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跟华子抱怨,说去医院看病太贵了。排了半天队,等到见了医生,没说上几句话,就开了一堆单子让去交费。花了几百块钱,在各个检查科室来回跑了半天之后,回到医生那里,医生只开了一盒十几块钱的药就把他“打发”了。他感觉自己的钱花得“看不到影”,是不是医生在糊弄他?于是华子给他讲了一件事。
一、恶心迷糊吐,五百挡不住
医院的投诉办接到过一位患者的投诉,他投诉医生开单收费太多。他从家里带了500块钱来医院看病,结果就是一个胃肠感冒,就把500块钱都花光了,连坐公交车回家的钱都没有了。他用了几个小时走路回家,自己越想越委屈,哭了一场之后,又来医院兴师问罪。
投诉办找到当班的医生了解情况,医生认为自己也很委屈,说按这位患者的症状,只做了应该做的检查和治疗,没有多开单。而且他也不知道患者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不然从私人角度也能送给患者坐车回家的路费。
这位患者到医院的症状是,感觉脑袋迷糊,肚子疼,还恶心反胃,总想吐。患者有脑袋迷糊、恶心、呕吐的症状,需要排除颅内病变,所以查了300元的头部的CT;根据腹痛的症状,需要检查腹腔器官,所以做了120元腹部的彩超;又查了30元血常规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最终根据检查的结果,排除了其他严重疾病之后,判断为病毒引起的胃肠型感冒,对症用了50元的药治疗之后,总花费正好是500元。
检查的项目看似有点多,但每一条都合乎道理。因为不同疾病的临床症状都十分相似,医生诊断疾病不能靠猜,依靠现代医学仪器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不仅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医生对自己的保护。否则一旦因为检查不足,造成了错诊、漏诊,导致疾病加重,患者只会怨恨医生,而不会感激医生帮他省了检查费。
跟患者详细解释后,他明白了医生并没有过度开单,懂得了自己的疾病需要这些检查才能确诊。这位患者在了解事情真相之后,感慨地说了一句:“原来恶心迷糊吐,五百挡不住啊。”从那以后,这件事和这句话,就成为了医院内部流传的一个“梗”,用来形容在医院看病时,那些必要的,却不被人理解的花费。
二、医生是人不是神
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地在提高,这是科技进步的成果。那些富有科技含量的医疗设备,让现代的医生们如虎添翼。而这一切,都要付出成本。那个“恶心迷糊吐”的患者,最终治疗只花了50元的药费,而确定如何用药的诊疗成本,则是450元。可能在他看来,那50元的药吃进了他肚子,是实实在在的,而其他的450元则是“打了水漂”。
人们对医生的期望,是可以做到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最好是可以在谈笑之间,挥挥手就把疾病给治愈了。这种治病急切的心理我们能理解,但医生是人不是神,疾病的诊断建立在详细检查的基础之上。患者需要做什么样的检查,不是由医生主观决定,而是由患者自身的症状所决定的。
有些人总在批评,离开那些检查设备,医生就不会治病了。这句话说得有道理,现代医学,属实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但这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各行各业都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我们出门会选择乘高铁、飞机,买东西时用智能手机移动支付,与远方的亲人可以用5G网络即时交流,大家可以为了这些付出成本。可是为什么到了治病的时候,就要求医生得会徒手治病呢?
有些人喜欢用中医与现代医学对比,说中医只凭借望、闻、问、切,不需要现代化仪器的检查就可以诊断出疾病。华子对中医不“黑”不“粉”,中医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对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不同,它们之间不存在可比性。面对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区别时,选择权是在患者自己手里的。
这就好比一条大道边上开了两家餐馆,一家中餐、一家西餐。各有各的菜系,各有各的规矩。选择权在于顾客自己,喜欢哪家就去哪家。但选择了之后,就要遵守店里的规矩。不能抱怨着西餐牛扒比中餐锅包肉贵,然后又非要坐在西餐店用买锅包肉的钱要求吃牛扒。
其实中医与现代医学是并列互补的并系,不需要非要论出个孰强孰弱。每个人都可以偏好西医,也可以偏好中医,但不能贬低另一方,两者之间是平等的。
华子想说的是,医生可能是比患者的家人更希望治好患者疾病的人。很多的事,只是因为双方信息掌握得不平等而造成的误解。但中国人口众多,医生太少,医生们在工作时会忙得无法照顾好每一个患者的需求。希望大家理解多一些,误解少一些吧。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您身边的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