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质有无恶化,大热天看得最真切!”最近,闵行区一些河道边,来了一批特殊“访客”。原来,他们是水利部派出的检查小组。据悉,目前,作为水利部第一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区,闵行区已高分通过了水利部委托上海市水务局组织的试点验收。
到去年底,闵行区181条重污染河道全部完成整治任务,消除黑臭。不过,“整治”只是走完了治河一半的路,如何通过长效“管护”让河道一直生态美丽下去?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闵行颛桥镇“曾经的重污染河道”——横沙河。
巡河保洁每天“全覆盖”
蓝天白云下,大片生态绿地里,一条曲折的河道静静流过,偶有白鹭飞起,河的两侧,红栏杆、绿河坡一直延伸向远方,赏心悦目……这是记者这几天在鑫都路、瓶安路口看到的景色。
这个叫“鑫都路水文化公园”的绿地,占地1.5万平方米,曾是一个脏乱差的垃圾堆场,当地居民一直“绕着走”。去年,颛桥镇对这一地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拆违整治,并于今年5月打造出了一座精致的口袋公园。如今,这里已成为远近居民的公共活动中心。
公园的东侧,流淌着的是北庙泾,再往北,与一条横沙河交汇。就是这条横沙河,去年还是整个闵行区闻名的黑臭河道,属于四条“国考”河道之一。动迁拆违、截污治污、疏浚河道、新建护岸……经过去年一年的综合整治,横沙河治理工程终于在2017年12月完工,不仅消除了黑臭,整个面貌也焕然一新。河道整治后,经测评,公众满意度达到99%。
整治完成后,谁来“管护”横沙河?59岁的盛亚明是颛桥镇一家河道养护公司的船队队长。他告诉记者,自己手里“管”着4条保洁船,当天在横沙河上保洁的是2号船,负责开船的是陆彩民,负责打捞河里垃圾的是黄明祥。“他们每天都要巡河两次,7时开船出去,巡完三四条河,大约11时多返回基地,13时再出去……”
“通过引入第三方养护机制,全镇100条河道的保洁做到了每天‘全覆盖’。”颛桥镇分管水务的副镇长尹德建说,这并不是做做样子而已,每条保洁船一天巡河下来,平均都要“收获”两大筐的垃圾,包括马夹袋、饮料瓶、枯枝、农田垃圾等。
实际上,一条河道的好与坏,还与更多人的考核挂钩。在横沙河的岸边,人们可以看到一块公示牌,上面写着一级河长是颛桥镇镇长陈冬发,二级河长是河道旁的集体村村委主任汪蓉,并且还公开了监督电话。“有好几次,我还遇到镇长陈冬发在下班后或周末骑着自行车沿河巡查,我跟他打招呼,他说‘老丁,我看看河,顺便锻炼锻炼身体’……”说这话的是集体村的河长助理丁龙根,他整个面孔被晒得黑黝黝的。
作为远近闻名的“护河志愿者”,65岁的老丁每天都要骑着车出门巡河,一天至少要巡查十几条河道,而且都是针对性检查。“昨天,我7时出门,先是到北庙泾、横沙河,然后往南,是西七号河、阴家河,再往南,是陈海河、俞塘、南庙泾……”老丁已对全镇的河道烂熟于心。
据了解,目前,闵行区范围内1866条段河湖和833个小微水体均已落实河长,共聘任各级河长692名,所有河长名单均已对社会公布。
同时,聘请129位区人大代表定点联系129条重点整治河道,定期开展巡视活动。另外,还成立闵行区河长制社会监督团,聘请12名市民为河长制社会监督员。各街镇也根据自身特点,分别成立监督员、志愿者等各类队伍16支、总计人数600余名。
一些街镇在原有河长体系设置的基础上,打造河长制2.0版本,增设镇内三级河长,由各村小组长、各居民区物业负责人和业委会主任担任,将镇域内所有河道划分至每一个三级河长,明确管辖范围,负责本区域内所有河道的日常巡查及村民有无私排污水、向河道乱扔垃圾等情况的监督。
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闵行区河长办已建立了“镇级河长责任制、村居河长负责制、村民小组长护河制、人大代表监督制”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不断加强水环境管理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力度。
河长制与网格化相结合
除了日常保洁,护河还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记者采访当天,丁龙根7时30分就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
打电话的是一名河道岸坡保洁员。他说,在光明村小石河边,自己发现了河边扔着一大包衣物,河里还有好几个单人沙发,一个人根本无法打捞清理……15分钟后,老丁赶到了现场,同时打电话调来了几个附近的保洁员,大家一起合力把废弃沙发等拖到岸边,然后打电话给养护公司,请求派车来尽快拉走。到中午之前,河道边的这一堆垃圾就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为了让涉河问题能被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闵行区还将河长制与网格化结合起来。目前,区水务局还专门派了一个人去区里网格化中心上班,负责与水务相关投诉、举报的及时接单和派单……”闵行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说,闵行区对全区行政区划内的居民区、农村、街面、园区等四大类划分出近1000个网格,安排了4000多名网格管理员进行全区域巡管,其中四大类涉河问题被作为巡管重要内容,形成全区一张巡管网、数据网,使问题发现在基层,处置在前端网格,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颛桥镇水务站站长茅春曦说,前不久,他们就接到了网格化中心转过来的一个单子,说是有百姓反映“八尺沟边,一家超市在河边乱堆物,影响居民散步”。于是,水务站立刻联系镇里“拓展网格”一位招商中心河长,请他去跟超市沟通、协调解决。很快,这家超市清理了河边的堆物,并在外设置了一道隔离网。“与一个个网格对接,就能确保处理问题时,可以及时找到说得上话、起得了作用的人。”
以前,居民小区里的景观河道,并不属于水务部门管,很容易出现管护空白。但现在,河长下沉到网格里,小区里的河道也有了自己的“河长”,那就是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小区河道出现任何问题,这位河长会要求物业进行及时整改。
“到了边界上,两个网格还会互相重叠一部分,以防出现无人管的情况。”闵行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对于“界河”这一河湖管护的短板,闵行区还积极探索交界河湖的区域联动、长效保洁工作,实现与7个兄弟区县138条段界河在河岸整治与管养、水上保洁和水下疏浚的责任划分,确定养护责任界线,为建立区区联动、区镇联动、部门与部门联动的水环境联防联治机制夯实基础。
先行先试河道巡检系统
在横沙河与北庙泾的交汇处,记者还看到岸边一个箱式装置和水面上一个浮球。尹德建介绍说:“这是一套水质实时监测设备,我们在全镇设立了12个监测点,都分布在具有代表性的河湖段。”
据介绍,这套装置每隔一小时从河里抽一次水,进行一次自动检测,主要包括水温、氨氮、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6个指标,然后,数据实时传回镇里河长制信息平台,一旦出现数据突变,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在平时,则有第三方机构对数据进行跟踪、分析,以期为今后更科学有效地治河提供决策依据。
据了解,借助科技力量,闵行治河已从“传统沟通”向“智能管理”转变,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一整套“河道巡检系统”建设,为上海市河道管理养护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依据。“河道巡检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以地方水系、行政区划、卫星影像、水利工程分布图等为基础图层,以河长制、河道保洁管理、河湖划界、排水口登记等一系列成果为专项数据,量身定制一系列实用模块。无人机、无人船等一系列无人设备发挥了时效性强、机动性好、视野广阔等优势,目前已在闵行区部分市区管河道养护和第三方巡查过程中试点使用,探索进一步解决巡查中的“薄弱点”。
同时,闵行区还在上海创新使用河长APP,提供河道情况查询、河长巡查河道记录、河长工作动态等信息,为后期高效、便捷地解决问题提供方式方法。此外,闵行还将河长APP、河道巡检系统与水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相融合,实现线上线下河湖管护360度全天候精细化管理。(记者 黄勇娣)
原标题:把四大类涉河问题作为巡管重要内容,“全区一张网”建河湖管护长效机制
看闵行如何让河道常保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