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昨天迎来了第100万名观众。这位幸运观众叫陈正,来自公众物业公司。从制作人手中接过水晶纪念牌、纪念册和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活动邀请函,他激动地说:“我从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已经跟随公司组织参观过一次展览,展览很震撼,闭展前再来看一次,没想到能成为幸运的第100万名观众。”
100万人次,这一数字创造了观展纪录,而在数字背后,透射出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全面提高,以及观众对中国共产党深深的情感。
两次延长,高峰时一天六七场讲解
作为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部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自去年10月28日开幕以来,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展览选取象征中国共产党96年光辉历史的96件美术作品,展览还特别委约油画家周补田创作了巨幅油画《牵挂》,画面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石库门和居民亲切交谈的情景,温暖着每一位驻足的观众。
为了满足全国观众近距离领略红色文化与海派艺术资源的观展需求,展览先后两次延长展期,在4月15日展期结束以前,持续火热的观展热情再次迎来井喷。来自中华艺术宫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展览累计参观预约批次已近万批。
边看画边听志愿者讲解党史,是展览吸引观众一来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峰时,志愿者一天要讲六七场。许多观众夸67岁的志愿者高晓梅讲得好,这位有着44年党龄的老党员笑着回应,是因为党的历史精彩感人,每次讲解,对自己也是一次学习和充实。
在画展中学习党史,也增加了现场感和画面感。展览中有关于“八女投江”的作品,在每一次带领观众重温时,都让高晓梅有不同的感触。“党史不会描写那么多细节,比如就义时穿什么衣服,什么表情等,但美术作品是图像艺术,会把很多细节展示出来。为了创作,画家做了精细考证,也深深感染了每一名观众。”
在全市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中,市委组织部着力创新“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形式,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打造成为全市党性党课教育的特色品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认为,这一展览策划非常用心,展览既是党史的感性教育课堂,也是大众的艺术鉴赏课堂,这也是它具有高人气的原因之一。
8000条留言,表达对党的由衷热爱
在留言区,观众们纷纷写下发自肺腑的留言,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有党员写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丽梦想”; 有老党员留言道:“展览震撼、情感真实、技艺高超”;有华侨抒怀:“盛世中华不是梦、民族复兴正当时”;有小朋友在参观后也写下了“长大后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等感想;更有外国友人写下“With great power,China takes more responsibility(中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负责任)”。
在引发社会反响的同时,展览受到越来越多青年观众的喜爱。“上海最强阵容护航最红美术展,颜值逆天!”“厉害了!上海打造‘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党性党课教育美术展”“热血青春,始于足下”……在微信、微博、B站等青年人聚集的互联网社交平台,观众们表达踊跃。上海市光明中学学生记者团成员储倩倩通过学校的官方微信平台抒发心声:“时至今日,这些有温度的现实题材创作还在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每一位学子,继续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复旦中学党支部通过互联网发声:“追寻历史足迹,展望伟大百年……”截至目前,展览共计收到超过8000条观众留言。
在展览特设的宣誓区,巨大的党旗下,一组组党员在此右手握拳举过肩,在领誓人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与使命。
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介绍,这也是中华艺术宫自开馆以来参观人次最多的一个特展。一组组数字,透射出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全面提高,也反映出艺术节十九年来在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过程中,不断深挖红色文化与海派文化资源,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开掘原创精品,以“树魂立根”的文化自信展现中国当代文艺工作者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