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打胎药多少钱(巨头狂欢)

发布者:刘楠明
导读#今日头条#视频请看下面链接巨头狂欢、小民死扛,垄断背后的残忍真相!近期,魔幻经典电影《指环王》三部曲重映,我至今还清楚记得小时候村里十几个玩伴围着老式电视机观看时激动的心情,哎,童年啊,可惜岁月无

#今日头条#

巨头狂欢、小民死扛,垄断背后的残忍真相

视频请看下面链接:

巨头狂欢、小民死扛,垄断背后的残忍真相!


近期,魔幻经典电影《指环王》三部曲重映,我至今还清楚记得小时候村里十几个玩伴围着老式电视机观看时激动的心情,哎,童年啊,可惜岁月无情,如今忙着肝,一直没时间去看。大家去看了吗?


看过的人肯定知道,电影里有一枚至尊魔戒,魔力强大,所有人都想得到它;但魔戒同时又能腐蚀人心,让拥有它的人人性扭曲,作恶多端。


巨头狂欢、小民死扛,垄断背后的残忍真相


当然,今天要聊的话题不是电影,而是和这枚魔戒有相似魔力的垄断——所有公司都想得到它,但拥有它的公司又会作恶多端。垄断到底有怎样的魔力?为何能轻易地让屠龙少年化身恶龙?


一、世纪末的审判


IE大家都不陌生,曾几何时,看到电脑上小小的IE图标就会激动不已,因为那意味着又可以开心地网上冲浪了。在个人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IE浏览器几乎就和上网划上了等号。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世上最流行的浏览器,曾是网景公司(Netscape Corporation)的网景导航者(Netscape Navigator)。1994年年底,这款浏览器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市场占有率飞速攀升,到1995年,市场占有率已接近80%。


巨头狂欢、小民死扛,垄断背后的残忍真相


随后,巨头微软加入了战场,浏览器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巨头狂欢、小民死扛,垄断背后的残忍真相


1995年,微软接连推出了IE 1.0和IE 2.0,不过赶工的质量实在不咋地,产品稀烂得几乎没人使用。


1996年,微软推出IE 3.0。因为前两版IE被网景浏览器按在地上惨烈摩擦,微软痛下决心,决定使出流氓招数。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微软直接将IE浏览器内置在了操作系统中,捆绑免费销售,抢占浏览器市场。


微软在授权条款中,要求主机厂商在桌面上展示IE图标,而且不能加入网景浏览器,否则就通过涨价的方式进行惩罚。


同时,微软还在商业市场发力,让美国在线等大型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改用IE作为首选浏览器。比尔·盖茨曾亲自出马,询问美国在线高管,“微软出多少钱你们才肯放弃网景而改用IE作为推荐浏览器?”


凭借Windows操作系统的巨大加持力和微软的暗黑手段,IE一步步吞食网景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到2002年,IE的市占率接近95%,可以说是一统江湖了。而昔日的浏览器之王网景公司则被微软活活挤死,1998年,网景被美国在线以42亿美元收购,结束了4年的短暂寿命。


巨头狂欢、小民死扛,垄断背后的残忍真相


微软的骚操作让IE在浏览器大战中完胜,也让它成了美国反垄断机构的眼中钉。1998年,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的总检察官联合起诉微软,指控其强制捆绑销售IE浏览器等垄断行为,轰动全球,被称为“世纪末的审判”。


巨头狂欢、小民死扛,垄断背后的残忍真相


主审法官杰克逊作出将微软一分为二的裁决,一家专营操作系统,一家专营浏览器和其他软件,10年内不能合并,来防止微软滥用市场垄断地位。


虽然后来微软与司法部达成和解,微软避免了被拆分的噩运,但还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支付18亿美元的和解费,不得参与可能损及竞争对手的排他性交易,开放Windows部分源代码……


巨头狂欢、小民死扛,垄断背后的残忍真相


这起垄断案,让这个世界显得无比真实,谁垄断了市场,谁就能利用这种优势加持自身产品,干掉对手于无形,最后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垄断让公平竞争成为奢望,也让消费者权益成为空谈。你天真地以为那个自带的浏览器是世上最好的浏览器,浏览器就得像这样,你不知道的是,这背后藏着人家多少精心的安排和卑劣的手段。


二、“不作恶”


2000年前后,初创时期的谷歌打出了“不作恶”(“Don’t be evil”)的公司口号。这个口号让谷歌显得与众不同,仿佛在说,我可是有底线的!2004年,谷歌在招股书中发表“不作恶宣言”,“不要作恶。我们坚信,作为一个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馈,即使我们放弃一些短期收益。”


巨头狂欢、小民死扛,垄断背后的残忍真相


但拥有搜索引擎领域垄断地位的谷歌,真的能做到“不作恶”吗?


2009年,美国政府略施手段,就让谷歌原形毕露。当时,美国政府让一个假药贩子伪装为广告商,在谷歌网站上投放政府禁止的医疗广告。经不住利益诱惑,谷歌把“不作恶”的企业信条忘得一干二净,很快放出了明令禁止的堕胎药、精神治疗药广告和伪装成售卖合法药品网站的推广,结果被美国政府逮个正着,形象一落千丈。2011年,谷歌花钱消灾,同意支付5亿美元与政府达成和解。


2017年,欧盟调查后发现,从2008年开始,谷歌利用其在搜索引擎的市场支配地位,操纵搜索结果,把用户引向自己的“谷歌购物”服务,让“谷歌购物”流量暴增而其他购物服务流量骤降,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随后,谷歌收到了高达24亿欧元的反垄断罚单。


也许是自己也发虚了,2015年,谷歌重组时,曾经引以为傲的“不作恶”口号被改为了“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2018年,谷歌更进一步,将“不作恶”的内容从其行为准则中删除。


巨头狂欢、小民死扛,垄断背后的残忍真相


2020年10月,美国司法部和11个州对谷歌联合发起反垄断诉讼,指控其在搜索引擎和相关广告市场,采取非法垄断行为来维持主导地位,阻碍科技创新,损害消费者权益。这一幕,和1998年微软被起诉的场景多么相似。


也许,初创时的谷歌的确有“不作恶”的理想初心,也严格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但当其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取得垄断地位的谷歌也越来越有作恶的资本和动力。最终,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这个曾以“不作恶”标榜的少年还是变为了一条作恶多端的恶龙。


三、垄断必作恶?


美国的公司是这样,其他地方又何尝不是如此?


2010年,中国互联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个互联网大厂你来我往,激烈争斗多个回合,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中国网民第一次真实地知道了什么是二选一。


此后,人们的生活逐渐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公众也逐渐开始领教互联网世界的险恶,被迫学习价格歧视、大数据杀熟这样的词汇。


2020年12月,有用户爆出,自己开通外卖平台会员后,同一家店铺、同一个配送地址的配送费,由之前的2元涨到了6元,即便多次刷新消除位置偏移后,配送费也还是4元,并且附近几乎所有店铺的配送费,都比非会员时高1-5元。


最近新华社又报道,网约车平台高额抽成,消费者打车越来越贵,平台司机收入越来越低。


巨头狂欢、小民死扛,垄断背后的残忍真相


这就是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一旦掌握了垄断地位,巨头就可以为所欲为。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有无数的买家和卖家,所有的买家和卖家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单一卖家对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卖家不能随意控制商品的价格,你涨价,消费者可以不买,你不卖,别人照样会卖。


但是一旦某个商家垄断了整个市场的供给,情况就会变得截然不同。消费者没有了其他选择,垄断的商家,就从价格接受者变成了价格制定者。


垄断之后,坐地起价并不是最优策略,因为每个人对一件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不同的,以打车为例,当打车的价格上涨,有些人还是会继续打车,但是一部分人会转向其他交通工具,所以直接涨价意味着会损失一部分用户,对于垄断的巨头来说,最优策略是价格歧视,也就是你愿意出多高价格平台就给你定多高价格,通过这种方式,平台就能从消费者身上榨出更多油水,攫取更高收益。


于是垄断的巨头们根据每个人的机型、消费等历史数据,对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呈现完全不同的价格,千人千面,精准落刀,疯狂宰客。


无论点外卖、打车还是出游,捆绑销售、被动选择、价格歧视时刻都在发生,而你我都是垄断的受害者。


巨头狂欢、小民死扛,垄断背后的残忍真相


有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一家公司一旦拥有垄断地位就变得行为扭曲、作恶多端了?这里要先搞明白,什么是公司。公司就是赚钱的机器,而资本为了最大化利润,天生具有垄断的倾向,垄断是能让公司躺着挣钱、走上巅峰的不二神器,垄断之后,既可以像微软谷歌那样利用垄断地位打压其他竞争对手,也可以利用垄断地位对商家进行高额抽成,还可以利用垄断地位进行差别定价剥削打工人,中国有14亿人,假如每人给你1块钱,你就是亿万富豪,这里的关键是只有你具备了垄断的地位,你才能拥有收取1块钱的权利。


那些曾经也是初创企业的互联网巨头,他们不是忘记了曾经的誓言和理想,而是垄断背后巨大的利益诱惑,与公司追逐利润的本性不谋而合。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曾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垄断也是一种权力,是一种市场支配权。为了维持既得的地位和利益,垄断集团会不惜一切代价干掉可能威胁自己的对手,破坏公平竞争;在垄断面前,老百姓看似可以选择,实际上根本没有选择,国家不出手,垄断者就可以为所欲为,而普通人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却只能任由垄断者压榨、宰割。


垄断是一种病,得治!药方就是把它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垄断者不能为所欲为,到处作恶。2008年,国家出台《反垄断法》,2021年,《关于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指南》正式实施,天价罚单已经开启了新一轮反垄断大幕,既然垄断必作恶,那么作恶必亮剑!


参考文献:

1. 打败洛克菲勒:新闻人与标准石油公司的战争,史蒂夫·温伯格

2. 自由与权力,阿克顿

3. 以史为镜:世界石油产业发展五阶段,蒋健蓉等

4.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美团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市场监管总局

5. 阿里被罚182亿!互联网反垄断动真格意味着什么?罗超

6. 反垄断对科技巨头的股价意味着什么?看一看美股的经典案例,曹泽熙

7. 微软垄断案解析,胡国成

8. 世纪末的审判:美国司法部诉微软公司垄断案,周浩

9. 美反垄断调查报告直指科技四巨头,陈润泽

10. 谷歌“不作恶”,王艺

11. 谷歌为什么删除“不作恶”口号?王慧

12. 反垄断利器剑指科技巨头,刘霞

13. 2020打车软件调研报告,孙金云

14. 美团涉“大数据杀熟”被质疑:你以为你在薅羊毛,但你才是被薅的羊,尹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