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爱乐音乐厅,古筝、二胡等古老的乐器惊艳亮相,展现海派民乐的魅力。 周薇 摄
当地时间2月22日晚,上海民族乐团在德国不莱梅结束了近20天的欧洲巡演,《海上生民乐》音乐会走过4国8城,余音绕梁。都说欧洲有着全世界最挑剔的观众,但在巴黎爱乐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等全球瞩目的舞台上,《海上生民乐》每每谢幕,总能听见观众席爆发疯狂的掌声和欢呼声。可见音乐无问东西,只要足够好、足够真诚,便能跨越文化的差异,直抵人心。
展示当代中国民乐新高度
首演于2016年的《海上生民乐》曾是当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此番巡演带去的是全新的音乐会版,更加专注于音乐本身的美。上半场的曲目灵动小巧,琵琶、笛子、古筝、二胡、唢呐等古老的乐器各自作为主角惊艳亮相,下半场姜莹的《丝绸之路》、赵季平的《芦沟晓月》、谭盾的《西北组曲》等优秀的当代民族管弦乐作品片段接连上演,更全面地展现出乐团的整体实力和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高度。
为了将海派民乐的魅力展现在世界面前,无论是音乐的层次感还是服装的质感,在巡演前都经历了反复的斟酌,以求尽善尽美。虽然由不同的曲目拼接而成,却通过起承转合的精巧设计,整场音乐会行云流水。笙演奏家赵臻、笛子演奏家金楷、琵琶演奏家汤云理、古筝演奏家陆莎莎、二胡演奏家马晓晖、唢呐演奏家胡晨韵等,均成为舞台焦点,如武林高手过招,各个技惊四座。
在德国波恩,著名作曲家王西麟看完演出,连说三个“极好”。他说:“上海民族乐团不完全跟着西方走,而是充分发挥民乐自己的特色,在美学上获得了极大的进步。民乐正在循序渐进地往上走,越来越好!”在柏林,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听完演出后十分惊喜:“台上的独奏家们每一位都是世界级的表演者,他们在汤沐海的指挥下带来了非凡的表演,整个乐团以精心挑选的曲目、丰富高超的技艺和浓厚的艺术热情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我相信《海上生民乐》的成功将推动上海民族乐团与欧洲音乐人未来更多的合作!”在汉堡,几位演奏家返场演绎的《蜂飞》让汉堡交响乐团定音鼓首席亚力山大·拉德斯维基印象深刻,“他们为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 《野蜂飞舞》增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版本,融贯西中,非常精彩,我想它的原作曲者听了也会非常喜欢!”
分享中国年欢乐祥和
上海民族乐团此行正值新春佳节,70多位演职人员奉献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将中国民乐和中国年欢乐祥和的气氛带给更多的人。团长罗小慈说:“《海上生民乐》 一路上得到欧洲观众的接受和赞美,在于它所呈现的中国民乐的优雅、自信、开阔和大气,在于它不仅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也体现出不断吸收多元文化、融入当代精神的格局和气魄。”
《海上生民乐》在欧洲的每一场演出,观众席里总能见到不少中国人的面孔。无论是留学生还是海外华侨,都因为《海上生民乐》感受到“天涯共此时”的意境。在贝多芬的故乡波恩,一位当地华侨说:“我也是上海人啊!我太骄傲了,咱们的演出这么棒,老外都震惊了!”在汉堡,当地华侨沈女士特地穿上奶奶留下的旗袍,带着德国老公来看演出:“也许是身在异国的原因,民族音乐熟悉的音色和旋律特别地打动我,谢谢上海民族乐团千里迢迢送来了祖国的春天。”来看演出的欧洲观众中有不少都是“中国迷”。在布鲁塞尔,一位曾经到过中国旅行的观众表示:“琵琶这件中国乐器太好听了,听了这场音乐会,我决定要找机会好好学习这件美妙的乐器。”
德国埃森演出当日,正值除夕,春节气氛格外浓厚,许多观众戴着红色围巾或红色领带来听音乐会。在音乐会的最后,指挥家汤沐海教现场观众用中文说“拜年啦”和“过年好”,台上台下互送祝福,不分国籍、不分民族,中国年宛然成了大家的节日。(记者 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