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14日电题:还有50天!上海“跑”入进口博览会“最后冲刺期”
新华社记者周蕊、何欣荣
9月15日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倒计时50天。“跑”入进口博览会“最后冲刺期”的上海准备好了吗?记者一一进行了走访。
保障“冲刺期”:配套工程项目进度达92%
记者日前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所在地——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获悉,目前会展中心周边的交通、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配套工程已完成九成以上,9月底将全部竣工。
总长504米的二层步廊东延伸段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重要配套项目,建成后将把国家会展中心与虹桥商务区通过空中走廊连成一片,参观者抵达虹桥火车站或者机场后可以不用绕行,直接前往国家会展中心。
二层步廊东延伸项目总工程师周钊成介绍,二层步廊东延伸工程主要突出“七彩聚虹、筑梦虹桥”的概念,目前灯具正在最后的色彩调试和动态灯光变幻的效果调试阶段。
在二层步廊的下方,记者看到,整个下沉广场结构顶板已经完成;另一侧与国家会展中心配套的5号停车场也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施工方介绍,届时这里可以容纳2000辆大巴和小车,未来还将引入“智慧交通”模块,智能引导停车客流。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闵师林介绍,截至目前,进口博览会周边300多项综合整治项目已经开工98%,总体进度达到92%。综合整治项目9月30日全部完成后,还将进行查漏补缺,主要涉及景观绿化、市容管理、建筑外立面等方面。
成交“冲刺期”:采购商、参展商“锁定成交”
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高端展品,采购谈判流程往往需要数个月之久。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参展商,境内外十多万采购商,早见面、多见面、精准配对,才能真正促成交。
“对江苏来说,博览会相当于是一个‘准主场’活动。”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进口博览会江苏交易团相关负责人周常青说,早在两个多月前,江苏就成立了包含16个交易分团的省级交易团,动员了至少1万家企业和机构报名,还将在博览会期间举办“智能科技与产业国际合作论坛”等三场高层次的配套活动。
外贸企业舜天集团在进口博览会上的采购重点锁定在智能及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领域,预计将签约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进口合同。“智能加工中心、高精度车床、金属切削设备、薄膜类生产设备,以及CT、核磁共振等医疗健康设备的进口,这些都将是我们采购的重点。”公司副总经理郜虹说,企业派出主要业务骨干到上海参加供需对接会,与意向企业对接,“提前开始谈判和沟通”。
在进口博览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举办的两场对接会上,苏宁一口气派出旗下七家公司的采购负责人到场接洽。苏宁控股集团党委书记王哲说,企业既是组展商又是采购商,“将至少通过进口博览会引进1000余种国内市场尚未销售的进口产品和服务,今后三年拿出100亿欧元用于全球采购。”
落地“冲刺期”:“6天+365天”平台建设进入“最后一公里”
进口博览会的效能并不仅仅只在11月5日开始的短短144个小时里,更在于未来的365天,在上海,这样的“6天+365天”平台正“遍地开花”,帮助“漂洋过海”的展品真正加速走入中国居民的家中。
智利的车厘子、保加利亚的玫瑰精油、捷克的水晶杯……在位于上海自贸区的国别(地区)商品中心里,来自世界各国的优质商品、特色商品是绝对的主角。
2015年成立的中智中心(智利馆),目前已成为首届进口博览会30家“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之一。中智中心负责人邬远峰表示:“智利的车厘子在国内消费者眼里是‘网红产品’,但市场上往往真伪难辨。我们就和相关机构搞了一套认证体系,让每一箱来自智利的车厘子都有‘身份证’,可以实现全程溯源。智利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很丰富,我们在博览会期间打算办一个新能源论坛,推动智利方面和中国企业合作。”
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勇说,目前自贸区内的智利馆、澳大利亚馆、中东欧十六国馆三个国别(地区)商品中心均已入选“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商品的合作是第一阶段,更多的合作是商品背后的产业。通过国别(地区)商品中心推动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和海外开展文化旅游方面的交流,从而在商品之外形成服务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