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孝东陵东南二里许,有一座气势恢宏的皇陵建筑,名为景陵,这里葬着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和他的五位后妃。不过,这五位后妃,有一个是被雍正硬“塞”进去的,她就是敬敏皇贵妃。
1、镶黄旗包衣女子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是一名来自镶黄旗的包衣女子,家族入旗的始祖名叫逊扎齐,逊扎齐在天聪年间,即皇太极执政时期率领族人归顺朝廷,被授予佐领,编入镶黄旗包衣佐领。
身为皇室包衣,虽然地位不高,但章佳氏的族人很多都在内务府当差,比如说逊扎齐的长子苏尔泰,曾任上驷院大臣,次子达尔泰因监造宫殿有功被朝廷赐予云骑尉。
不过,到了章佳氏父亲这一辈,担任的官职就比较小了,比如说章佳氏的父亲硕色,原先只是一个披甲人,就是个普通的兵丁,后来由披甲人挑入骁骑校。
或许是为了女儿的前程,抑或是为了彻底改变家族命运,硕色便将女儿章佳氏送给了哥哥海宽,因为硕色的这位哥哥职务较高,担任二等侍卫、参领兼佐领。
不过,再怎么样,也改变不了章佳氏包衣的身份,她想要入宫获得皇帝宠爱,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入宫参选宫女。
2、从宫女到庶妃
大约在康熙二十年左右,海宽之女章佳氏经由内务府选拔入宫,成为一名宫女。
康熙年间,像章佳氏这样的宫女,很多都得到了皇帝的宠爱。比如说皇四子胤禛(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原先也是一名宫女,因生下胤禛,第二年便被单独册封为德嫔,家族命运随着也发生了改变。
章佳氏是一个有梦想的宫女,她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得到皇帝的宠爱,事实却是如此,就像周星驰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呢?章佳氏怀着梦想,开始了她的宫女生涯。
或许大家不太清楚,其实清朝的宫女是不会与皇帝私下见面的,比如说康熙,服侍康熙的竟然都是一些太监。
那么,这些宫女又是如何被康熙宠幸的呢?此时,就需要有一位引荐者了,充当引荐者的一般就是六宫之主,或是皇后,没有皇后,就是皇贵妃。
比如说康熙在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尊谥时,有一句“志在进贤、荇参差而必采”,也就是说,孝懿仁皇后在主持后宫期间就曾经给康熙引荐过宫女。
结合章佳氏的后宫履历,她极有可能也是孝懿仁皇后引荐给康熙的。由于章佳氏出身较低,被宠幸后只是一名庶妃,不过,章佳氏仍然有改变命运的机会,那就是为皇帝生儿育女,恰好,章佳氏做到了。
3、五年三胎
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章佳氏为康熙生下第二十二子,序齿为皇十三子,取名为胤祥。
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章佳氏又为康熙生下一个女儿,即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
康熙三十年正月初六,章佳氏第三次分娩,再次生下一个女儿,即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
五年之内,为康熙生下三个儿女,可见这段时间章佳氏非常得宠,可即便如此,康熙仍然没有任何表示。
对比之前的德妃,都是宫女出身,德妃生下皇子胤禛便封为德嫔,章佳氏生下三个儿女,却始终都是一名庶妃,对此,章佳氏心里充满了委屈,再加上三次生育,极大损耗了她的身体,以致于落下了病根。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章佳氏撇下三个年幼的儿女,离开了人世,估计年龄也就在三十岁左右。此时,康熙似乎意识到,长久以来忽视了这个给自己生下三个儿女的女子,终于在章佳氏去世七天后,给了她一个名分:敏妃。
“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谥为敏妃。应行礼仪,尔部察例行。”
4、从葬帝陵
在《陵寝易知》这本书中,有一句这样的描述:“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十三王母。”这里的十三王母,说的就是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奉安”的意思就是下葬,也就是说,章佳氏在康熙三十八年去世三个月后便被下葬了。
那她葬在什么地方了呢?很明显,不可能是景陵地宫,因为有资格进入景陵地宫的只有康熙本人和他的皇后,或者是未来皇帝的生母。
从康熙后期,康熙对待儿子胤祥的态度来看,很明显,康熙不可能将皇位传给胤祥,因此,章佳氏葬地不会是景陵地宫,那么,就一定是景陵妃园寝了。
然而,雍正继位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胤祥虽然在康熙晚期备受冷落,但雍正继位后却红得发紫,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封和硕怡亲王,并且这个王爵还是一个铁帽子王,胤祥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母以子贵,胤祥的得宠,使得章佳氏的名分也发生了改变,雍正下旨将章佳氏追赠为敬敏皇贵妃,连晋两级,这在清史上并不多见。而且,不光如此,雍正还下令将章佳氏从景陵妃园寝迁出,然后将其改葬入康熙景陵地宫。
按照祖制,即便是追封了皇贵妃,章佳氏也是没有资格进入景陵地宫的,但不得不说雍正为了笼络弟弟胤祥,可是下足了工夫,硬是生生将其母亲章佳氏“塞”进了景陵地宫。
子辰说: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虽然曾经得到过康熙的宠爱,生下三个儿女,但与康熙四妃相比,她得到的待遇要低得多,至死都只是一个无名无分的庶妃。
但有些时候,生个好儿子,还是非常重要的,凭借儿子胤祥之宠,章佳氏不但获得了皇贵妃的名分,还被葬入康熙景陵地宫,全族也从镶黄旗包衣被抬入镶黄旗满洲,泉下有知,章佳氏也能够得到慰藉了: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参考资料:《清史稿》《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陵寝易知》《清圣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