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两大火车站投放调研问卷发现,56%的春运乘客都说回家时间比从前缩短5到10个小时。”昨天,上海松江大学园区第一批高校开学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丁盈嘉走上讲台,把志愿服务春运高峰的收获与同学们分享,点滴之中折射改革开放40年来的交通大发展。这一课,也是继全国范围内的精品网络公开课——“交通中国”之后,学校开设的又一门“中国系列”思政类公共选修课程——“共享中国”的首讲。
“站无虚席”成过去时
近百名各院系学生不约而同选了这门新课,教室里座无虚席。来自新疆克拉玛依市的维吾尔族姑娘夏依旦,今年寒假回了一趟老家。她告诉同学们,从前自己父母到内地上学,火车开到西安要60小时;如今,从乌鲁木齐坐高铁到兰州只要10小时,到西安一天可达,“到上海很快也能一路高铁了。”
“我是70年代生人。”上海市十九大精神宣讲讲师团成员、工程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于凯向同学们回忆起:几十年前村里放学,小孩子在小桥上排排坐,盯着桥下的那条马路,“当时全村只有3辆自行车,大概一个月能见到一辆汽车。”到了念大学,他的同学去东北就读,只买到站票。上车发现“站无虚席”,从济南到沈阳,挤到连身上背包都拿不下地,“这一站就是32个小时啊……”
这些故事让95后大学生对比出今昔变化。丁盈嘉介绍,志愿者回收的800份有效问卷显示——今年,加入春运的旅客77%坐了高铁,22%坐了动车;86%受访者表示,近十年期间,春运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回家的时间看,与以前相比,逾半数路程缩短5到10个小时,37%缩短1到5个小时,还有7%缩短了10小时以上。
工作后仍坚持志愿服务
当前,春运正值返程期间,一日之内沪上火车站到客量达46万人次左右。丁盈嘉深有感触地说,从过去的全人工服务到如今的自助取票,从人工阅票到二代身份证自动录入,春运不仅高速化而且越发智能化。
其实,春运还考验着更软性的服务,不仅是“交通中国”,也是“共享中国”。工程大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赵莉,连续3年参与春运志愿服务,从小队员到小领队再到今年春运“小甜橙”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他们每天干满8小时,一直坚守到小年夜返乡高峰结束。赵莉说,其中一位校友志愿者,大一到大四都坚持在春运服务第一线,今年他参加了工作,利用假期依旧投入志愿服务。“他表示,只要有机会,愿意一直在这个岗位上不断成长。”
原标题:逾半路程缩短5到1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