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众所周知的是,自从解放以后,毛泽东就在中南海居住,但是毛泽东在中南海居住,其实也是要付房租的,而当时毛泽东的工资只有404块钱,光是房租就要付125块,可以说占用了毛泽东的三分之一的工资。
为什么毛泽东住在中南海也要付房租,中南海又是怎样成为领导人的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其中又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毛泽东搬进中南海
中南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的辽宋时期,当时这里因为临近湖泊,气候宜人,就被选为了皇家的行宫,后来在辽代灭亡之后,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利用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进行翻修改造后,作为皇室的行宫。到了辛亥革命以后,曾经也是袁世凯做总统府的地方,当时袁世凯痴心妄想着复辟,就想着在这里提前占据皇家的宫殿。
但是历史终究还是没有选择他,之后中南海数易其主,到解放军解放北平市时,中南海是傅作义的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所在地。等到把北平解放以后,我们党中央开始考虑领导人的办公场所问题,这个地方除了一般的环境设施要良好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在安保问题上,能够使领导人住在这里可以安全。于是,中南海便进入了中共中央的视线,虽然当时的中南海已经历经数个世纪的风霜,但无论是外墙设计,还是内部结构,都方便了安保工作的进行,所以中央决定把中南海定位领导人办公的地点。
但是,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当叶剑英元帅让毛泽东搬到中南海时,却遭到了毛泽东的拒绝,当时毛泽东一直都在香山办公,但是香山距离北京较远,有的时候真的很不方便,但是毛泽东的态度却很坚决,直接就说:“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叶剑英一时没有办法,只能退了出去。周恩来听说毛泽东不愿意搬到中南海之后,也来到香山劝说毛泽东:“主席,中南海毕竟有高墙,守备也严,才能保证您的安全嘛。”但是毛泽东还是摇了摇头,毛泽东在心里想的是,中南海以前是旧社会皇帝享乐的行宫,慈禧囚禁光绪,以及后来袁世凯企图复辟,都是在这里展开的阴谋。中南海沾了太多封建社会专制与黑暗的色彩,所以熟读历史的毛泽东不愿意搬入中南海,他自己也不愿成为以往的那种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更是愿意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因此,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搬到中南海的建议,就是表示自己和封建时代的君王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所以不愿意再用他们曾经用过的行宫来办公。虽然毛泽东这样坚持,但是当时的国家刚刚经历过战乱,再要选一处可以适合领导人办公的地方,然后再进行重新的修建,显然是不现实的。
毛泽东尽管一开始拒绝搬到中南海,但是几经权衡利弊的考虑之后,觉得中央的决定还是有道理的,中南海无论是从建筑规模,还是各方面的条件上,还是适合当前用来作为领导人办公。而且虽经战乱,中南海也留下了弹坑和武器的残留,但好在不是大面积的破坏,在经过一番整修以后,尤其是把湖泊中的淤泥挖去了以后,中南海基本上恢复了本来的面貌。
毛泽东最初不愿搬入中南海,也无非是不愿像旧社会的统治者一般脱离人民,奢侈享乐。但是后来毛泽东明白,中央的办公机构不可能一直设在香山,要搬回北京城里,中南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执意要把中南海舍弃不用,另建一处中央领导办公的地方,必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就违背了毛泽东自己想要为人民着想的初心。
1949年9月,毛泽东率领中央机构搬进了中南海,而此后不久的10月1日,就举行了开国大典。从此,毛泽东在此地整整居住了27年,在这27年里,毛泽东为新中国书写了全新的篇章。毛泽东不是中南海第一个主人,但却是以往中南海的主人中最为令人敬佩的主人,因为他虽然住进了中南海,这座曾经的皇家陵园,但是他的心里却始终装着人民的幸福。高高的院墙是为了保护领导人的安全,但毛泽东的心,始终都和全国人民连在一起。
毛泽东在中南海的时光
中南海里有不同的建筑群,而丰泽园就是其中有幸被毛泽东选择居住的地方,它是由颐年堂、澄怀堂、遐嘱楼、菊香书屋组成。而毛泽东最后就选择住进了菊香书屋,菊香书屋在毛泽东搬进去之前,是周恩来一直在这里办公的,但是周恩来后来觉得菊香书屋的房子比其他地方更幽静些,就自己搬到了西花厅居住。菊香书屋的整体轮廓是标准的北京四合院,院子里还有高大的雪松和梧桐。
毛泽东一直酷爱读书,菊香书屋幽静的环境也很适合毛泽东。虽然毛泽东住进了中南海,但是他的生活一直还和以前一样简朴,甚至都没有在自己的房间里添加任何奢华的摆设,屋里除了一些简单的日用品外,毛泽东的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的藏书,毛泽东所读过的书数量非常多,而且毛泽东经常是日日手不释卷,甚至有很多时候,毛泽东读书入迷的时候,工作人员给他送来饭菜,他是不吃的,要等工作人员反复催促,才会动筷。
毛泽东从来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就是阅读大量的书籍,也正是因为他阅读量之大令人惊叹,因此他也常常从书里获取到智慧,用来处理一些国家的各种事务。但是令人感到难过的是,如此喜爱读书的毛泽东,在后来的晚年时光里,因为视力下降,连日常的文件都要让别人读给他听。
毛泽东住进菊香书屋以后,很多工作人员看到菊香书屋的院子里有很多的杂草,就想着毛泽东现在住进来了,这些杂草长在院子里不好看,就商量着要拔掉这些杂草,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毛泽东却说:“莫拔莫拔,莫伤了无数生命。”听到毛泽东这样说,工作人员也就不再拔院子里的小草了,这些青青的小草后来越长越茂盛,反而成了菊香书屋里,一道特殊的景致,默默陪伴了毛泽东无数个为国事操劳的日夜。
夏天的时候,工作人员觉得菊香书屋实在是太过于素净了,素净的缺乏一点生机,就在四合院的门口放了几盆颜色各异的盆花,但是没想到他们的这一做法,毛泽东并不赞同,看到五颜六色的盆花,毛泽东直接和工作人员说:“能不能把花盆换成松柏?”工作人员不解毛泽东的意思,就疑惑地问:“主席,难道您不喜欢这些鲜艳的鲜花吗?”
毛泽东对工作人员解释说:“我这里经常来很多客人,如果他们看到我这屋子里摆着许多鲜花,自然就会让他们也变得贪慕虚荣,也追求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工作人员听了毛泽东的话,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就把花盆搬走了,后来移来了一颗常绿棕树和一对无花果木,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摆在院子里显得很是雅致,也显得整体美观大方。
毛泽东在日常生活起居上,便更是简单了,对于一般使用的家具,也从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要说唯一有一点特别要求的,那就是毛泽东不喜欢睡软床,像沙发床,弹簧床都不可以,而是唯独喜欢睡硬的木板床。在从香山搬到中南海的时候,毛泽东把自己在香山的木板床也搬了过来,摆在了菊香书屋。由于毛泽东喜欢读书,经常晚上睡前也要读大量的书籍,他感到床有点满足不了他摆放书籍的需要。
不久之后,毛泽东就让人对自己的木板床进行一番大的改造,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放书,所以毛泽东让人把床面做得异常宽大,比我们平常见到的床,至少也要宽一倍以上。除此之外,经过改造的床前高后低、东高西低,而那加宽的床板是为了让毛泽东在上面放书,把床板做成倾斜的,是为了让毛泽东在床上看书。在把这张床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经常在这张床上堆着一尺高的书,毛泽东的每一册书翻开,里面都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以及自己写的注释。
毛泽东的这个木板床整整陪毛泽东走过了17年的光阴。以前在毛泽东身边的卫士们回忆,每次毛泽东说是要休息了,其实往往屋里还亮着灯,那是因为毛泽东正在床上读书。卫士们看着这盏灯光,有时也会担心毛泽东的身体长时间熬夜,但是毛泽东始终坚持自己读书的习惯。
与其他人一样,不搞特殊化的毛泽东也在家里的日常开销上,主要依靠自己的工资。在1955年时,实行等级工资制,按照行政级别,一共分成了24级,毛泽东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自然被定为一级,一个月是594元。毛泽东看了自己的薪金,然后又参考了当时的人民生活水平,觉得作为领导人每个月领这么多钱,实在是有点太多了,就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
“现在高级干部的工资和人民生活水平相比,实在是悬殊太大了,可以考虑降一些薪金”毛泽东在会议开完后,主动把行政一级的工资降到了仅仅504元,至于其他干部则按照他们的级别进行降薪。毛泽东主动降薪的目的,就是在于不能让干部的生活水平与普通百姓产生太大的差距,以免滋生脱离群众的思想,以及腐败问题。
504元对于毛泽东而言也并不算多,到了三年困难时期,由于要带领全国人民渡过难关,所以毛泽东又一次以身作则,为自己降薪。这一次,毛泽东把自己的工资降到了三级,周恩来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也把工资降到了三级。按照当时的规定,三级的工资一个月仅仅只有404元,但是毛泽东自从这次降薪以后,再也没有给自己把工资涨回去,而是一直在往后的几十年里,一直领取着这404元的工资,过着简朴的生活。虽然毛泽东的生活很简单,并没有奢华的享受,但是这404元还是常常入不敷出。
毛泽东也是要交房租的
毛泽东的月工资404元,好像听起来在那个时代也已经不少了,但是在事实上,毛泽东除了要支付家里一般的伙食和孩子们的学费外,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宿,也是要交房租的,而且每个月的房租是125元,差不多花去了毛泽东工资的三分之一。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吴连登回忆说:“主席连一把椅子也没有,所有的家具都是公家的。
主席每个月是要交房租的,就连水电、煤气、取暖、家具样样都要交钱,家具费包括主席的床、挂衣服的架子、坐的桌椅板凳、用的地毯,这些东西都要交费,每月平均交的是80多元,冬天还有40元的取暖费。主席带头交了,中南海没有人不交,哪怕是从中南海供应科拿回一棵菜,也要付钱。”吴连登每次回忆到此处,总是觉得毛泽东对自己和家人要求太严格了。
然而,吴连登所说的开销,还仅仅只是毛泽东平时开销的一部分,在很多的时候,毛泽东除了要像普通人一样有着日常花销外,湖南老家里来的人,如果经济实在困难的,又或者说是家里有病人的,毛泽东不仅给他们交通费,而且还要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去补贴家用。毛泽东每次做这些,都花的是自己的钱,而且还在加上其他一些抽烟、喝茶的开销,所以有的时候,难免就成了月光族。
吴连登回忆说:“有时钱实在不够用,我就只能难为地找毛主席。每一次我拿着这个月的账本,先汇报这个月的各项开销时,主席一听我的语气,就明白我的来意了,会问我‘你今天是不是又来找我要钱来了?’我得自己打报告,后面把账单附上,每一笔钱都得写得清清楚楚,主席签了字,我才能到中央特别会计室去领主席的稿费,但我也不能每个月都这样,那就是我这个管家的失职。所以,主席家的钱最难管。”
毛泽东的花销除了满足日常生活以外,还有一大部分是花在了请人吃饭上,毛泽东有时要请一些民主人士吃饭,有的时候毛泽东说:“我今天要请客”这份钱就是从毛泽东的工资里出。甚至在有些时候,毛泽东也会请身边的工作人员吃饭,一次在丰泽园开会开到深夜,他就说:“今天开会开晚了,我请大家吃面条一碗”
听到毛泽东发话,厨房里顿时开始忙碌,不一会儿就把一碗碗打卤面、炸酱面端了上来,但这顿面条,毛泽东也是始终坚持从他的伙食费里支出。通过毛泽东的消费观,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在自己个人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享受,生活很简朴,但是却一直坚持在任何有关个人的消费上,都坚决杜绝用公款,也正因如此,他的工资经常会难以支撑家里的开销,更不要说,他有时还要支助老家的一些亲友。
更让吴连登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去买了一些价格稍微比较高的反季节菜,结果遭到了毛泽东的批评,毛泽东还吩咐负责生活管理的武象廷说:“我告诉你啊,不要买那些贵的东西给我吃,现在是冬天,你就不要买那些西红柿、黄瓜给我吃,买一根黄瓜的钱,到夏天能买一筐,冬天买黄瓜只能吃一餐,但是夏天买一筐就能吃几十餐。”毛泽东的生活不仅平时简朴,而且在外出开会时,即使是一杯茶也要结账。
在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重返故乡,现在收藏在韶山纪念馆的两张发票,清楚地写明了毛泽东在回乡期间的每一笔花销。发票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但是还能够让来参观的人清楚地看清上面记载的明细: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合计17.5元。毛泽东曾经说过:“如果说我随便吃了、花了、用了、拿了,部长也可以、省长也可以,县长,村长也可以,这个国家就没法治理了!我们家里用的,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一分钱也不能少。我毛泽东不贪、不占,不受贿,不白吃、白喝,白拿。”
毛泽东在生活上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他的儿女也没有享受过任何的特权,就连他的小女儿李讷,虽然深得父亲的宠爱,但是在饮食上,也是吃食堂的时候居多。毛泽东在进菊香书屋之前曾说自己“不做皇帝”,而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为表明了他从来都不是“皇帝”,而是人民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