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专家解题“乡村振兴”:坚持农民主体,抓好产业振兴

发布者:刘龙华
导读新华网上海7月11日电(梁鸿儒)乡村振兴,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也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只有让农民主动融入乡村建设,才能真正激发出全体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7月10日,“筑梦长三角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相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乡镇干部100余人围绕“如何推动长三角区域乡村振兴

    新华网上海7月11日电(梁鸿儒)乡村振兴,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也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只有让农民主动融入乡村建设,才能真正激发出全体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7月10日,“筑梦长三角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相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乡镇干部100余人围绕“如何推动长三角区域乡村振兴”展开对话。

    不少专家在活动中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抓好产业振兴。未来要着力探索农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融合、功能拓展融合、新技术渗透融合、产城融合、多业态融合等多种类型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以此来实现产业兴旺发展的目标。

    乡村振兴,长三角经济圈各有妙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各地的深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长三角各地集思广益,频出妙招,为重塑“乡村”概念寻找新时代的新路径。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成功实践,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启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源地安吉,已成为“两山”理论的样板。特别是特色小镇的创建已成为浙江推向全国的样板。

    活动现场,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以浙江省为例,详细解读了抓好特色小镇建设,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周伟林表示,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目前以特色块状经济为支撑的特色产业和工贸重镇,与大城市毗邻、以最佳人居为特色的卫星城镇,以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为特色的资源禀赋小城镇,以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小城镇的建设正为浙江乡村振兴提供新内涵与新动能。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也在重新认识和发现乡村的价值。在崇明的仙桥村,令人眼前一亮的乡村体验和文化氛围正在形成,成为上海乡村建设“有风貌更有韵味,要颜值更要气质”的典范之一。

    上海市农委秘书长邵启良介绍,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上海提出重新发现农村价值的重大课题,正在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实现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同时,全面改造郊区小村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谋划好上海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江苏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互联网+三农”、创意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做足了文章。在发展“互联网+三农”典范的沭阳,最火最流行的直播小视频,已成为农民电商们轻车驾熟的销售工具。泰州的现代农业、兴化的千垛菜花、泗洪的“渔光互补”、溧阳的1号公路等等产业融合,发展地如火如荼。安徽则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表示,现在的“三农”问题主要集中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农业发展不充分,农业现代化滞后等方面。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握好政策、路径、方向,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变革,推动农村产业向绿色化、信息化、特色化、高效化、融合化及市场化发展。

    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如何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的地域优势,为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是各地需要考虑的新课题,也是新机遇。

    专家学者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在尊重广大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抓好产业振兴,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农业的发展不应把农民当‘看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副会长朱启臻指出,推进乡村战略,要力促农民融入其中,让农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肖春飞也认为,“乡村振兴”要摒弃几种惯性思维,要以农民为中心,摆脱城市人一厢情愿的想象与设计。“乡村振兴”战略中,长三角要有更多使命担当。

    事实上,长三角各地合作由来已久。多年来,在沪苏浙皖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各方面呈现良好态势。长三角区域乡村发展的联动合作也早已启动。

    前不久,浙江嘉兴与上海青浦,江苏苏州与上海嘉定分别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在上海金山与浙江交界的毗邻地区,在昆山与上海交界地区,一系列如超大型长三角“田园综合体”的“跨界”探索和实践,也已悄然展开。

    “不同于城市房地产开发,村镇的振兴应通过城乡一体化,促进要素自由而高效流动,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增强城乡整体竞争力,实现全面融合创新”启动仪式上,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说。

    产业为先发挥企业助推作用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而企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不少优秀企业正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推动力量。

    以碧桂园为例,作为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企业龙头之一,碧桂园在助力乡村振兴上的投入一直不遗余力。多年来,碧桂园积极探索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造血模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迄今已陆续开展多个绿色产业项目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

    据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静介绍,碧桂园一直在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截至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已经与全国14县达成结对帮扶协议,惠及32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结合扶贫创新,同步开展乡村振兴。

    在长三角地区,碧桂园沪浙区域提出制定“大企业支持小企业,一对一地做实实在在的扶持工作”乡村振兴目标,并于2017年成立产城事业部,深度推动科技小镇、产业园区以及产业综合体项目。

    碧桂园集团沪浙区域总裁唐鹏介绍,在具体项目推进方面,碧桂园沪浙区域主要聚焦于“申嘉湖”地区,目前,在上海嘉定、嘉兴平湖和湖州吴兴,分别启动三个园区项目,以“引凤筑巢”的产业模式,深耕农业,筑梦长三角乡村振兴。

    企业下乡,能够有效激活农村经济一池春水。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在企业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必须充分尊重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学会与农民打交道,要尊重农民发展意愿,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带动农民真正走上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