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沙棘多少钱(以9639厂为例)

发布者:马悦一
导读。窥一斑而知全豹,本文以湖南小三线企业9639厂为例,分别从工厂办学、

本图文由9639厂无花果提供并授权发布。

[编者语]三线建设的研究如火如荼,但关于三线企业子弟的教育这个领域却鲜有报道。窥一斑而知全豹,本文以湖南小三线企业9639厂(湖南锻造厂)为例,分别从工厂办学、子弟学校管理、学校老师教学、子弟学生勤奋等方面,试图展现当年身在大山深处的三线企业的教育状况。

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

(无花果)

勇敢救人的无名英雄

9639厂位于涟源水洞底区域。孙水河从西向东绕工厂流过。偏远的山村没有过多的娱乐场所,孙水河成了夏季厂子弟的天然娱乐场。有的由大人领着,有的几个伙伴相邀,追着西下的夕阳在这里击水逐浪,在坝台练跳水,潜水摸河蚌,开心洗刷一身暑气,又练出一身好本领。大个子盖万民就是其中的一名高手。他不但自己玩得高兴,还要让大家玩得开心。他注意到大坝一边的闸门处,与深水泵房同处一边,水流湍急,水性不好的人游到此处特别危险。不是沉于水底就是被激流冲到栅门上碰伤。于是他每次都在这片水域游泳,遇到险情,立即游过去把人扯到安全的地方。他救过好几人脱险,可从来没有吹嘘过自己,连学校也不知道,没有公开表扬过他。时过几十年,大家回忆,才记起这位默默无闻的英雄—盖万民。

大家在群里谈起游泳救人的事,欧树忠说:“几十年前,我纵身一跃跳入水洞底大桥坝口和杨忠明一起把金铁红救起。几年前金铁红到长沙李晖饭店一起吃饭还聊起这件事。我还是彭朝霞的救命恩人咧。”大家竖起大拇指称赞:“不愧是兵哥哥!”他说“这个很正常,谁碰到都会做出第一反应!”这些本可在报刊和电台宣传的事迹,却被他说得如此平淡,而且这样的事情还不少呢。这些孩子是多么地纯洁可爱!他们的身上潜存着三线军工人的素质:团结互助,无私奉献。

别人的孩子没回来,我的孩子就坚决不回来!

王荣宝同志是一名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三下江南、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的老英雄,曾作为志愿军英模代表团成员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随着国家三线建设的开展,1965年王荣宝同志转业到了湖南省涟源县,先后在湘中机械厂、湘峰机械厂、湖南锻造厂等三线军工单位工作。任革委主任,副厂长,纪委书记等职务,1985年离休。他的小儿子王吉中在撰文中回忆:

“1974年我大哥作为9639厂知青下放农村,同去的有12名本厂子弟。一年后,公社推荐我大哥回工厂,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说'别人的子弟没回来,我的孩子就坚决不回来。'我大哥是那批知青中最后一个回厂的。

1978年我小哥报名参军去了广西桂平,属于海军工程兵,在那里修机场,桥梁,挖隧道…工作非常辛苦。父亲经常写信鼓励他,要他不要怕吃苦,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小哥遵照父亲的要求努力工作,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三等功。父亲一生没有给儿女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他留给我们的是一摞共计12本立功证书,军功章和纪念章。”

三线军工厂的孩子就是这样的自立自强。

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吴海燕姐弟

吴海燕和吴海波是吴新华老师的一双儿女。吴老师英年早逝,他们受父亲的影响,勤奋好学,品学兼优。

吴海燕被评为涟源地区三好学生。1985年她初中毕业,在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考试中取得了总分640分,是涟源县女考生中的第一名。确实是考大学的好苗子,可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她进入了湖南省图书情报学校。是我校第一个考取中专的学生。

吴海波在本校读完小学后随母亲调到娄底,于1990年高中毕业,虽然第一年未能考取大学。但他不畏挫折,1991年考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械系工程专科。1994年毕业至1998年在涟钢工作,业余坚持学习,1998年考上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研究生,2001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他们姊妹在特殊的家境下,取得如此成绩真是了不起。

舍不得穿鞋子的曾曦珉

曾曦珉在9639厂子校从小学读到初中。小学曾获得过“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初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进入涟源一中。一次他从涟源回家,公交车不能直接到水洞底,只能在离家有十多里路的斗笠山煤矿工区下车,再走路回家。这十多里的山路尽是石头砂子,他看看自己脚上的鞋,担心把鞋磨破了,于是脱下鞋光着脚走回来。父亲看到他一双红彤彤的脚,心疼地嗔怪他说“下次你不要吃饭啦,饿得瘦瘦的,一阵风就可以把你吹回来了!”他憨憨地笑了。

这件事成为同学们励志的佳话。他父亲解释说:“曦珉的吃苦耐劳、刻苦学习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和他母亲陈复英都是家里老大,我兄弟姐妹十二个,复英家六个,双方父母都是农民,全靠我们资助才能养活。我们每月大半工资给了双方父母,靠自己开荒种菜、钓鱼捞虾、上山挖笋等填补家用,两个小孩自然不能跟独生子女比。回顾起来,也真亏待两个小把戏了!”

从小就热心公益的陈红艳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各地开展“五讲四美,树革命新风”活动,9639厂子校五年级的陈红艳的母亲,看到公路旁的候车亭还没有配备清洁人员打扫,十分脏乱,她就带着红艳去打扫。她对女儿说,往返车站的人需要有整洁干净的环境,环境好了心情才会好!后来詹望、肖向东、康平、段桃、李嵘、虞巍和她组成一个小组一起打扫。这件事被厂里广为宣传,陈红艳被厂里评为“五讲四美三热爱”标兵,工厂颁发了荣誉证书,奖了一个红色的带拉链的塑料封面的笔记本,一枚五角型的奖章。

陈红艳现任娄底市市场监管局价格监督检查科科长。从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多次立功。获评过“全国价格监督检查办案能手”殊荣,成长为全国价格检查系统的专家型人才。在疫情影响之下,她以身作则,防疫中加强对市场商店价格检查和监控,稳定市场价格造福一方百姓。2020年度,又被授予“娄氐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是三线军工二代的一面红旗。

特殊的帮助

1988年,厂子校分来的新老师中,有位老师家中遇到很大的困难。老兄因超生被罚重款,父亲同时患重病。他刚参加工作就承担一个妹妹上学的责任。学校虽然给予了帮助,但该老师依旧压力山大,他妹妹在老家刚上初中就停学了。初中数学老师谢欲前和几位老师商量,用特殊的办法来帮助这位老师。那就是让他的妹妹跟当年的初中二年级班一起学习。当他们向学校领导请示时,领导担心打破学校正常升学规律。老师们坚持试一试,取得了学校的同意。

这个同学聪明、懂事,她刻苦努力,不懂就问,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跳了级的。在众多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这个女孩最后在家乡参加中考,(参加中等以上考试必须要当地户籍)考上了师范学校,成了一名教师。这个事例不但反映了我们学校老教师关怀青年教师,以及同志们互相帮助的精神,也是教学上的一次尝试。我们可“因才施教”还可“因情施教”。

一张笑脸与一条热毛巾

初中21班在毕业的那期,班上插进一个学生。这个同学的父亲是本厂一个车间职工,不幸去世,留下家中一个患疯病多年的妻子和一儿一女。工厂照顾安排了其女儿顶职,并让男孩来工厂子校读书以解决家中困难。这个男孩非常努力。他家在离工厂一二十里地的百亩井村,每天自己做饭,安怃好母亲就急急跑来上学。

第一次早读值班的老师碰见满头大汗的他,非常感动和怜悯。第二天早读他一进教室就接到了老师递过来的热毛巾。他擦了把脸,露出洁白的牙齿,向老师一笑而后走到座位上。老师无法帮他改变目前的悲催状况,为了防止他大汗后感冒,每天给他准备好热毛巾擦汗。他总是回给老师一个阳光灿烂的笑脸。这就是我们师生的一种相处方式——互相感动,互相鼓励,都在不言中。

一个像沙棘一样坚强的女孩

乐红的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祖辈都是农民。

乐红的祖父少年失祜,因兄弟姐妹太多,祖父很小的时候便下湖劳作,帮着继父把年幼的弟妹们带大。祖父自己却成家晚,家里底子薄,还不幸得了血吸虫病,家中极其困难。

到了乐红的父亲这一辈,父亲排行老大,下边有两妹一弟,父亲读高中的学费及粮食由三个叔叔一个舅舅合供,大学靠国家补贴完成学业,亲恩情债亦如山重。毕业第一份工资就为一个堂弟重病住院而花。为了给祖父医治血吸虫病,父亲每月从微薄的工资(41元多一点)中,拿出30元给祖父治病。

乐红于1976年出生,父母自愿只要一个孩子,自然而然地赶上国家严格的计生政策。

人说独生子女是“小皇帝”都是爷爷奶奶两代人哄着的孩子。可她父亲却说:“男孩女孩都一样,要自强自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她的成长有着与许多孩子不一样的经历。

祖父去世后,为了安慰悲伤的祖母,不到一岁的她就留在了乡下。那年唐山大地震,全国物资特别紧张,奶粉和白糖在乡村根本买不到。幼小的乐红就靠吃祖母磨的米粉和着菜汤长大。待到父母工作调到一起,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她已经三岁,正遇上大三线调整下马。一家又转战到小三线来到湖南省锻造厂

乐红上幼儿园时,常常是最后被接回家的,有时还由幼儿园一个邻居王奶奶带到自己家里,等她妈妈回来才到家。一天放学前一节课,学校领导告诉妈妈:“孩子在幼儿园被磕了头,已送到医院处理好了,你不要着急,回家看看。”她在去医院的路上遇到两个阿姨背着她回来。她的左眼角缝了三针。医生说“幸运没伤到眼睛,很危险。”从此孩子眼角留下一道超半寸长的疤痕。妈妈流下伤心愧疚的眼泪,乐红却说:“没关系,爸爸脸上有疤也不难看,我也一样。”

1981年乐红五岁,那年学校试点招了年龄低于六岁的学生,她成了班上最小的学生。十一岁那年,她因故得了输尿管囊肿做了手术,住院两个月。妈妈要她停学休养,或降到下一级,她不肯。毕业考试,她取得本校全年级第一名。她的床头墙上有一截蜡烛的的烙印,这是她在停电时坚持学习留下的痕迹,她就是这样不但使自己不掉队,还帮助别的同学。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图为乐红和她的小伙伴(第一排右二为乐红)

1989初中毕业,乐红以达到重点高中录取线的成绩和一同毕业的几个同学联系县一中。因一中赞助费高还加上要工厂支援学校基建的许多附加条件,为了不给家里和工厂添麻烦,她带头选择办高中不久,向厂矿倾斜的涟源十中。涟源十中相比一中生活条件相差很远,妈妈要她每周回来,她为了不耽误学习一月才回来一次。她代表学校去地区参加数学比赛,获得二等奖使学校打破零的纪录。校长看到她第一年的成绩,鼓励她努力,争取学校保送上大学。

她两次被评为地区的三好学生。1992毕业参加高考,那年实行四组分科考试,政治单独考试计入总分。逢考那天,(星期六)寝室只有她一人,失手将蜡烛倒在床头,蚊帐被迅速点燃,她立即抱起被子把蚊帐压住,扑灭了火焰。过后很久才镇定下来,顾不得吃饭走进考场。那年全县政治考试平均成绩是95分,她只得了90分,离总分差10分。她很遗憾。妈妈去帮她补蚊帐时看到全宿舍的蚊帐都是新的,只有她用的是爸爸读书时的老蚊帐。

妈妈去参加学校家长会时,她给妈妈打了份荤菜,端着自己的碗走一旁去吃,她给自己打的全是素菜。虽然她对自己考大学并没有绝对的把握,但她要妈妈向学校表态:不要保送。妈妈问“为什么?”她说农村的同学就业机会比她少,她考不上大学可以先考技校,再自学。她不愿占这种便宜。校长说谢谢家长,谢谢她!那年她以602分的成绩考上北方交大计算机科技系。

在她的笔记本上记着一件事。周末她乘汽车回家,在车上看见一个人掏别人的口袋,她大声喊“你干什么?”结果遭到那人的恶毒辱骂,下车时狠狠踢伤了她的腿。车上只有一个老人同情她,其他人都说她管闲事。被掏的人还说“我反正没有多少钱…”她气得留下眼泪。爸妈虽然为她担心,但鼓励她说:“你做得对!”

乐红的奶奶中风大小便失禁,她从涟源回来,帮奶奶洗脏裤子,洗澡。妈妈说她难得回家休息,可以不做这些事。她说“我回得少,更应该做。妈妈比我辛苦。”

上大学时,家里每月给她200元生活费(同学们人均400元),她知道自己已取了父母工资的一半。家中还有奶奶和外婆要供养,父母真不容易。她爸爸是高级工程师钱却比很多家长少,她觉得并不是爸爸没有能力,而是服从党的安排,忠于三线军工事业。她决心努力减轻家中的负担,第一个暑假她就在北京打工。她不畏劳苦,选择推销一种新型的塑胶地图,大的如席垫子那么大而重,小的一卷也不轻。她每天扛着样品送到各单位让人选,然后再按定单及时送货。劣质的塑料凉鞋把脚跟磨破了,就在地摊上买双便宜布鞋穿上。大街上一队队的夏令营学生经过,她还不及那些学生高。妈妈劝她别这样辛苦,我们省点用,多给你点钱。她说“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我虽然比别人小,既然选择远离家人来上大学,就更要锻炼。”

她去铁道部推销地图,很多科室的干部看了她的证件赞赏这个孩子,又正逢当时各科室搞“文明办公室”建设,要布置一新。就定购了一些新型地图。她不知不觉地成了人们扶助的贫困对象。真感谢一路走来给予帮助的那些人们。

那时国内计算机还在起步阶段,她们上课要凭学校发的有限的几张票上机操作(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大型计算机),她非常珍惜上机的机会,提醒自己不要落后。大学毕业她又考上计算机信息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决心学好这门新型的科学。打工虽然很辛苦,她却为自己能减轻家里负担,感到高兴。

参加工作后,她也不忘帮助家乡贫困的孩子。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沙棘果

妈妈说“她像一棵沙棘果树,虽然没成为顶梁之柱,但也令我们欣慰。”

我们三线厂子弟中有许多孩子都像沙棘果一样,不择条件,努力向上,即使是在贫瘠的土壤中也努力生长,结出一串串美丽的果实,为大地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为同时代的人们带来精神的鼓舞。

看看这些同学的成绩和表现

吴海燕,女,初中毕业考中专729分,涟源县女考生第一名。因父亲不幸英年早逝,为减轻母亲负担选择上中专。(湖南省图书情报学校)

曾虹,女,初中毕业考上中专。(湖南省冶金工业学校)

舒文艳,女,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娄底师范)毕业回本校工作。

陈振昂,男,初中毕业考上中专。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全为满分,农转非子弟,为减轻家中负担,放弃上高中。(娄底工业学校)

胡斌,女,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家有三姊妹,她为老大,选择上中专,靠自学获取更高学历。(娄底供销学校)

曾涟东,男,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家境困难。(广州铁路机械学校)

曾丽媛,女,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家境困难(娄底卫校)

梁色红,女,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娄底师范)毕业后回本校工作。

聂新凤,女,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娄底师范)毕业后回本校工作。

唐纯,女,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娄底师范)毕业后回本校工作。

胡金海,男,本校高中毕业考上大学。高中二年级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获湖南赛区二等奖。大学毕业回本厂工作。

这里列出来的名字,都是从本校毕业直接考上中专的9639厂的子弟。还有许多初中或高中在外地毕业的同学的名单来不及统计。据厂史记载:1977年~1985年工厂先后有19人考入高等学校。1985年后则更多,难以统计。

除了在校文化学习之外,有许多同学参加多种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曾曦珉,男,小学五年级参加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获一等奖

梅文,女,小学六年级参加《第三次全国万校小学生作文竞赛》获二等奖。

陈宇,男,参加湘中厂矿联校“学英模”演讲赛一等奖。

陈华文,男,参加涟源市作文比赛获一等奖。

刘洲力,女,中学二年级参加娄底地区环保知识征文获二等奖。

王珍香,女,高中二年级参加娄底地区环保知识征文获三等奖

付卫国,男,初中二年级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获三等奖

此外学校有很多同学的美术作品参加了工厂美术作品展览。

岁月留影:9639厂子弟学校部分老照片

岁月无情,流逝了我们的青春,消逝了很多的记忆,还带走了我们的一些旅伴…

岁月悠悠,因时间久远、人员分散等原因,收集的照片十分有限,不能广泛反映学校师生的风采,敬请大家理解。

感谢9639厂许多有心的朋友,他们将保存的照片分享出来,让我们从中看到许多熟悉的身影,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感受友谊,感受激情,感受青春的快乐。

深切怀念为9639厂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已逝的老师!

祝愿健在的老师们青春焕发,童心不老,幸福吉祥!

祝愿9639厂子弟们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图为小学19班毕业照片)

毕业时,他们在联校考试中取得数学第一名,语文第二名的好成绩。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图为初中15班学生毕业照片)

这个班整体素质不错,当年联校会考,七门功课得了五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科评人均分遥遥领先,前三十名中,该班占了十三个。吴海燕因父亲去世,只报考了中专,考了640分,是全县女生的第一名。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图为9639厂子弟学校春游)

野炊是当年学校常组织的课外活动。毕业多年,同学们还用这种形式回忆春游,野炊的乐趣。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图为1978级学生在“庆六一”歌咏演出活动中的照片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图为初中18班毕业照片)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图为初中25班毕业照片)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图为9639厂英俊少年)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这张照片中的人你还认识几个?照片中的丁志云老师已去世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曾红玲老师返校和部分师生合影)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图为1988年春游野炊中老师的照片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图为1978级同学初中毕业三十年聚会,拍摄于2016年6月18日)

以9639厂为例,看当年三线子弟的教育状况(续)

(图为工厂车间一角)

9639厂虽然不存在了,根却没有断。常回厂里看看,追忆父辈的奋斗岁月,追忆曾焕发在这里的青春。


多少

清晨的白云

傍晚的流彩

在异乡的眸前划过

不曾留下一丝老茧

黑夜中那黑色的双眼

浑浊了晨露

浸润了冬暑

最记得的是

父母匆匆上班的背影

最难忘的

还是那孙水河畔

清脆的钟声

纯真的笑脸

——李勇军

虽然时光镌刻了额角,但改变的只是容颜,不变的是情谊。最不能忘的是那永远散发着我们青春气息和朗朗书声的教学楼。

总之,三线军工子弟大多数都随同父母度过三线艰苦的岁月,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的困难,有着各种各样的坎坷经历,但他们在前辈的严格要求下,传承前辈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弘扬三线人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发挥新一代人“勇于创新”的思想,使自己成为新一代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几则小故事对于全国三线企业的子弟们来说,仅仅只是冰山一角,三线军工子弟中涌现的优秀人才覆盖各行各业,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他们用三线人的优秀品质、闪耀的光彩,骄人的成绩,让我们三线人为之自豪,祝愿他们继续发扬三线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书写精彩的人生!

(编辑: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