遍反映的问题,理事会下各专业委员会精选了12 个居委级“微”项目逐项对照予以改进。比如,通过推行“老伙伴+”项目来募集更多的低龄志愿者针对性地开展互助服务;推出“消防管家”和“安全守护神”项目对电动自行车拉线充电、楼道消防通道被堵等安全定期集中整治;成立“粉丝带沙龙”,帮助小区身患大重病的妇女同胞走出阴霾,切实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在华泾镇,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据华泾镇负责同志介绍,经过实践探索,华泾镇“融和社区”治理已经形成围绕“融和社区”治理的多元共治与社区资源和需求的“精准”对接机制,通过推动“居民共同体”与“专业服务体”的有效对接,激发了居民的社区参与活力,弥补了社区自治的“短板”问题。
“绣花”功 ,“特色活动”打造“熟人社区”
社区是城市最基层的单元,社区治理的走线顺不顺、针脚密不密,决定了城市运行是否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同样位于华泾镇的印象旭辉社区,建于 2011 年,是目前华泾镇最年轻的商品房社区。小区里新婚家庭以及三口之家的比例很高,“半熟人社会”甚至“陌生人社会”特征凸显。为加强社区中个体间的联系,小区居委会多方借力,利用社会公益组织搭建平台,以“特色活动”为纽带拉近社区居民距离,营造温情家园。
“神马私塾”是印象旭辉社区中特色活动中的一张名片。近两年来,社区内学龄前儿童大幅增长。学龄前儿童一多,全职妈妈也多。为了吸引社区里的年轻妈妈从家里走出来参与社区事务,居委会和爱立方公益组织联手举办了“神马私塾”亲子阅读活动。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印象旭辉社区居委会利用多种资源,为社区里的孩子们配置了200本各种类型的绘本图书,还请来了专业的志愿者老师担任“讲故事的人”。
精彩的故事情节,漂亮的绘本图书,有趣的衍生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前来参与。据介绍,自 2016 年三月份开始以来,“神马私塾”亲子阅读系列活动已经开展了三季。每年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这一活动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这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孩子干劲冲天,听说又可以去居委会听老师讲故事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可开心了。”参加亲子活动的孩子妈妈们说,在亲子共读、共同体验的过程中,不仅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社区居民之间情感共鸣也更加强烈。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永无止境。华泾镇党委书记阙永德表示,华泾镇将继续从人民群众关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补观念意识上的短板、补能力素质上的短板、补技术手段上的短板、补队伍建设上的短板,以绣花般的耐心、细心和卓越心,做亮华泾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