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时间低头伏案或坐姿姿势不端正而颈肩部肌肉长时间收缩,逐渐诱发颈部肌纤维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进而出现以眩晕、颈肩部不适等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
治疗颈性眩晕要全面检查、精准定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主要以颈肩部酸痛不适,伴发眩晕、恶心、头昏等表现为主。在该病的诊治过程中,强调对病变椎体的部位、程度、性质等进行辨别判断,此时相应的触诊就显的十分重要。
案例:
一年过六旬的女性患者,诉头晕伴颈肩背部疼痛2周余,患者2 周前于劳累后出现头晕,门诊予查头颅相关检查后未见异常,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后头晕缓解,然仍反复。今颈肩部疼痛明显,遂就诊我科,就诊时眩晕,恶心无呕吐,转头或后仰时加重,站立不稳,肩背部不适,既往听力减退、视物模糊,无耳鸣耳聋等症状,双目失神,四肢乏力,面色白,唇甲色淡,舌淡苔白,右关尺脉弱。
脊柱检查发现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无侧弯,C4-5-6不顺列,局部肌肉紧张,可触及条索状物、相应棘间压痛明显,叩顶试验( + ) 。
TCD 检查示: 左椎动脉供血不足。X颈椎片示: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退行性改变。
西医诊断: 颈性眩晕;
中医诊断: 眩晕(气血亏虚证),主要受累部位在椎间孔段,病变深度在骨,人部。
治疗: 仰卧位,首先,放松颈部肌肉,特别是椎动脉循行路线上周围的软组织。
①用指揉法作用于“缺盆段”的软组织(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颈阔肌等)
②可用三指揉法放松“椎间孔段”的肌肉(胸锁乳突肌的肌腹,头夹肌、斜角肌、肩胛提肌、斜方肌等)
③在“寰椎段”用一指禅等手法予点按、点揉、点拨等手法放松局部软组织(头半棘肌肉、头后大小直肌,头上下斜肌、寰椎横韧带、项韧带等);再次,用弹拨法弹拨C4-5-6局部条索状物、相应棘间筋膜;再行点按椎动脉循行路线上的穴位:缺盆、天鼎、天窗、天容、扶突、人迎、风池、完骨等;最后行理筋正骨手法,纠正小关节错位,重建颈椎平衡。最后局部热敷或擦法。
患者眩晕明显减轻,颈部活动时仍稍感眩晕,无恶心呕吐。上诉治疗 5次后症状完全缓解。随访半年未复发。
总结:
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长时间低头的人群越来越多,脊椎相关性疾病如头晕、头痛、咽部异物感、颈源性高血压、胃胀、胃痛、食欲不振、便秘、心悸、失眠等人群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以为是内科疾病而四处求诊,内科检查一大堆却无大问题,找医生对症用药,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改善后很快又复发,诸如上面这些症状,其实很多都属于脊椎小关节错位后,刺激相应脊神经、内脏神经及自主神经而引起,因此,针对相对脊椎节段小关节复位,配合邻近组织手指点穴后,效果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