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申城架起“空中生命线” 打造立体救援体系

发布者:李书
导读瑞金医院收治由直升机转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患者。(资料)日前,申城航空医疗救援屡获成功,一架架直升机诠释着生命的速度与温度:8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完成本市首次新生儿空中转运,江苏省淮安市一对极低体重龙凤胎儿被收治入院;8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移植器官跨省紧急转运,按照国家卫健委器官分配条例随机分配后,仅两小时器官就抵达安徽省合肥市;8月27日,瑞金医院收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

瑞金医院收治由直升机转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患者。(资料)

    日前,申城航空医疗救援屡获成功,一架架直升机诠释着生命的速度与温度:8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完成本市首次新生儿空中转运,江苏省淮安市一对极低体重龙凤胎儿被收治入院;8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移植器官跨省紧急转运,按照国家卫健委器官分配条例随机分配后,仅两小时器官就抵达安徽省合肥市;8月27日,瑞金医院收治由江苏省泰兴市主动提出直升机转运的一名脑出血患者;8月31日,瑞金医院再次由直升机转运收治一名在浙江省衢州市避暑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导致呼吸衰竭的沪籍患者……

    短短一周,多起直升机医疗转运,彰显申城航空医疗救援体系日趋成熟。正在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上海,下一步该如何构建与卓越全球城市相匹配的高品质航空医疗体系?

    航空医疗救援亮点:高效、安全

    时间就是生命。航空医疗救援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救援要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介绍,本市空中救援体系的开端可追溯至华山医院、瑞金医院为F1赛事提供保障。2004年7月,首个建有F1直升机坪的医院门诊大楼在华山医院落成,项目通过国际汽车联合会验收,成为当时本市唯一用于急救的门诊停机坪,“F1赛车场至华山医院有25公里直飞航线,直升机可在10分钟内飞抵医院,整个运送过程不超过15分钟。”

    此后,上海市第四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市政府示范项目中,单列出“上海航空医疗救援中心基地医院建设与应用”一项,要求3年内初步建立起伤病员现场急救—空中救援 (空中ICU)—基地医院救治的无缝对接体系,并打造一支航空医疗救援人才队伍。

    如今,作为上海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航空医疗救援中心基地医院,瑞金医院标准化建设已初具雏形,并成为本市完成航空医疗救援任务最多的医疗机构。一周内,两名危急重症患者从江苏、浙江转运至医院,从院内起飞的直升机更承担了跨省移植器官转运的重任。

    “航空医疗救援的最大亮点在于高效、安全。”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介绍,以往仅用于转运伤员患者的航空医疗,如今被赋予了更多意义。移植器官在一定程度上对时间的需求更为严苛,“每个器官移植的等待时间不一,如肺脏仅4小时,时间越短、移植效果越好。”陈尔真说,“以此次我们的转运为例,需将器官送至合肥,近500公里的路程若使用汽车至少要5小时;若搭乘民航客机,需寻找时机恰当的航班,这可能给普通乘客带来诸如等候之类的不便。而直升机在报批后可即刻起飞,最终只花了2小时,为受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打造长三角医疗新格局

    究竟哪些情况最需要航空医疗救援?“地广人稀的区域、路面交通难以到达的山区、海岛等区域以及发生重大车祸、道路交通严重受阻的区域。”马昕回答。除此之外,直升机的飞行距离范围约为300至500公里,“可以说,航空医疗救援半径与长三角完全契合。”

    “我们打造地空结合的立体救援体系,最终目标并非仅服务上海。”陈尔真直言,郊区三级医院“5+3+1”工程运行后,本市医疗资源布局更趋合理,大部分情况可就近在“家门口”解决。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不断深入,“瞄准”亚洲医学中心建设的上海必须有意识地将医疗资源向周边辐射,直升机扮演着重要角色。

    马昕介绍,浙江、江苏不少三级医院均在新区建设院区,可保障停机坪等硬件设备,“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已建有停机坪,如今几乎每周均有应用,救援对象大多为来自浙江南部山区的患者。可以说,兄弟省市在航空医疗救援领域的发展也很迅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不过,要想切实推广航空医疗救援并使之常态化,就绕不开费用这一话题。据透露,救援费用按小时计算,成本约为每小时2万元至5万元。近期的几例救援中,均通过中国人保财险启动公益救援承担直升机转运费用。在陈尔真看来,未来只有完善的商业保险才能真正覆盖这样的医疗需求。此外,他提出,公益慈善基金应尽快进入航空医疗救援领域,为确有需求的患者提供补助。

    形成规范化的工作标准

    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上海航空医疗救援,正在对标国际水准中不断提高。在德国,柏林空中救援直升机一年出动3万余次,每架直升机服务于其基地医院50公里半径内范围,15分钟内可抵达国内任何地点;在美国,丹佛市于1972年创建首个基于直升机的空中救护系统,目前已有医疗救护直升机近1万架,每年救助患者40余万人次。

    去年,瑞金医院派出本市第一支航空医疗救援队前往布拉格进行专业培训,瑞金医院医务一处副处长徐婉瑛介绍,“在布拉格,只要符合直升机转运标准的患者,均可在短时间内执行起飞。”在她看来,这依赖于一支专业、随时待命的救援队伍和完善的硬件设备,当然更离不开规范化的航空医疗救援工作标准和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

    去年8月,市卫计委、公安局、交通委与东海救助局等4个委办局联合发文成立“上海市航空医疗救援中心办公室”并挂靠瑞金医院,“转运规范、专业救援人才培养、基地医院建设标准等相关文件目前都已基本完成。”

    如今,更多医疗机构已加入航空医疗救援的软硬件建设。今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与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完成首次演练,新华—崇明区域医联体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正式启动,将服务好岛内及长三角地区居民的转运。“架起‘空中生命线’,将真正在上海形成网格化的立体救援体系,让上海医疗服务这张名片更加闪亮。”陈尔真说。(记者 黄杨子 顾泳)

    原标题:一周内申城航空医疗救援屡获成功,直升机转运对象从危重患者发展至移植器官

    架起“空中生命线”打造立体救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