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架ARJ21飞机在上海飞机制造公司大场基地同时总装,创下了上海民机制造业同时总装飞机的数量纪录。资料照片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根基所在。在新中国发展史上,“上海制造”曾有着辉煌的历史。一大批产自上海的制造业商品,因其品质精良,成为家喻户晓、风靡全国的国货精品,也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显然,“上海制造”应该在这场质量提升、品质革命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如何擦亮“上海制造”的金字招牌,构筑“上海制造”的战略新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热议讨论。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重塑辉煌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上海在这些领域都有长期布局,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说。
一直以来,上海坚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着力解决产业“卡脖子”的关键瓶颈。上海积极承接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国家重大专项,优先布局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深化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创新工程,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我们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夯实上海制造的核心竞争力,重塑上海制造的新辉煌。”
陈鸣波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壮大新动能。面向未来20年,上海正思考如何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格局。上海既要立足现有优势,打造好“大国重器”,还要布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动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创造新价值。“去年11月,上海全面实施‘智能上海(AI@SH)’行动,也将推动上海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陈鸣波介绍说,市经信委正酝酿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跃居世界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为目标,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勇当排头兵、先行者。
“具体来说,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关注产品品牌不响、企业品牌不多、创新融合不够、要素供给不足等问题,着力提升品牌竞争力影响力。要坚持需求导向,面向落实国家战略需求,突出高端制造;面向提升市民生活品质需求,发展品质制造;面向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发展智能制造;面向资源要素集约利用需求,发展绿色制造。要坚持效果导向,围绕既定目标增强上海制造再出发的信心决心。”
对于发展目标,陈鸣波表示,未来三年,上海要初步建成世界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以上;初步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集群,培育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化工4个集群;初步建成世界级制造品牌汇聚地,3家以上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打造难以复制的产品竞争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个细节,总理56处提到‘创新’这个词。”在全国人大代表、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汤亮看来,要擦亮“上海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创新要摆在置顶的重要地位。
最近风靡全国的纪录片 《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两会上得到许多代表委员点赞。影片开始时的画面,就是宏伟壮丽的西堠门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坝陵河大桥,大桥上的主要受力构建——缆索,就由奥盛集团设计制造。汤亮说,上海制造要在市场中占据鳌头,必须具备难以替代的科技创新优势,要有拿得出手的超一流产品。这也是奥盛在全国和全世界建造大桥缆索的关键。
除了科技含量,上海制造还要有互联网思维。两会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多次提到一组数字:“汽车的消费者三分之二都是‘80后’,马上就会变成‘85后’,新用户群体的消费升级非常快。”陈虹认为,汽车企业的一大方向就是找准用户群,“80后”用户群追求的是便利性、舒适性和个性化,他们对互联网的应用得心应手。
消费升级催动着产业升级,互联网技术与汽车工业的融合成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据陈虹介绍,面对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以及国际化趋势,上汽正迎风而上,抢占机遇。五年来,上汽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了14倍;上汽和阿里合作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款互联网车,销量超过50万辆;在无人驾驶方面,上汽已经有了5万公里的封闭路线测试经验,刚刚拿到国内第一张无人驾驶上路测试的牌照。“我们的服务器已经超过3500台,预计2020年还将翻一番,上汽要成为最懂互联网技术的制造企业。”
夯实制造链条的每个环节
“何为制造强国?就是工业制造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高品质,从零件到整机是高品质,产业工人和管理水平也是高水平。”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总工艺师李斌认为,上海制造要拥有强大竞争力,必须夯实每一个基础环节。
李斌说,不少“中国制造”的核心零部件只能从国外进口,这说明我们的工业基础还不够雄厚。“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一就是工业强基工程,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李斌建议加大基础投入,抓住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有利契机,推进院士为代表的国家队、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三者联合,开展联合攻关,突破长期束缚制造业的瓶颈问题。
“弘扬工匠精神,必须依靠产业工人这支队伍和力量。”李斌说,人是制造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来北京之前,他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工人队伍中,劳务合同工占比达到40%—50%,大量农民工存在着技能水平等级低、文化程度低、党团员比例低等问题。李斌认为,提高工人待遇,这个“待遇”的含义不只是收入,而是要按照产业工人的标准,在思想政治引领、职业生涯发展、职业教育培训、文化水平提升等各个方面关心他们。企业要把工人当成工厂的主人,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职业发展体系,立足于岗位成才,把农民工培养成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凝聚工人积极性,你追我赶学技术,让他们在一线岗位上成长为专家能手。
推进全产业链区域联动发展
“要让上海制造的金字招牌更闪亮,上海要推进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国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弹认为,上海制造业具有传统优势,但也面临转型问题。
就产业转型升级而言,王明弹认为,上海要着重考虑发展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制造迈进,有选择性地在优势领域布局,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核电为例,上海核电产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上海除了没有建核电站,从研发到设计、到标准制定、设备制造,到运行服务,产业布局很全,有能力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
“现在国际国内竞争激烈,如果不能形成全产业链,产业的竞争优势就可能失去。”王明弹表示,谈全产业链,制造业只是其中一块,还应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科研乃至高等教育中的相关部分。全产业链布局,最终要靠市场来配置资源,但在产业链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前,要由政府牵头,进行引导。除了国家层面出台可持续发展的鼓励引导政策,地方政府应牵头搭建一些行业的全产业链平台,聚集相关企业、单位开展研讨、鼓励他们开展合作。“这样一来,研发时就能兼顾装备制造能力,制订标准时就能考虑既有技术,而运行经验也能反馈给设计,形成良性循环。”
陈鸣波认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抢夺制造业制高点的重要载体。要在世界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就必须建立城市群间互联互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统筹利用好大体量的市场应用需求和大流量的工业数据资源,将其转化为高效率的生产、高质量的创新。”他建议,应该积极整合优化,搭建分行业、分功能的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产业梯度布局、协同发展,企业转型升级、市场对接提供重要支撑,促进基于数据的跨区域、分布式生产、运营,提高全产业链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提升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记者孟群舒 陈抒怡 张骏)
原标题:服务国家战略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质量提升品质革命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构筑“上海制造”战略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