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
作者/阿妮娅
缩水了,金华市93个药中选结果公布
93个药,带量采购结果公布
近日,金华市公布了第二批带量采购的拟中选企业和品种。
根据附件名单内容,共93个产品有企业中选,涉及伊曲康唑胶囊、注射用阿洛西林钠、注射用伏立康唑、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西药品种;也涉及参麦注射液、复方丹参片、六味地黄丸、清开灵颗粒等中成药。
在93个中选产品中,有54个为西药,39个为中成药。
中选企业也基本是规模较大的药企、比如浙江康恩贝以0.71元/片(含总黄酮醇苷19.2mg,萜类内酯4.8mg)的价格中选银杏叶片;太极集团浙江东方制药以0.05元/粒(1.44g/8丸)的价格中选六味地黄丸,湖南科伦制药以10.66元/支(50ml)的价格中选康复新液。
值得注意的是,6月8日,金华市公布了开展第二批带量采购的公告,赛柏蓝梳理后发现,相比第一批目录,金华市第二批药品带量采购的品种有明显扩充。共包括抗菌药(非原研)、抗菌药(原研)、中成药(不含低价药)、中成药(包含低价药)四种分类,共包括274个药。
其中,共有180个中成药被纳入金华市第二批带量采购,包括清开灵颗粒、参麦注射液、疏风解毒胶囊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知名中药大品种。
也就是说,比起最终公布的数字,中选结果有部分缩水。
结果缩水,地市级带量采购被叫停?
面对品种缩水这一现象,北京盛世康来中药营销策划公司董事长申勇告诉赛柏蓝:就企业的报价规则来看,要求抗感染药品报价降幅不少于10%,中成药在最高限价基础上,报价降幅不得少于10%——因为规则硬性要求企业必须降10-20%,如果企业考虑到全国价格体系的话,就有可能不降价,参与性不强,因此出现废标。
针对这些应标、最终中选的企业和品种,他分析后认为,此次第二批拟中选名单中的药,基本都处于常用药,尤其是中成药,可以说100%都是常用品种——金华市采购品种的第一原则应该是实用;其次,产品布局也覆盖了临床的常用需求,同时兼顾了大厂家。
虽然金华市第二批带量采购顺利发布了拟中选结果,但国家层面已经明确,建议地市不要做带量采购。
一周前,业内流传国家集采会议的相关消息:对于省级带量采购,鼓励省际联合,建议地市不要做带量采购。
一定程度上,如今已经有不少市级试点带量采购,甚至正在执行中,比如济南、菏泽、义乌、武汉、濮阳;面对地市级带量采购被「叫停」的现状,已在市级中选的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申勇建议:内部消化,改变剂型——现在各个地方的集采基本都有一个要求,就是在全国最低价的基础上再往下降,举个例子,一家企业的某个品种在面临第一个集采时,将原先的全国最低价10元降20%,变成8元,碰到第二个地区集采时,就要在8元的基础上再降价……如果无休止的降价,在第N次后就会击穿药企的价格成本。
所以对企业来说,只能自己消化统筹,如果价格体系维持不住,就通过改变剂型等方法来使药价在全国处于比较统一的位置。
省级,省际?
某种程度上,缩小到地市级的带量采购没有太大必要性——这已经成为很多人认可的观点。
此前,地市集采遍地开花,再加上省级集采、国家集采的嵌套,已经对药企的价格体系形成新一轮冲击,这同时也不利于药厂的管理。
带量采购的目的是促进医院品种的使用,而药厂生产时要做一个统筹规划;比如山东有十几个地级市,每个地级市都对一家药厂的某个品种进行市级集采,该药厂的一个药在山东省就要面临十几个价格,药厂不得不因为价格体系混乱而导致销售管理混乱。申勇认为。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的带量采购模式在省级“大有可为”,因为具备一定的基础量,也能照顾到地方特色。
“30个省集采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我更觉得目前的省级集中采购是一个过渡,未来可能会变成全国范围内的省际采购,有3-5个集采平台,就像「京津冀」这种几个地区联合,用一个集采平台,因为药品不需要特别的定制。”上述专业人士表示。
实际上,国家层面也表示,鼓励省际联合带量采购。
申勇提出,省际联合采购优势在于统筹兼顾和内部消化。比如京津冀联合采购,它的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特点也比较接近,比如到了秋冬,呼吸道疾病会多一些,联合采购平台可以多采相关的药品;而南方的省际联盟可以多采购治疗皮肤炎症的药品,因为南方的天气湿热,皮肤病患者相对较多。这兼顾了地方特色疾病的需要,也减少药企参与太多集采而产生无谓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