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红方印多少钱一包(放弃百万年薪)

发布者:王原东
导读文/天下网商记者 王诗琪清晨,一缕阳光打在高高的门楼上,费孝通所题“凤阳县小岗村”悬在蓝天下,红底白颜、颇有气势。安徽凤阳小岗村四十年前的一个冬夜,小岗村18个农民在生死契约书摁下手印,开启了中国农村

文/天下网商记者 王诗琪

清晨,一缕阳光打在高高的门楼上,费孝通所题“凤阳县小岗村”悬在蓝天下,红底白颜、颇有气势。

放弃百万年薪,他回“中国改革第一村”做淘宝

安徽凤阳小岗村

四十年前的一个冬夜,小岗村18个农民在生死契约书摁下手印,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帷幕。如今,“中国改革第一村”人口扩至4000多,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106元,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出不少,但小岗村的干部们心里还有些着急:收入还不够,匹配不上人们的期待。

严余山,1973年生,小岗村“大包干”18位带头人之一严宏昌的长子。2014年,他当选小岗村党委委员,随即退出其在上海的公司,放弃100多万元的年收入,回到家乡当村官,每月工资1000多元。今年7月,他再次当选。

放弃百万年薪,他回“中国改革第一村”做淘宝

小岗村“大包干”18位带头人之一严宏昌长子严余山

“我都四十多岁了,再不为小岗做点事就来不及了。”严余山回忆起父亲一直念叨的一句话:一个人致富不算致富,通过你的影响带动一帮人致富,才能体现出价值,“我接过的是我父亲的接力棒。”

小岗第一家淘宝店

严余山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发际线有些靠后,他自嘲是当年东莞打工时学习太过认真所致。烟瘾颇大,一包黄山红方印,约摸半天就见了底。

他和父亲严宏昌同属牛,也继承了父亲的很多特质:话不多但表达极佳、逻辑清晰,爱思考、爱折腾,精力旺盛。

2013年底,当严余山刚从上海回到小岗,空有一番带领大家好好干事的心,但还没有具体目标。

那年冬天很冷,很多村民准备到三四十公里外的县城商场去买电热毯,这让严余山很诧异,索性一次性在网上团购了好多条,一件件送上门。他发现了小岗村对互联网的“迟钝”,拿个快递都得开车到9公里外的镇上才行。

严余山19岁外出打工,20多年间,辗转东莞、上海、北京等地,自己开过公司,早就习惯互联网的便利,也了解大城市消费人群对原生态、无污染农产品的向往。敏锐触觉下,他看到了机会——小岗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千八百斤五谷杂粮,这不就是无公害绿色食品?

于是,严余山开始策划品牌、设计包装,研究怎么开淘宝店。百度了一份教程、琢磨一个星期后,2014年正月初五,他的淘宝店正式开张了,这也是小岗村的农产品第一次“上网”。到2017年,严余山的淘宝店每年能净赚10多万,甚至还发展了武汉、上海的小岗特产代理商。

放弃百万年薪,他回“中国改革第一村”做淘宝

严余山在当地收购粉丝放到淘宝店内售卖

果然,看着严余山把农民家里再普通不过的农货包装一下、换上“小岗”或“小岗农民”的品牌,每天发出好几箱货,收入也蹭蹭上涨,街坊邻居纷纷上门取经。严余山干脆买了好几台电脑,就在自家客厅后的店里开起了电商培训班。

双11这天写出的电商计划书

运营淘宝店的过程中,一个依靠电商振兴小岗村的想法慢慢在严余山脑中成形。2015年11月11日,思考了近1年、埋头写了四五天后,严余山向当时村里的领导提交了一份计划书,由100多页的PPT打印出来,主题是:小岗村如何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但是由于涉及太多专业术语和模型,领导没看太懂。

严余山没放弃,他又憋了一个月,在12月12日这天,递交了第二份报告,减少了空中楼阁的设想,增加了落地的措施。这一次,领导懂了,但又问他:小岗没人会做怎么办?严余山回答说,这个简单,专业的事请专业的人来做。

小岗最终找到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企业——北京恩源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2月,小岗“村企一体”经济组织——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与恩源科技合资成立凤阳小岗科技有限公司,并在第二年初上线电子商务平台,名字就叫“互联网+大包干”。

放弃百万年薪,他回“中国改革第一村”做淘宝

“互联网+大包干”体验中心

在电商之后,严余山又立下新目标:“跳出小岗发展小岗”。今年9月,他牵头在合肥注册了安徽省小岗村科技有限公司,严余山任董事长、严宏昌任监事,小岗村以“小岗”品牌入股,主要进行工业节能、储能技术开发,新能源投资等,正是严余山此前摸爬滚打多年的领域。他想发挥自己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在传统的农业外,为小岗开辟一条增收的新路子。

“我们有一个目标,就是把小岗村民的年终分红从现在的300多元增加到3000多元。”说到这里,严余山有些激动。

使命感

回到小岗村后,严余山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上海、北京、合肥、小岗来回跑,常常晚上一两点睡,第二天六七点就得起。

为什么回来?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严余山。为这,他甚至还与同在上海做生意的岳父吵了一架。

严余山的回答没变过:想为小岗做些事情,带领小岗村民一起致富。

严余山一直想回来。

19岁时,因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严余山离开小岗,去东莞一家电子元件厂打工。刚进去,老板问新进工人为何要出来打工,其他人都写赚钱、娶媳妇,严余山写的是:学东西、做老板。

放弃百万年薪,他回“中国改革第一村”做淘宝

严余山从北京带来一种“高科技青菜”,和妻子一起试吃

2000年,严余山就带着妻子回到小岗,开始创业。但他和父亲一起办的瓶盖厂刚走上正轨没多久,眼看就要红火,却被人炸了个大窟窿。第一次回乡创业,失败。

此后,他做过建材贸易,后来辗转到上海、北京开公司做节能材料,逐渐站稳脚跟。2006年,在原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的邀请下,严余山再次回到小岗,注册了安徽小岗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但因为资金和土地的问题久久难以落实,不得不再次离开。

2014年,严余山又回来了。其实回来的答案早就镌刻在严余山的经历中——他注册的所有公司,不论在上海或北京,名字里都带着“小岗”二字。

梦想继承者

严余山觉得,父亲严宏昌一定理解并支持他的选择。“我爸心里想的我都知道,我是在帮他实现他的梦想。”他记得,每每谈起未来,父亲从来没有说家里要怎么搞,从来都是小岗村要怎么搞。“我们到任何一个阶段都牵挂家乡的发展,就是受了他的影响。”

创业未遂大概是严宏昌人生中难以释怀的遗憾。

1998年,严宏昌当选小岗村村长,借智引资、工业致富成了他的目标。据说,当村长的头一年,严宏昌365天,至少有200多天在外奔波,拉项目、跑部门、办手续。回到村里,又跑村民家,一户一户谈,落实土地和租金。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严宏昌拉回来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流产,直到2000年初,严宏昌不再任村长时,小岗村仍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厂。

严余山的名字取自父亲1973年当建筑工时的“余山公社”,那时,母亲段永霞还要经常到外面乞讨,给家里挣点口粮。

因为年幼,他对当年的困苦记忆并不深刻。但一起吃饭时他特意点了道“公鸡蛋炒辣椒”,那是旧时经历过贫穷的小岗人才知道的菜,用面粉炒出鸡蛋的味道。

严余山说,父亲虽然从来不当面说,“但我能感觉到,他以我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