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悄然而至,如果说夏季什么最火,那非空调和三伏贴莫属啦!近日,各大医院和药店纷纷推出了“三伏贴”的诊疗项目,涌入大众的视野。然而,三伏贴真的适合每一个人吗?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火热的三伏贴吧!
三伏贴,顾名思义发生在夏季三伏天,是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以鼓舞正气、驱散阴寒、调节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为目的的一种方法,通俗的讲即治未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三伏贴起源于清朝,是传统中医的疗法。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就有关于三伏贴的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祖国医学认为,“三伏”为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期,阳虚患者体内阴寒之邪,呈现易解状态,阳气温煦,人体阳气也达到一年中最充足的状态,此时阳气发泄,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穴位的敏感性增强,皮肤松弛、毛孔开张、经络通畅,体内阴寒之邪更易被温散,此时温经散寒的药物贴敷后借助于自然界夏季阳升阳旺;一者可以刺激穴位,并渗透皮肤,循经络内达脏腑,夏季皮肤开泄在利于吸收外敷的药物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使阴寒之邪出表;二者可以使虚损的阳气得以补充,从体质上使一些虚寒性疾病得到根本的制约,在宿疾根除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这就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特色疗法--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
三伏贴虽好,但贴敷有讲究,不注意容易陷入误区。使用三伏贴一定要谨遵医嘱,不可盲目跟风。如有不慎,轻者贴敷之后出现瘙痒、针刺感、疼痛、灼热等感觉,严重者可能出现药物过敏、灼痛难忍、起泡甚至皮肤溃烂,给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如何更好的利用三伏贴及规避或及时处理三伏贴导致的皮肤问题呢?
1. 三伏贴的适应症要明确
中医认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和减少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肠胃不适等。
2. 三伏贴的使用方法要恰当
根据身体差异及病与证不同做适当调整,切不可盲目跟风贴敷。盲目贴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弄巧成拙,给身体带去不必要的伤害。比如成人和儿童的差异,成人每次4片,每次可贴8-10小时,儿童贴敷时间进行酌减,每次4片,每次4-6小时。
3. 三伏贴常导致的症状要知悉
1)过敏反应:常有药物过敏、胶布过敏等现象
药物过敏:三伏贴一般采用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乳香、肉桂、细辛、白芷、姜、蒜等药研末混合制成膏药贴敷于皮肤,但有些人可能对药物有过敏反应,贴敷之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严重时甚至有胸闷,气短的症状。
胶布过敏:有些人会对三伏贴所用胶布产生过敏现象,大多出现红肿瘙痒症状,建议使用防过敏胶布。
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刻揭下三伏贴,根据情况口服抗过敏药物。
2)接触性皮炎
三伏贴在每次贴敷时需要三个疗程,有些人在第二个疗程贴敷时,贴敷部位会出现红斑、糜烂、甚至严重瘙痒的症状,该种现象为接触性皮炎。
对于贴敷三伏贴出现接触性皮炎的现象,应立即揭下三伏贴,适当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或使用外用药物复方黄柏液涂剂局部冷湿敷。
3)贴敷处起水泡
大多数人在贴敷三伏贴后,皮肤上都会起水泡,甚至出现大疱的现象。如果水泡较小,可以不做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即可。若疼痛感明显,可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冷湿敷。如果水泡较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将其挑破,使水泡中的液体排出来,用碘伏消毒,或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冷湿敷,避免感染。
若在贴敷三伏贴的过程中出现大范围水泡甚至全身严重过敏者,应该立即停止敷贴并就医处理。
穴位贴敷法给药途径为皮肤吸收,避免了内服药常见的胃肠反应、肝肾毒性等副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冬病夏治外敷中药疗法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应用,并且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杜绝或减少传统中医疗法因使用不当带来的不良反应,使中医、中药更好地造福于千万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