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崇明从垃圾分类这个与市民日常最密切相关的生活习惯入手,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为垃圾分类这一公认的难题寻求现实的解决方案。
要做好垃圾分类,抓好初始源头是重点。崇明区在农村地区实行“二次N分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户分户投、村收村拣”的基础上,湿垃圾依托村级湿垃圾处理点和镇级湿垃圾集中处理站,做到不出镇处置;对“可以卖钱”的干垃圾委托专业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处理;对“不可卖钱”的干垃圾送至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处理;对有毒有害的进行特殊处理。为了提高湿垃圾处置水平,崇明还引进国内技术领先的企业,依托18个乡镇湿垃圾末端处置站点,采取生物菌种发酵、空气磁化、微生物降解等无害化处理工艺。
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过程中,每个乡镇根据各自特点各出妙招,城乡精细化管理也由此体现。例如,三星镇新安村摸索出一套垃圾分类处置微系统,将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建筑垃圾、秸秆垃圾等6类,先由农户进行源头分类,再由志愿者二次分类;新村乡实行“户分、户投、乡运、乡处置”的运行模式,村里的一个废弃电表房被改造成了全区第一个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志愿者还会根据投放垃圾的时间、分类质量做好考评登记;东平镇东风新村积极引进社会组织“老来青”,教居民把果皮、蔬菜皮等厨余垃圾发酵后,做出环保酵素手工肥皂,推动生活垃圾减量。
崇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是世界级生态岛必须持有的“名片”。“去年底,崇明基本达成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全区全覆盖,今年,崇明正向着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目标迈进,努力用‘小垃圾’来推动生态绿色发展的‘大革命’。”
为了让这座生态绿岛天更蓝、水更清,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崇明区紧盯“出水断面水质不劣于进水断面水质”的目标要求,以全市“一级B”的建设投入实现了“一级A”的排放标准。此外,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崇明区构建生态循环利用体系,例如,推进农作物秸秆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以“用”禁“烧”,变废为宝。
如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这三项“全区全覆盖”,已经成为崇明区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崇明努力打造成为世界级生态岛最靓丽的“三张名片”。(记者 杨洁)
原标题:生活污水处理 垃圾分类减量 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崇明以“三张名片”打造绿色生态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