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张艺谋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倪妮、佟大为、张歆怡、黄天元和渡部笃郎等联袂出演的战争史诗电影。
影片讲述1937年的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
电影的主题奠定了它悲惨的基调,所见之处皆是废墟,不受待见的14名妓女反而是这部电影里面所能看见的最美的点缀。
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我第一反应闪过的是一部文艺片吧?十三钗是指什么呢?这种在战争中的大义母性是真实存在的吗?
14位风尘女子最后救下了一群女学生,看到结尾真是让人对战争与残忍的日本兵咬牙切齿,上了赴宴的卡车,她们的结局会是生还是死呢?
故事的原型
带着许多疑惑,我好奇地查阅起金陵十三钗的背景,这不得不说起原作者严歌苓,她曾在接受采访时称,她写作《金陵十三钗》,最初的灵感来自美国人明妮·魏特琳的日记。
在南京沦陷期间,明妮·魏特琳的身份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这是一所教会学校,位于安全区范围内,相对比较安全。魏特琳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让大批的妇女和儿童进入她所在的校园,帮助她们躲过劫掠。
魏特琳在日记中提到了一批帮助其他“书娟”们逃过日军强暴的“妓女”那是1937年12月24日,魏特琳被叫到办公室,与日本某师团的一名高级军事顾问会晤。
对方要求魏特琳从1万名难民中挑选出100名妓女,他们认为,如果为日本兵安排一个合法的去处,这些士兵就不会再骚扰无辜的良家妇女了。
当天的结果是,对方最终挑走了21名妇女,这21名女子就是金陵十三钗的原型。
她们被挑走之后无非就是军妓或者送去军营当慰安妇,据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幸存者称,她们怀孕了有的直接被日军处决,有的就是拉走了,不知道下落。然后有人自杀,有人反抗被杀掉,马上就有新的妇女来替补。
她们所经历的都是非人道的,就算最终幸存下来,其心理生理创伤用一生的时间也不能抚平。这大概也是电影留下开放式结局的原因,结果大抵是那样灰暗的。
这21名女子均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女子教会大学,1915年在南京开学。第一任校长是德本康夫人。
1923年移至随园。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准后,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37年,南京沦陷,改迁至四川。
至于作者为什么没有写金陵二十一钗什么的,那是因为在西方,“十三”是基督教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意味着不吉利。
她们为了使“战争中最柔弱的生命”不被糟蹋、不成为“最不堪设想的牺牲品”,在平安夜里,她们挺身而出,主动将自己送上祭台。
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所长孙宅巍先生表示,在难民营中也有这样的故事。当时日军会到难民营要人去充当慰安妇,每次都会限定人数,交不出人就杀人。
在这个时候,有许多女同胞都主动站了出来,保全其他同胞的安全,这都是相当可敬的,写到这里我已经起一身鸡皮疙瘩,生在乱世,风尘女子也不过是逼不得已。
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国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摘录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2017年88岁的赵振华,一家原本过得丰衣足食,他们家的孩子每天还有十个铜板的零用钱。
然而日军侵华战争不仅让赵振华和姐姐失去了原本安宁的生活,更在她们幼小的心灵上投射下死亡和暴力的阴影。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日军侵华战争带来的痛苦记忆始终伴随着她们。
一个偶然的机会,人家请我去拍电影,《南京!南京!》,一下子就勾起了我所有的回忆。我就想到当时日本人进城那个时候,就好像我又回到那个时候一样,日本人在追我们。所以我的感情非常逼真,不是在演戏的,是真的。
那时候我爸爸讲日本人来了,连小女孩都不放过的,你要把头发剪掉了,不能剪童花头,不能爱漂亮了。你不剪和尚头,日本人对小女孩也要感兴趣的。哎呀我吓得不行,我也没哭,就把头发剪得光光的。
邻居一个小女孩比我大几岁,平时大家都在一起玩,她发烧感冒没有躲掉,日本人进去,就听到惨叫。她妈妈要救她,不但没救到,自己也被糟蹋了。
我姐姐叫赵振刚,那时候14岁,父母送她去金陵女子大学避难。那里全是老小、妇女,大家都认为去那里就可以逃避日军奸污了。
但是日军常常不分昼夜地闯进来抓女孩儿,哎,不是人过的日子,一天到晚随时,日本人找到你就不得了。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电影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可歌可颂的动人故事,而且是那一段连未经历过之人听起都毛骨悚然的历史。
我们讲勿忘历史,珍惜今朝,“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回望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
妓女救赎女学生,她们不是恶之花
张艺谋采用与以往的南京题材影片不一样的手法,在原著基础上加入了表现中国人浴血抗争的一条故事线索,表现中国人的血性、不屈不挠的精神。
从13个金陵风尘女子传奇性的角度切入,表达了一个救赎的主题,反映了崇高的人道主义。
电影里面印象很深刻的一段,豆蔻想要给临死的王浦生最后弹奏一曲,冒死跑回去找琴弦,不幸被日本人抓住,以惨无人道的方式蹂躏,神父最后终于找到了小女孩,却只能带回浸透在血液里的红色琴弦。
看到豆蔻惨死的那一幕让人感到窒息,她只是想弹一曲好听的曲子给浦生啊。
如果有得选择,豆蔻不会是风尘女子,她可能过着相夫教子的普通日子,时不时弹奏琵琶,与相好拌嘴。然而战争剥夺了这些美好的幻想,许许多多的不堪都是身不由己罢了。
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感到庆幸,而这段用鲜血书写的历史需要铭记于心,同时我深刻感受到人在战争的笼罩下是有多渺小无助,电影一反大众的刻板印象,一首《秦淮景》,将十三钗的美艳动人体现得淋漓尽致。
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南京劫难,让民族的尊严饱受羞辱,可偏偏是金陵十三钗这样的女子,让民族的灵魂充满了勇敢、温情和希望。
写在最后,勿忘国耻,要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