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医疗制度一直被世界公认为近乎完美的公共医疗管理体制,号称“不让任何一个人因为贫穷而得不到医疗服务”。那么,香港的医疗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它的医疗水平如何?它真的有那么好吗?海外医生如何来香港执业?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具体了解香港的医疗吧。
香港医疗系统概况
香港的医疗分公立系统和私立系统,泾渭分明。
01
公立系统
公立系统收费低廉,是所有香港居民共享的福利。它和普通科诊所一起由医管局统一管理。
普通科即全科门诊的费用每次为50港元,包括诊费、化验费和药费,不管伤风感冒的短期药,还是3-4个月的慢性病药,都不再另外收费。专科门诊每次收费80港元,药物按种类收费,每种15港元,不论期限。住院按天计算,每天120港元,包三餐,不论病种和实际诊疗过程。公立系统的专科必须经过转诊,可由公立普通科或其它专科转诊,也接受私家医生的转介信。排队时间由接诊专科的医生决定,紧急新症可在1-2周内见到专科医生;半紧急1-2月;如被认为非紧急,有可能要等上几个月甚至数年。
公立医院的医生薪酬统一透明,全职月薪由6万到25万港元,全部由政府支付,各科室都一样,与医生职级有关,与实际工作量无关。
02
私立系统
私立系统有私家医院和私家诊所。前者有住院部,服务齐全,客源遍布全港甚至其他地区;后者大小不一,星罗棋布分散全港,有全科或专科,主打社区。私立系统的收费按市场价,有商业保险支付,方便快捷。此外,高端私立机构也有不少顶级专家坐诊。
薪酬方面,私立系统的薪酬由市场决定,穷的没下限,富的没上限,两极分化较严重。
总的来说,全港绝大部分的门诊量(70%)由私立系统承担,而绝大部分的住院服务(90%)由公立系统承担。大病、急病可以在私立系统诊断以后,转介到公立的医院专科继续诊治;而有些公立首诊的病人如果需要影像学检查,由于公立排队时间长,也会建议病人自费去私立影像中心做。
香港人口750万,注册医生14000多人,45%在公立系统,55%在私立系统。一般市场行情看好的专业,例如放射科、眼科等,公立流动到私立的比较多。
香港医疗/医生的整体水平
香港的医生经过规培以后,水平值得信任。法例上,医学毕业生经过一年实习,完全注册以后,就可以独立执业。目前,香港的专科培训制度已经完善,绝大多数医学毕业生都会参加6年左右的专科培训,取得fellow资质和足够临床经验以后再选择自主择业,包括全科(family medicine)也是如此。
香港的医疗水平很难与地区差异较大的内地进行直接比较。香港是个小系统,基本沿用英联邦体系,住院医生规培同质,基本功扎实,专科考试统一严格,资质受国际认可;日常诊疗主要是常见病,强调跟随循证指南;医生在公立医院完成培训积累经验后,有一部分会选择去私家系统。公立医院的病人无法挑选主诊医生,因此可能会遇到低年资经验浅的医生,不过根据医管局内部安排,专科门诊新症均由高年资医生首诊,住院查房也会有上级医生督导和科室大查房协助。私立医院面临更大市场压力,多数珍惜质量和品牌。
全港公立医院共用一个电子病历系统,包括了所有门诊病历、住院小结、实验室检查、影像图像和报告、用药记录等等,这使得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病史和用药变化,便于跟踪反馈。实际上,不少病人因为年龄、残障、知识和英文限制等因素,沟通表达容易有问题,出入院转诊医嘱更改又频繁,如果没有电子病历系统帮助,医疗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目前,跨院跨科共享信息这个系统正在连接公私营系统,虽然还没有完全打通,但它对医生病史记录的要求无形中提高,对医生本身的知识更新也很有好处。
全科医生的接诊情况
香港的全科医生接诊不分年龄和病种,有慢性病,也有急性病;有既往健康的,也有合并症众多需要同时在多个单位和科室就诊的。年老残障等弱势群体多,南亚印巴裔和东南亚菲佣印尼佣也不少;多数病人说广东话,部分说英语,也有说普通话或各地方言,医疗文书都是英文。总的来说,香港是个多元和繁忙的体系。
公立全科每个医生全天定额接诊70个病人,平均每小时8-10个,绝大多数为提前预约,少数为临时求诊。额满之后,有时也会根据临时求诊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紧急度额外增加筹码。公立诊所会设立专病门诊,比如复杂的慢性病、精神心理、和介于全科/专科之间的分流门诊等,这些门诊由高年资全科医生出诊,一般是一个小时接诊4个病人。
私立机构的全科医生看诊情况差异较大,有solo/group 的全科门诊,也有私家医院的全科门诊,全天接诊数在20-120不等。这些可能与医生的开诊时间、诊所地点、服务对象,主要看的病种、雇主政策等有关。
海外医生来香港的执业路径
海外医生(包括中国内地医生)来香港执业,必须申请香港医务委员会的注册,主要途径是通过考试、实习,完成注册。(网址:https://www.mchk.org.hk/)
香港本地有两家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毕业生是内外全科医学士MBBS。1997之前,英联邦其他国家的医学院毕业生和本地MBBS一样待遇,可直接在香港执业,之后便行不通了。海外医学毕业生/医生来香港执业一般需要通过医务委员会主办的执业资格考试,本港毕业生则不需要应付这个考试,这与美国USMLE对海内外医学生一视同仁有所不同。通过执业资格试的海外医生,无论原来经验如何,必须与本地新毕业MBBS一样,做一年实习医生,也得像新手一样被呼来喝去,打针抽血,熬夜值班......然后才能正式完成注册。
另外一个较为狭窄的途径是首先获得港大、中大、或者医管局的聘用,申请有限度注册,资格一般是需要海外所在国家的专科fellow。有限度注册的医生只能定点执业,无法自由进入私营市场。2019年中,经过激烈辩论,医务委员会略微放宽准入门槛,对于有限度注册以后服务满3年的海外医生,只要通过执业资格试,即可免除实习,给予完全注册,完全注册意味着可以自主选择执业单位。
关于香港医疗的Q&A
Q:香港对远程(网络)医疗的政策是什么?
A:香港医生专业守则上对远程医疗行为没有规管,风险自担。作为外展服务,公立系统有使用远程手段为某些养老院病人诊疗;家庭医学的资格考试中,允许把电话诊疗作为就诊的一部分。香港是个城市型小系统,面对面咨询很容易获得,所以远程医疗的价值有所削弱。可能担心医疗得不到质量保证,也可能怕缺乏明确法律保障,容易发生医疗事故。
Q:香港人平均寿命世界第一,医疗在中间是否起到作用?
A:这里的平均寿命指的应该是出生预期寿命,不等于健康成人的正常寿命。人的一生死亡风险不平均,医疗条件对人均寿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巨幅降低婴儿死亡率来大幅拉高平均预期寿命。一旦活过婴儿期,就乐观很多。工业化社会的香港婴儿死亡率极低,这让它有了让人均寿命进入第一梯队的基础,当然医疗系统也功不可没。但要做到平均寿命世界第一,还有很多其他因素——预防免疫接种做得好;城市救护车快速;医疗覆盖均衡无盲点;各种免费医疗福利等等。
- END -
作者:徐少伟;编辑:喵医生。徐少伟,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香港医务委员会注册医生(LMCHK),香港家庭医学院fellow(FHKCFP),澳洲皇家全科医学院fellow(FRACGP)。曾任职于上海公立三甲内科,现任职香港医管局公立诊所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