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名家云集名角荟萃 上昆五班三代齐聚一堂

发布者:丁龙
导读尚长荣(左)、蔡正仁表演《醉花阴》“风调雨顺”。记者 蒋迪雯 摄40年前的春天,上海昆剧团在绍兴路9号挂牌。昨晚,“我们在路上——上海昆剧团建团40周年庆祝专场演出”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昆曲人永远不放弃,永远不停歇,我们在路上,明天一定会更美好”。计镇华、刘异龙重演40年前建团演出《十五贯》片段。上海昆剧团首任团长、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遗孀李蔷华回忆,“

  尚长荣(左)、蔡正仁表演《醉花阴》“风调雨顺”。记者 蒋迪雯 摄

  40年前的春天,上海昆剧团在绍兴路9号挂牌。昨晚,“我们在路上——上海昆剧团建团40周年庆祝专场演出”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昆曲人永远不放弃,永远不停歇,我们在路上,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计镇华、刘异龙重演40年前建团演出《十五贯》片段。上海昆剧团首任团长、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遗孀李蔷华回忆,“那时俞老快80岁了,他心里最放不下的还是昆曲怎么办,他看着长大的孩子们未来的路在哪里。”俞振飞的学生蔡正仁与同学们抱着同一个梦想——成立属于自己的昆曲剧团,“我们想减去十岁,我们必须奔跑,追回逝去的青春,把昆曲接力棒传下去”。

  上昆建立时,蔡正仁、岳美缇等年近四十,接力棒并非一块上昆招牌就能传下去。岳美缇主演新编戏《司马相如》,“它是我们这代人对昆剧艺术整体性的一次探索”。昨晚演出主持人、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与《司马相如》有不解之缘,“我的父亲苏民是这出戏第一稿的导演,与岳美缇老师有过一段愉快的合作。”10平方米小间,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一个沙发构成苏民导演的卧室兼工作室,《司马相如》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排出来的。

  梁谷音也在探索,她主演推出新编戏《婉容》《夕鹤》《琵琶行》,“环境清冷,我却相信还有更多美景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我在摸索、也在改变”。

  1986年昆三班进入戏校,身为招考老师的张洵澎记得,十几岁的谷好好、黎安、倪泓稚嫩、青涩却充满青春朝气。2001年5月18日,主持人张民权参与“东方兰韵——优秀青年昆剧演员谷好好专场”,这是昆三班第一个演员个人专场。张民权主持过很多青年演员专场,但那晚的演出让他记忆深刻,“在同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名列榜首”。

  接力棒如今交到昆五班手中,年轻人说,“顾兆琳校长利用假期教我们《惊梦》,自掏腰包给我们零用钱;来不及吃饭的时候,黎安师哥会给我们买各种好吃的;犯懒不能早起的时候,胡维露师姐跑到宿舍来敲门,把我们一个个催起来”。昆三、昆四、昆五班毕业生活跃于幕前幕后,乐队、音响、字幕、服装、道具岗位都有他们的身影。昨晚昆三班毕业生陆海荣也来了,旅日多年的他,名片始终印着“昆曲俳优”。早在2013年,陆海荣把昆曲带到日本,用另一种方式圆梦,明年他计划把昆曲介绍到日本校园。

  正是得益于传承40年的“一颗菜”团结精神,上昆去年新编和原创剧目4台,修改提高剧目4台,经典复排传承剧目12台,演出收入同比增长37%,仅上海大剧院《长生殿》4晚演出票房达到创纪录的150万元。

  昨晚,85岁的昆曲名票顾铁华来了,他带领100名“Follow Me昆曲跟我学”学员演绎《牡丹亭》片段。自诩“80后老昆虫”的他学唱昆曲75年,1980年成为俞振飞第一个海外弟子。从上世纪80年代以老年曲友为主的“每周一曲”教唱班,到90年代以进高校为主的“昆剧走向青年”,再到针对青年白领的“Follow Me昆曲跟我学”课堂,上昆粉丝群不断壮大。(记者 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