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大医学女博士美丽说原创美文第236期
#非常病例#连续分享带下病、私处瘙痒症、阴道炎的中医诊疗经验的文章多了,就有不少女性会通过私信问自己多年的带下病,一直未能调理好,也吃了不短时间的中药,问该怎么治疗?
有病,得治;但中医讲究的是辩证施治。倘若都是如上那样简单地询问,估计还是久治不愈,个别人缠绵难愈的还可能会引发阴癌,那就更严重了。
为了让有带下病困扰的女性深刻地理解中医如何辩证辨症分型治疗,今天在北大医学女博士美丽说原创美文第236期文章中,继续分享明末杰出中医学家武之望在其妇科专著《济阴纲目》里对于各种带下病的诊疗思路。
带下病,虚寒证温补,苦寒正治,辛温从治
武之望在《济阴纲目》里对带下病的治法,有常用方法,也有变法。
带下病总的治疗原则是带下虚寒证宜温补,说的就是寒者温之,虚者补之之辩治大法。
李氏曰:带下有虚寒而带腥臭者,小水淋沥不已(淋沥不已就已经属于虚寒之证);或者已经崩中暴下;...(带下)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可用黄芪建中汤去桂加当归水煎,吞苦楝丸;久不上,脐腹引阴冷痛者,东垣固真丸。虚中有火者,补经固真汤大乌鸡丸常用。
对于上火下寒型的带下病的治疗——热因热用之法
在《济阴纲目》里,武之望还引了一个韩飞霞医案:
山妻,年三十余,...口唇舌皆疮,或至封喉,下部虚脱,白带如注,如此四十余日,或时少醒,至欲自缢,自悲不能堪。
针对这种上火下寒之白带证,如果治以“投凉剂解其上,则下部疾越甚;或投热剂及汤药熏蒸其下,则热晕欲绝”,上部口舌疮更甚。
其治疗急症则以盐煮大附子九钱为君(用热远热,此从治也,非具确见者,不能用惜不言脉),制以薄荷防风,佐以姜桂芎归之属,水煎,入井水冷与之。
为什么这么用方有效呢?
我们看素问里是怎么解读的——
《素问》记载:“百病生于气也……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因为气机不畅,所以上述山妻昏迷,阴寒盛于下,逼迫阳气浮越于上,下为真寒,故以真热(如附子、姜、桂之属)之药反之;上乃假热,故以假冷(井水冷与之)之药从之。亦真对真、假对假之意,此乃“热因热用”之法。
湿热下注赤白带不止的治疗——通因通用之法
金元时期的中医大家刘元素在《宣明论》中介绍了一个用导水丸治疗湿热下注赤白带不止的方法。
用导水丸用于治疗湿热郁结于下焦,赤白带下不止,兼有燥热烦渴等症状,用大黄通泄腑热,降湿浊。牵牛子下利水道,滑石荡热燥湿,使湿热之邪从下而去,即所谓的“通因通用”之法。
带下病的治疗,苦寒正治之法,辛温从治之法
武之望还在《济阴纲目》中引用《女科要旨》中介绍的正治从治方法治疗带下病——
“曾有用辛温治带下病而愈者,不知苦寒之药,正治之法也;辛温之药,从治之法也……不若用苦寒正治之为当也。”
肝气横逆,乘脾犯胃,即“木旺乘土”,脾失健运,痰饮水湿内生,即“脾生湿”;
水湿又反过来困遏脾气,脾气不升,即“湿困脾”。
湿滞体内日久化热,湿热相互胶着,如油和面,亦难解难分。
这个时候,如果从其郁热之性,单用苦寒之品,冷遏冰伏,伤脾助湿,湿为阴邪,无阳则阴无以化,湿邪无路可出,阻滞体内而见小腹痛甚。所以仅从苦寒药物治疗,则更加伤脾气导致阴虚。
若仅从其湿而论治,用大量辛温发散之品,鼓舞热邪,煎灼津液,失于濡养,引发他证。
看到了吗,如果仅仅从大量辛温之药治疗,火热只要灼伤津液,则容易诱发其他疾病;
所以在带下病的治疗上,需双管齐下,在大队苦寒清热药物之中佐以少量辛温之药,温脾行气化湿,发挥其发散之性,而又无助热之弊。湿行热清,诸症皆除,提示了“苦寒正治,辛温从治”之法可治疗湿热带下。
这就是带下病苦寒正治,辛温从治的总体原则。
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如何因人而异治疗带下病呢?有着什么样的道理,这将是明天的内容。
参考文献/图(来源于网络,侵删):2020年第1期《亚太传统医药》严诗丝文章《<济阴纲目>中的带下病诊疗特色》
一个对中医感兴趣的医学博士,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 收藏,转发。欢迎关注北大医学博士话女性营养系列文章,或@北大医学博士获得更多女性营养健康资讯,欢迎关注!#哆咖医生超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