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
▍作者/半夏
供应不畅,一批药涨价了
一批药,涨价了
今日(9月9日),安徽省芜湖市药品医用耗材管理中心发布《2020年市属公立医院药品价格调整情况公示》。
通知显示,由于药品市场价格波动,造成部分药品供应不顺畅,为保证医疗机构临床供应,市药管中心对市二院、四院、五院提请调价的药品,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组织人员进行初审,并于2020年9月2—9月8日向八家芜湖市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中标配送企业进行询价,现将询价后符合文件规定的6个品种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20年9月9日至2020年9月15日(工作日接受申诉)。
调价品种名单如下:
赛柏蓝查询米内网药品招投标库数据对比发现,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见的调价公告,一般都是往低处调的,上述调价品种的价格则是往高处调,而且均有较大幅度的调整。
例如氯化钾缓释片0.5g*48,同厂家同品规此前在安徽的价格是9元,现在调至14元,涨幅达到55.6%;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ml:10mg,同厂家同品规此前在安徽的价格为0.3元,现在调至1.6元,涨幅高达433.3%;注射用苄星青霉素120iu,同厂家同品规此前在安徽的价格为3.9元,现在价格调至26.1元,脏腑高达569.2%。
这些药大多是低价药、廉价救命药,有的还是各地短缺药目录的常客。从官方的通知内容看,这些药调价的原因是由于药品市场价格波动(这里应该说的是价格过低),造成部分药品供应不顺畅,而这些药临床又需要,为保证医疗机构临床供应,所以进行了适当调价。
廉价药短缺是常事
实际上,近年以来有不少廉价药、急救药在全国各地都出现过短缺、断货的现象。
例如今年1月份,海南省医药集中采购中心发布通知称,有250个药品申请撤销挂网。在这250个药品中,其中有171个是由于生产成本上涨、不能正常供货、生产线改造、生产线停止等原因导致停产,有28个药品是由于原料药涨价或短缺导致停产,有15个药品是由于中标价与成本倒挂导致停产。
这些原料药价格上涨的产品,都有着很明显的特征。例如板蓝根颗粒,是抗流感的中成药,流感季节需求量巨大;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是急抢救药,近年来曾多次出现短缺;甲巯咪唑片是甲亢患者常用药,也是近年来各地短缺药目录的常客。
此外有媒体报道,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唯一的救命药——二巯丙磺钠注射液,在今年就出现了短缺情况。据悉,这种疾病是一种罕见病,国内发病人群在三万分之一左右,对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目前最有效的药就是二巯丙磺钠注射液。据健康时报8月21日的报道内容显示,该药已经停产几个月了,从今年3月份缺货以来,至今仍一药难求。
中国肝豆状核变性罕见病关爱协会创始人晨冰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目前这个药物短缺的原因主要是原料药厂环保搬家和工艺改进,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市场销量小。之前的二巯丙磺钠29元,再到前年49.5元,现在因为停产,涨到了58元,有的甚至被炒到87、198元不等。
其实,不仅是二巯丙磺钠注射液,很多廉价救命药、罕见病用药都存在短缺的问题,企主要是由于企业没有足够利润空间,因此会导致两种情况出现,要么涨价维持生产,要么停产止损。
要解决廉价救命药的短缺问题,应该从根源上着手,平衡好企业的利润与临床需求的关系,在合适的价格区间里面,让企业不亏损,保障临床用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