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法律遇上科技 人工智能离“判案”还有多远?

发布者:高同林
导读新华网上海3月1日电(记者杜康)法律和技术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近日,一场全球范围的法律黑客松举行中。黑客松,即开发人员与特定领域专家、企业家一起,在几十个小时里创造出一款新应用或商业模式。期间参赛者在现场休息,做完当场交作品,可谓是开发者的“一场狂欢”。“很多律师的办公方式与二三十年前没太大变化,法律与科技的结合总体还是处于萌芽状态。”上海百事通创始人冯子豪说。相对于电商、出行、移动办公等领域,

    新华网上海3月1日电(记者杜康)法律和技术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近日,一场全球范围的法律黑客松举行中。黑客松,即开发人员与特定领域专家、企业家一起,在几十个小时里创造出一款新应用或商业模式。期间参赛者在现场休息,做完当场交作品,可谓是开发者的“一场狂欢”。

    “很多律师的办公方式与二三十年前没太大变化,法律与科技的结合总体还是处于萌芽状态。”上海百事通创始人冯子豪说。相对于电商、出行、移动办公等领域,法律这种提供定制化服务的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速度确实慢了一些。

    法律和技术到底能碰撞出什么?近日举行的一场全球范围的法律黑客松,为我们带来一些答案。此次“全球法律科技黑客松”,由IBM Waston 、微软、上海百事通等联合举办,参赛队伍来自六大洲的40多个城市,其中中国内地有上海和广州两个赛区。目前第一轮比赛已经结束。复赛于3月11号举行,然后选出8至10支队伍进入纽约总决赛现场。

    2016年,智能技术开始较多的应用于法律领域。IBM向市场推出基于智能认知系统的智能律师ROSS;浙江高院庭审引入人工智能程序做笔录;无讼发布了一款机器人,现场演示其根据语音为用户分析案情、匹配律师的功能。

    总体来看,AI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一方面是为律师提供工具,如案例搜索、文档处理等;另一方面,则为消费者提供简单的机器法律咨询,以及帮客户了解快速寻找合适的律师等等。

    此次上海和广州参赛团队的作品也多集中在上述几个领域。以律品团队作品为例,其希望为公众提供便捷个性化的法律咨询服务——用户用3分钟左右时间,完成网站的简单提问,后台通过大数据汇聚,以及相关法律问题的知识图谱,进行案情智能分析,即时出具一份法律咨询意见书。也有团队希望为各类社区调解工作,提供智能的法律支持。

    最终上海赛区晋级团队为东南大学的Teemo团队。这支团队由东南大学的计算机学院和法学院在校生组成,作品主题是“盗窃案智能判案辅助系统”。队伍创新之处在于基于知识图谱,探索解决现有深度学习技术在判案过程缺乏推理能力和解释性的问题。

    广东赛区的晋级团队“法狗狗”,其参赛项目结合了最新的区块链、图像识别、流程化的版权服务,聚焦解决图片版权保护难以取证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凯源法学院副院长杨力是评委之一,“这次比赛更多是传递了理念,一些项目距离落地还有一段距离。很多技术人员存在法律知识结构的缺陷,影响了项目建模的完善性,以及市场可行性。”

    但可以看到的是,目前的技术已经为法律从业者们节省了很多时间,“过去寻找案例要素、相应的法律法规、过往判例和证据认定情况,会占用律师、法官大量的时间。如今都有了较好的技术解决方案。”杨力说道。

    杨力也提醒并不是所有领域都适合机器提供决策辅助,“交通肇事、理财类和保险类的案件,法律关系简单,条款清晰,比较适合机器判断。但婚姻案件就很难,比如机器怎么判断‘感情确已破裂’?”

    此次中国内地赛事主办方上海百事通联合创始人夏振海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企业以及资本开始投入这个行业,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主打便捷、高效等特点,惠及大众。未来上海百事通更加希望从“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探寻用科技重新塑造法律服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