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我们的一位老编辑一家三口被感冒袭中,刚1岁半的女儿吃了布洛芬也依旧高烧不退,就带去医院,结果和她预想的一样是甲型流感。
令她想不到的是,口碑很不错的3级私立儿童医院的专家医生的态度与开药水平。针对1岁半的小朋友甲流,开了奥司他韦、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蒲地蓝,一共开了3个药,两个药就没有用。
在开蒲地蓝的时候,老编辑弱弱的说了一句:“这个药就不要了吧。”
谁知人专家直接一句:“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要不要看病了?即使是加糖你也得给孩子喝上。”
原以为只要拿药了,不给孩子吃就好了。谁知给孩子喂药时,婆婆说:“要不还是给喂吧,毕竟人医生开了,还是有用的,不行咱少吃点,等孩子好点了,就不吃了。”猪队友也在旁边帮腔。
为了家庭和睦,老编辑只好退步:小儿豉翘可以少量吃点,但蒲地蓝坚决不给吃,还把药监局的公告截图翻出来,婆婆才得以松口。
好在,在老编辑的坚持下,小朋友的病情很快就有了好转。大家也都松了一口气,老编辑感慨道:太难了,当妈的难,在这个国家做个循证医学者更难,科普任重道远啊。
为什么不给孩子用中成药?
开了三个药,其中2种就是中成药。了解嘟妈的都知道,我们是不建议给孩子使用中成药的。
再者,2018年10月,因蒲地蓝口服液的说明书上,关于【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都是尚不明确。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就要求蒲地蓝消炎制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修改说明书,并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增加说明。
在修订要求中,药监局明确指出了,蒲地蓝消炎制剂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过敏等反应。
同时在【禁忌】项,增加了「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在【注意事项】中,明确了孕妇慎用和过敏体质者慎用。
嘟妈再次和大家强调,「尚不明确」并不等于没有不良反应,不要给孩子使用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药物。
以后一定要看药品说明书,尤其是【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禁忌】这几栏,关乎宝宝生命,不得忽视。
虽然在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推荐了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治疗流感。
但医生已经开了奥司他韦,奥司他韦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都是抗病毒药物,存在重复用药与过度用药。
不得不提的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成分中包含槟榔,而槟榔是致癌物,是含有毒性的药材。
这时候有人会说“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关于这个问题,嘟妈觉得育儿达人葫芦曾说过:
首先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接触剂量;其次WHO等权威机构眼里不是所有有毒物质都那么温和以至于有“资格”谈剂量的,WHO没有给黄曲霉素设过PMTDI和ADI。不可能说喂毒药,是不是毒药剂量小一点,流氓指数就低一点呢?
所以,为了安全,为了生命,我们还是不要给孩子使用中成药。
治疗小儿流感,认准奥司他韦
治疗流感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
流感不像“无药可治”的感冒,它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有口服的奥司他韦和吸入扎那米韦、静脉的帕拉米韦。
其中,扎那米韦适用于7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且使用禁忌较多,如患有哮喘、慢性肺疾病的孩子不能用等。而帕拉米韦需静脉滴注,一般家长不可操作。
对于大多数没有医学背景的家长来说,口服的奥司他韦是最方便有效的。
另外,吃药推荐疗程是 5 天,不要随意停用。
一旦高度怀疑或确诊流感,就要在发病48小时内用奥司他韦每天2次,连用5天。而且足月宝宝的月龄、体重不同每次用药剂量也不同,使用剂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
需要强调是,奥司他韦不是神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拿来预防流感,尤其不能拿来预防和治疗普通感冒。
只有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建议用奥司他韦进行预防:
- 高危人群范围的孩子,没有接种过流感疫苗、或接种不到 2 周(尚未形成保护)
- 接触过疑似流感的人,或近期去过公开疫情场所
如果你家娃不符合以上两个条件,就别再提前买奥司他韦回家预防啦!
宝妈要记得,但凡是药,均有其副作用。既往研究显示,奥司他韦用药人群中,有14%会出现胃肠道不适, 如恶心、呕吐等。
所以别没事就买来给宝宝吃了,药又不是糖,糖都不随便吃,更何况药?!
预防流感最佳的办法还是每年、 都打、 流感疫苗!
家里人有人感冒了,怎么办?
嘟妈同事小孩生病最初就是因为爸爸感冒了,没有最好防御措施,使得妈妈和孩子都被传染了。
若家里有人感冒了或是怀疑流感时,最好把孩子和生病的人隔离开,不要呆在同一个卧室。
其次,要进行房间消毒,尤其是病人的房间。
最重要的是,生病的人要戴口罩,尤其是接触孩子的时候,并且每天更换口罩,旧口罩及时扔掉。
家里所有的人都要勤洗手,并用肥皂水洗手,而不是简单的用清水洗一下。
现正值流感高峰期,又碰上春运与假期。尽量要减少去人多的地方,去火车站等地时,一定要佩带口罩,做好预防措施。
若目前还没有接种流感疫苗,还是建议去接种。虽说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是10~11月,但现在接种完,对2月和3月还是有保护作用的,毕竟11月~次年3月都是流感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