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玻璃钢雨棚价格(一张1982年的合影)

发布者:高俊华
导读5月10日,快报A05版刊出一张泛黄的彩色照片,三个小青年并肩而站,相似的发型,相似的西装白衬衫、喇叭裤牛仔裤和皮鞋。(详见→38年前的时髦青年怎么穿?杭州火柴厂厂长晒出一张老照片,原来他也是个“心机

5月10日,快报A05版刊出一张泛黄的彩色照片,三个小青年并肩而站,相似的发型,相似的西装白衬衫、喇叭裤牛仔裤和皮鞋。(详见→38年前的时髦青年怎么穿?杭州火柴厂厂长晒出一张老照片,原来他也是个“心机boy”!)

一张1982年的合影,承载着杭州三个老男孩的青春记忆!失散多年后,他们联系上了

照片是1982年春天在西湖三潭印月拍的。照片里站在中间的男青年叫胡午寅,那年20岁,在杭州蔬菜公司清泰门批发部工作,当时还是单位团委书记,后来成为杭州火柴厂厂长。照片里另两位朋友左边是徐国龙,右边是金越强,先后接任了单位的团支部书记。徐国龙听说后来移居香港,金越强也失去了联络。只有当年的友谊和那段青春记忆,仍然珍藏在老相册的这张老照片里。

一张1982年的合影,承载着杭州三个老男孩的青春记忆!失散多年后,他们联系上了

胡午寅

照片见报当天上午,胡午寅的儿子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我是你爸爸在报纸上找的老朋友金越强!”打电话的,正是当年老照片里右边的年轻人。金越强有个朋友是快报读者,在报纸上认出了他。

“一开始我打114查午寅的联系方式,没查到,后来终于找到了他儿子的电话。”金越强把胡午寅拉进了杭州蔬菜公司的老员工微信群。巧的是,有位群友正是老照片中左边徐国龙的姐姐,当年也是蔬菜公司员工。

晚上九点半,胡午寅手机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声音:“午寅,我一直在找你啊……”

正是与胡午寅分别三十多年的徐国龙,现在人在香港。

“报道早上才见报,晚上就联系到了,真没想到会这么快。”胡午寅惊叹。

三十多年没联系,两个当年的好兄弟感慨得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那些往事啊,一件一件都拉回来了……”在胡午寅的记忆中,徐国龙仍是那个小他两岁,活泼开朗的小兄弟。

1981年,高中毕业的徐国龙入职杭州蔬菜公司清泰门批发部,在种子经营部工作,跟胡午寅和金越强成了好兄弟。“我们三个性格爱好差不多,喜欢运动、旅游、做志愿活动,自然而然就亲近了。”

当时胡午寅住单位宿舍,徐国龙经常家里不住,喜欢到胡午寅的宿舍“蹭住”。

“那个时候我是团支书,阿龙是副支书,我们可以说是形影不离,”说起那段同吃同住的青春岁月,胡午寅满是笑意,“每天我们早上五六点就起床了,一起跑步打篮球早锻炼,一起吃早饭,一起到单位义务劳动搞卫生,然后再分开做自己的工作……”

后来,三个好兄弟的工作单位发生了变化,也陆续成家立业,联系就少了。

1988年,徐国龙因为岳父在香港定居的关系,也和妻子移居去了香港,三个好哥们从此失去了联系,“他去香港的时候很低调,走之前也没有特意聚,没想到啊,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

徐国龙:

移居香港三十多年

常常想念笋干老鸭煲

好朋友分别后移居香港,徐国龙这些年有怎样的人生经历?我电话联系了身在香港的徐国龙。

一张1982年的合影,承载着杭州三个老男孩的青春记忆!失散多年后,他们联系上了

徐国龙

“我其实一直有在找午寅的,但是那个时候大家都还没有电话,分开了就联系不上了。”电话里徐国龙的语速慢慢的,带着一点粤语腔,他说自己定期会回杭州探亲,有时候一年几次,有时候几年一次,每次一回杭州,语言模式就会自动切换回‘杭州话’,“乡音难改啊,每次回去,我都会问认识的老朋友‘你们有没有午寅的消息啊?’但大家都说不清楚。”

移居香港后,徐国龙一直从事贸易工作,如今女儿也在香港成家立业,一家人早已融入了香港这座城市。

徐国龙说,刚到香港那会儿觉得差别还是蛮大的,“交通啊,建筑啊,很多方面都是,不过现在都差不多了。”尽管早已习惯了香港的生活,但徐国龙还是时常想起杭帮菜,“比如说笋干老鸭煲啦……”

每当看电视的时候,里面的某个片段也总在不经意间勾起徐龙国的回忆。他记得那时候自己和胡午寅经常是“来了兴致,说走就走”,有几次刚下过雨,两人便骑着自行车往西湖边去,骑到孤山时停下,看“山外青山楼外楼”,赏“山色空蒙雨亦奇”。烟雨西湖的美景一直留在徐国龙记忆的底片中,即使多年后杭州早已不是当年的杭州,但“西湖的美,一直没变”。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徐国龙说自己回杭州的时间还没定,不过等回到杭州,他一定要好好和两个老朋友聚一聚。大家可以跟年轻时的周末一样,去西湖电影院看个电影,或是和1983年的中秋节一样,买上一只吴山烤鸡,带上一桶十斤装西湖啤酒,一起到平湖秋月赏月,喝个尽兴而归……

金越强:

我在老单位一直做到今天

金越强现在仍在原单位工作,见证了杭州蔬菜公司的历史变迁。

一张1982年的合影,承载着杭州三个老男孩的青春记忆!失散多年后,他们联系上了

金越强

金越强说,从1984年开始,杭州蔬菜公司也逐渐改变了原来的“统购包销”制。

1993年,公司撤销了清泰门批发部,原有场地承租给某服装市场,清泰门批发部的员工进行分流,有些转到公司其他批发部,有些留职停薪等。

2001年,杭州蔬菜公司进行了股份转制,成为“杭州蔬菜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杭州九大市场全部搬到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公司成立了杭州蔬菜物流批发市场。

2017年,中国地利集团收购了杭州蔬菜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从国有企业转为民营企业,与杭州果品和杭州水产三家批发市场同属地利集团旗下。

对金越强来说,那段青春岁月里最让他难忘的,是1984年杭州那场前所未有的大雪。“那天,我们团支部所有年轻人都去单位义务铲雪了。”金越强记得,单位里有个玻璃钢瓦做的雨棚,因为大雪被压得柱子弯了,两个年轻员工自告奋勇爬到两三米高的棚顶铲雪,“刚在铲呢,棚子就塌了!”金越强说,当时幸好那柱子是慢慢弯折的,两个员工才没受伤,“我们那时候的年轻人很热心,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不计报酬,那次遇险下来后虽然有些后怕,也只喊了两声‘运气的’就没事了。”

现在回想起来,金越强觉得年轻时的快乐很单纯,“工作岗位上每件事情都做到位,工作做好后大家一起搞活动就很开心,没什么其他压力或者想法。”

金越强说,2017年,他们这些当年杭州蔬菜公司清泰门批发部的老员工建了个群,取名为“杭州蔬菜公司清泰门快乐帮”。现在算上胡午寅,群里已经有了40个成员,他们打算继续寻找其他的老同事,等差不多了就一起聚一聚。

前天和两个老朋友线上相聚后,胡午寅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我们这代人,共同经历了全民固定工、转制合同工、民企老员工等身份转换,唯一不变的是,大家都老了。岁月流逝,人世沧桑,但快乐永在。

记者 黄捷

一张1982年的合影,承载着杭州三个老男孩的青春记忆!失散多年后,他们联系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