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APP发来一条消息,“黄金收益到账啦”。
周木木打开手机,开始查看自己购买的纸黄金(即金融机构发行的黄金纸上交易)收益。
3月7日,现货金价最高突破2000美元/盎司大关,续刷2020年8月以来新高。
但与以5万块购买的纸黄金相比,周木木手中以75万元的价格购买的金饰以及金条,能给她带来的更大的收益。
近5年来,由于全球局势的不稳定,作为“硬通货”的黄金价格整体呈现上升走势。近期,国际形势动荡,加剧了金价的飙升。“买金”的话题,再度被人们热议。
但与闻名世界的“中国大妈”不同,如今加入“买金”群体的,更多是像周木木这样的90后、甚至是00后。
《2021中国黄金珠宝消费调查白皮书》显示,“年轻化”已成为国内的黄金珠宝消费的特征,18-24岁人群的金饰购买意愿从2016年的16%骤升到了59%,25-35岁人群在消费群体中占比高达75%。
1991年出生的周木木,自2016年结婚时,买了“金三件”起,此后6年间,她陆陆续续一共买了400多件金首饰。
“金首饰能让我有装扮自己的愉悦感。”周木木说:“而且黄金是一个投资工具,有保值功能。”
从长期收益来说,黄金作为保值商品,是过去数十年来最好的投资资产之一,在特殊时期也能够发挥作用。但也并不是意味着,黄金代表一切,消费仍需理性,切勿盲目跟风购买。
而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买黄金已成为爱好之一,也是一种理财方式。
但理财只是一个开始。采访中,无论是90后,还是00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购买黄金后,自己的消费观和理财观正在发生变化。
淘金热潮
鲜红色的玛瑙,镶嵌在一圈黄金之间。两种珍稀矿物交缠的设计,装饰成耳环、手链、戒指三件套。复古华丽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让周木木想起清宫剧《甄嬛传》中,果郡王赠与甄嬛的珊瑚手串。
那晚,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套金饰后,因为太喜欢、太想拥有,周木木惦记得无法入睡。
第二天一起床,她跑到了金店里,花费1万多元,将那套金饰买了下来。
这是周木木第一次主动走进金店购买黄金。
在那之前,对于周木木来说,黄金意味着土气。她也不理解为什么上一代人对黄金的喜爱。
2016年结婚时,她从婆家那里获得了5万元买金饰的钱。但在当时的她看来,常州本地金店售卖的金饰设计不符合她的审美。
最后,周木木“只花了6888的婚嫁金饰套餐,就把婚礼打发了”。5万元里买金饰后剩下的钱,被存到了银行里。
但在2017年无意中刷到的那套玛瑙黄金首饰,改变了她对黄金“老土”的印象。“原来黄金是可以镶嵌的,这样的设计很漂亮,显得很高级。”
新颖的设计,带领着周木木进入到黄金的世界,她开始收集金饰,在款式繁杂的金饰中,寻找属于自己钟爱的复古、华丽的金饰。
刚开始“淘金”时,线下的金店和品牌专柜是周木木经常流连的地方,“只要路过金店,总归要进去买”。头两年,她在线下门店购买了约20万的金饰。
等到线下门店的款式基本都看过之后,她将目光投射到了线上平台。
相比线下门店款式更新频率低、可选择的品牌少,社交平台、论坛以及二手平台扩充了她“淘金”的选择。
在线上,她不仅能遇到海外品牌的金饰,甚至还有不少已经在市面上绝版的款式。
在周木木看来,相对于投资价值,金饰的“颜值”,是最吸引她的地方。
如今,周木木手头上的黄金首饰400多件,重量共1.5千克。她根据每件金饰的风格和颜色,以耳饰、吊坠、手链/手镯和戒指的形式搭配成100多套首饰,每个月留出5套首饰,轮换着佩戴,剩下的保存到银行的保险柜里。
曾有同事不理解周木木对金饰的“狂热”,并劝她,可以将钱投资到名表、奢侈品包包上——见客户的时候,这些可以用来装饰自己。
但周木木认为,奢侈品拥有一两个就足够,而金饰更能给自己带来愉悦感。
当她开车、办公时,看到手上的戒指或手链时,当她将脖子上戴着的金吊坠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获时,当她带着全套金饰出席重要场合而收获了他人艳羡的目光时,愉快、欣喜甚至是雀跃的心情填满一天的时间。
跟周木木情况相同,1990年出生的雅倩,婚礼的举办给她创造了接触黄金的机会。除了结婚需要的金饰之外,2019年,雅倩还从婆家那里得到了金条等其他形式的实体黄金。
保值,是雅倩对黄金的第一印象。
2019年的时候,前两年平缓浮动的黄金价格开始飙升。眼见着不断爬升的金价,她曾将一些不需要的金饰置换成现金,但变现之后,雅倩发现,钱不花掉,只能存起来。
认定黄金的投资价值后,除了金条和金饰,雅倩开始涉猎更多形式的黄金。她留意到,“金豆豆”和“金元宝”的实体黄金在像她一样的年轻人之间很流行。
金饰在置换时,因为品牌溢价、手工费以及卡扣、装饰等其他非足金,整体会折损一部分价值。一般金条的重量起步为50克,购买门槛较高。“金豆豆”和“金元宝”等纯黄金的形式,重量约为1至3克,单价更低,手工费更少,性价比更高,投资价值更大。
随着时间流逝,眼见着一颗颗圆滚滚的“金豆豆”填满玻璃瓶,一个个胖乎乎的“金元宝”填满收纳盒,那种眼可见、手可摸的财富积累形式,能给雅倩带来成就感和治愈感。
送礼就送黄金
20岁生日到来,陈露给自己买了人生第一克黄金。
陈露出生在2001年,如今正在澳门一所大学念书。自20岁那天起,她每个月从父母给的零花钱里固定拿出五百元,用于购买一两颗“金豆豆”。
“从大学开始慢慢存,每个月固定投资,积少成多,四年之后,黄金就是成为了我的固有资产。”陈露对南风窗记者说。
两年前,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父母的运输生意受到了一定冲击,加上市场经济不景气,让她产生了危机感。
在深圳长大的陈露,很早就意识到,无论是长辈还是同龄人,都有着强烈的“搞钱”意识。
父母会在基金市场上投入大笔资金,在日常生活中,她总能听见父母关于基金市场起伏的消息。平常与朋友聚会,必定会聊到买基金甚至是炒股的话题。“是时候要去找一个投资的方式了”,陈露心想。
“富时作首饰、穷时当盘缠”,是陈露儿时就接受到的来自父母的道理,潜移默化间塑造了陈露对黄金的印象。在多种投资方式中,她选中了黄金。
小时候,她就被婚嫁习俗中金灿灿的凤冠、龙凤手镯等饰品所深深吸引。她计划着,从20岁开始每月存金,每年存金12至17克,到了26岁,存到100克左右。
26岁,是她理想中的结婚年龄。100克金,就是她送给自己的嫁妆。
像陈露那样“送礼送黄金”的做法,在年轻人之间已经成为了一股小小的潮流。去年年末,雅倩和丈夫约定好,从2022年开始,对方生日的时候不送其他礼物,就送金条。
在投资黄金的过程中,雅倩的投资对象正在一步步优化。
投资“金豆豆”之后,她发现,在购买量达到一定数目之后,购买“金豆豆”“金元宝”所额外支付的运费和手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纸黄金,成为了她的下一个选择。
每月定期或者趁低价买入“纸黄金”,积累到一定克数,如20克、50克等,便可兑换成同等重量的金条。生日送金条,成为了她和丈夫近期的投资“小目标”。
从金饰到“金豆豆”“金元宝”,再到“纸黄金”和金条,这个黄金投资的性价比排序是雅倩在社交平台上从他人分享的经验得来的。她也开始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买金经历和心得。
去年12月末,雅倩发布了一篇关于购买纸黄金具体步骤的笔记。发布笔记后,雅倩每天都能收到不少对买黄金感兴趣的年轻人发来的私信。这条笔记,如今已经获得了1600多个点赞、1400多次收藏和300多条评论。
雅倩发现,买黄金的相关话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跟她一样的90后,甚至是00后的兴趣。今年2月初,她干脆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叫“存金存金存金”,如今群成员有一百多人。在群里,金价的波动、投资黄金的种类、何时入手、买卖的手续费等问题每天都会涌上聊天界面。
近期,受国际局势影响,金价屡次升高,群里的话题变成了:什么时机卖出黄金。
热潮下的冷静
“以前年纪小没什么消费观,买金之后,我的消费观正在慢慢建立。”陈露说对南风窗记者感叹道。
每月购入一两颗“金豆豆”,意味着陈露要从每个月3000的零花钱里,省下1/6的钱。这对在物价和消费水平较高的澳门学习、生活的陈露来说,“要降低消费等级”。
买黄金之前,陈露的开销比较随心所欲,出行打车,吃饭人均100多,200多的美甲、种睫毛等年轻人新式的消费,她都积极拥抱。
确定了存金的小目标之后,以上消费都被她实行了“降级”: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低碳还省钱;网红店打卡不盲目跟风,吃饭人均40、50即可;过度溢价的美甲等美丽经济,尽量自己弄。值得消费的条件变成了两条:为了喜欢的人以及自我增值。
00后正在建立他们的消费观和理财观,而90后们的消费观以及理财观已经成熟。
生活在广州,在雅倩看来,房产是最值钱的投资。婚前,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产。房子之后,是黄金投资,最后是基金。
在雅倩看来,理财和消费是分不开的。2017年开始,她慢慢养成了记账的习惯,根据收入情况,按照月度、季度和年度的划分来规划自己的消费和理财。
在雅倩的主页中,另一篇高赞文章是关于记账习惯的。她在文章里写道:记账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我在2017年没有记账之前,一直认为自己一个月只需要3000块钱然而总是存不下钱,有一种“钱被偷了”的感觉,后来记账了,才清晰地知道自己都消费在哪里。
“该省的要省,该投资的要投资,但是该花的还是要花。”雅倩说:“还是要保障生活质量。”
如今,她在消费时,会考虑性价比和保值功能。如为了犒劳自己一年来的工作,她会购买几个奢侈品。在她看来,购买奢侈品是一种保障自己生活质量的消费,也是一种投资。
近期,不少奢侈大牌涨价已成为事实。雅倩手中的一个包,在2019年购入时为3.7万元,如今已经涨到接近6万元。
促进自己消费观和理财观慢慢确立的,雅倩认为,是赚钱能力的提高。理财和收入有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赚钱能力提高了,你的支配自己金钱的范围就会大一些”。而消费和理财带来的获得感,“会反过来产生更加想要赚钱的冲动”。
周木木的观点与此类似,财富自由和花钱自由,是互相促进的。如今她的爱好有两个,赚钱和买黄金。
20岁时,她意识到,女性在30岁前面临着许多“任务”:工作、结婚、生子……这些事情,她都想在30岁前完成,甚至,在30岁退休。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金融机构的销售。当她遇见实现财富自由的女性客户时,心生羡慕与崇拜。她成为了一个工作狂,在分娩16天后,就返回了工作岗位上。
直到去年,周木木迎来“而立之年”,这时候她才意识到,在自己沉迷工作的这十年间,仅有的业余爱好,就是买黄金。因此,哪怕购买金饰需要付出一些手工费和折损价值,但她并不在乎。
买黄金以外,自有房产、股票、基金她也有所投资。如今已年薪百万的她,所拥有的储蓄和投资加起来,已足以让她提前退休。但她觉得自己还可以工作10年,到了40岁的时候,再追求诗与远方,做一个浪漫的人。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黄茗婷
编辑 | 煎妮
排版 | 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