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727弄21号楼加装的电梯。
图片说明:章建新(中)在指导居民装电梯。
位于武夷路727弄、709弄的中五居民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和其他老小区一样,没有电梯,不少下楼困难的老人成了“悬空老人”。可短短两年,小区安装了2部电梯,还有4部电梯立项,很多想要卖房子的居民改变了主意。
老公房增设电梯困难重重,要面对居民利益调处困境、立项审批操作困境及增设电梯工程市场乱象等问题。周家桥街道这个居民区加装电梯之路走得相对顺畅,是怎么做到的?
破冰 自发成立三人小组
中五居民区共有49个门栋,最先“破冰”的是727弄21号楼。
这个不带电梯的七层楼居住了四五十人,老年人占六成以上。不少居民动过卖房子的念头。2015年,从美国回来居住的李祥玉看到这一情况,萌生装电梯的想法。当年9月,21号楼启动加装电梯程序。“我们成立加装电梯三人小组,分别负责财务、群众发动和技术。”
征询意见的过程如同一场攻心战。一户居民抱怨:“我们这户型是长条状,厨房在中间,本来采光就差,电梯一装更黑了。”李祥玉说,好在大家心齐,很快做通了这户人家的工作。
后续立项审批更磨人。光网上报件这一环节,包括建筑建材业、规划局等好几个网站,这个阶段涉及七家单位并联审批,每家单位都要把规划局的资料送过去,一共40多个图章,业委会那边大概也有一两百个图章要敲。
“没有样板,材料都要自己写。后来到房管局立项,他们看了材料,也挺佩服的,觉得我们的工作做得很扎实。”工程师出身的李祥玉还根据上楼梯的势能和高度,写了费用分摊协议。
2016年7月,21号楼的电梯建成启用。整个小区沸腾了——原来准备卖房子换电梯房的居民不卖了,因为下楼方便了。
升级 自治联盟专业指导
21号楼安装电梯成功,大家争相参观,很快709弄1号楼也要尝试。
“21号楼有李祥玉这样的能人,我们怎么办呢?”在周家桥街道社区自治办的指导下,居委会黄书记牵头,升级加装电梯三人小组,“悦居中五”加装电梯自治联盟成立,李祥玉等成了专业指导。
1号楼加装电梯工作很快打开局面,但也遇到与21号楼不同的难题。个别楼层的居民有顾虑:“原来我们是最贵的楼层,装了电梯后,五楼、六楼房价涨得最快,三楼没优势了。”老旧小区楼间距相对不足,1号楼位于中五居民区最前排,后排楼居民担心采光和通风受影响。自治联盟常聚到居委会商量对策,慢慢地让持反对意见的居民改变了主意。
好不容易通过审批,又遇到水电煤移位难题。因为施工中涉及电路调整,水电煤相关工程公司狮子大开口,开价15万元。自治联盟到处寻找收费低的公司,最终将价格砍到1.5万元。
去年5月,中五居民区第二部电梯建成启用,给老公房加装电梯增加了不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