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10日电(记者吴霞)2017年底,《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正式对外公布。据此规划,上海的城市发展定位是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未来,上海将努力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那么,何为“卓越的全球城市”?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该如何发力?“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全球城市理论前沿与上海实践”高端研讨会近日在上海中心举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上海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近年来连续出版《崛起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与中国模式研究》、《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与上海2050》等相关专著的上海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提出,从国际视野来看,城市化、全球化和信息化三股力量塑造了全球城市的新范式,全球城市作为全球流动量的主要节点,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形成全球城市网络;从中国视角出发,随着世界经济东移和中国日益崛起,亚太地区正涌现新的全球城市集群,而中国是集群中的关键点,上海应从全球城市的功能层面出发,打造品牌。“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须具备强大的吸引力,创造力和影响力,要打响上海的城市品牌。”周振华说。
“上海的目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99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萨斯基娅·萨森在《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一书中,率先系统提出“全球城市”概念。萨森应邀出席当天的研讨会,她说,城市作为有趣而复杂的空间,正领导当下的全球化进程。“上海是我最喜欢的全球城市之一,我认为未来是属于中国的,你们有能力进行改革创新。这是一个重要时刻,我对拥有引领时代变革能力的中国,未来如何处理好城市的发展十分感兴趣。建设全球城市这个目标的有趣之处在于,可以不断衍生出很多新的议题。比如,随着人口在城市聚集,农村土地的重要性也会与日俱增,除了满足食物生产等需要,大量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农业空间也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萨森同时强调,卓越的全球城市并不是面面俱到,每个全球城市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认为,今天谈卓越全球城市,生命力极其重要,“只有打开大门,让全中国的青年,全世界的青年在上海交往,这是城市生命力的保障,是不是让全世界的青年,让有才华的青年在这里发展,是城市能否变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根本性内在动力。”吴志强说。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提出,未来上海提升全球资源配置的战略重点要从七个维度着手。第一,要坚持内向度与外向度并举,发挥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的作用。第二,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双轮驱动,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三是构建创新的生态体系,加强创新要素的集聚。四是拓展城市的社会资本,提高在全球治理体系当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五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六是以系统化、法制化的思维来提高公共政策对全球城市资源配置能力的支撑保障作用。七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岚表示,无论是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标,还是“五个中心”的定位,都要求上海能够站在高处,看到远方。“以周振华教授《全球城市》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的出版,见证了我们的学者多年以来深耕学术研究前沿,为上海这座城市在新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趋向所打下的坚实的理论基础。”王岚说。
“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全球城市理论前沿与上海实践”研讨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指导,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