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说得好,“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也留不住”。七十年代一位老农无意中获得一件战国的宝物,可找人鉴定了三次均被认定为赝品。因为家中急需用钱,无奈之下老农转手卖给了一位专家。可谁能想到,这件宝物不但不是赝品,反而价值过亿。
对于此事,其中到底有何曲折?收购的专家是故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之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陕西老农
众所周知,许多关于发现宝物的故事都发生在陕西。确实,陕西作为文物大省,可能在田间随便踢一脚,都可能踢出国宝级的宝物。比如历史唯一的皇后玉玺,不就是陕西一个学生一脚踢出来的吗?
很不凑巧,今天的故事也发生在陕西。
时间拨回到1975年的年初,在陕西郊外有一个老农,他虽然不富裕,但守着几亩薄田,却也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有一天,老农照常下地干活。和往日不同的是,这次他在翻地时,一镐头翻出了一个黑不溜秋的物件。老农捡起一看,是一件老虎样子的金属制品,只见老虎呈站立状,头略微抬起,好像正在嚎叫一般。
老农本以为是什么工艺品,可发现这件东西上面写了许多奇怪的文字。联想到陕西是文物大省,难道这个物件是古董?
想到这里,他也没有干活的心劲了,马上将东西揣进兜里,扛着铁镐和其他工具就回家了。
老农妻子去世得早,儿女又都在省城的工厂里上班,只有老农一个人在家。遇此大事,老农心里忐忑不安,心想若是古董可以卖不少钱,可自己又看不懂,那么也只能等第二天去找人鉴定了。
三次鉴定
第二天,老农起了个大早。简单收拾一下之后,就带着东西到城里的琉璃厂找人鉴定。
老农转来转去,最终找了一个看上去还算忠厚的老板帮他看看。
和老板寒暄几句之后,老农拿出了东西,让老板上上眼。按照规矩,老板也没有询问东西的来历,于是接过物件就拿放大镜看了起来。
不过研究一会之后告诉老农,这个是古代的虎符,是调兵遣将用的。不过这件物品虽然看上去很古老,但却显得很别扭,很不自然,肯定是现代人伪造的赝品。说完,老板就将物品交还给了老农。
老农一听是假的,心里虽然有些失望,但并不死心。于是找另外一家老板帮忙鉴定。当然,最后的结果和之前一样,认为是赝品。这下老农死心了,带着东西回到了家中。
大约半月后,有一位亲戚来家中做客,闲聊中就说起了这个物件。亲戚说他太笨,琉璃厂的老板并不专业,应该去文物部门找专家鉴定。
老农一听有道理,于是第二天就带着东西去城里的文物部门,正好也可以顺道去看看儿女。
然而到了城里找儿女的时候才知道,儿子下班后外出买东西,因为井盖被小偷偷走,再加上天黑,儿子不慎掉了进去,现在正在医院躺着。
可住院就需要钱,老农正发愁,突然想到了他这次来的目的,于是赶紧带着东西找专家鉴定,若是真的,就可以拿去变卖,给儿子交钱。
可不巧的是,几个月前,陕西发现了震惊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文物部门中有能力的专家都到实地参加保护和研究工作了。所以接待老农的,是一位资历浅,经验不足,并且还是主攻瓷器的王姓专家。
对于“虎符”这种青铜制造出来物件,王专家并不是很专业。根据他对战国虎符的了解,虎符的样式应该是俯卧或者是卧姿,不应该是站姿,所以王专家也觉得这件东西是假的。
不过专家觉得老农不容易,儿子住院也需要钱,反正这件东西当个工艺品收藏还算不错,于是就出了50元钱买下了这件虎符。
50元钱在70年代不算少,当时猪肉5毛钱一斤,一年学费也就2块钱,所以50元算下来也等同于如今的8000元左右吧。
老农很开心,拿着钱给儿子治疗去了。而王专家就将这件虎符带回家放在抽屉里,没当回事。
3年之后
时间一晃就过了3年,有一次单位的几位同事到王专家的家中做客,其中还不乏青铜器方面的专家。所以聊到青铜器时,王专家就从抽屉里拿出了虎符给大家看。
其中一位青铜器专家看到后大吃一惊。这东西上的文字,很像战国时期常用的小篆,此外从外观以及氧化程度判断,这件东西是真品,并非赝品。
为了谨慎起见,之后王专家带着东西给单位几位资深的专家查验,最终一致认为,这确实是战国时期用来调兵遣将的虎符,而且是目前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虎符。
那么既然是真品,为何连王专家等在内的许多人都没看出来?
其实是因为这种东西非常罕见,就当时来说,全国一共也就发现了3件战国时期的虎符,比如阳陵虎符,以及东郡虎符等。不过以上3种虎符的样式都是卧姿或者成俯卧状,而这件虎符却是站立式,这颠覆了人们心中对于虎符样式的认知,所以并不精通青铜器的王专家才看走了眼,也是为何两位琉璃厂老板觉得别扭的原因。
既然是真品,那么这件虎符按照其独特的研究和历史价值应该属于国宝级别,价值起码过亿。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王专家连忙按照登记记录寻找之前来鉴宝的老农。
不过他没有把虎符送还给老农,因为按照国家规定,这件虎符应该上交。但鉴于老农是第一发现人,所以他代表文物部门送去了锦旗和200元的奖励金。
最后这件国宝也上交到陕西省博物馆进行保管收藏。
时至今日,若前往此馆游玩,就可以在展览区看到这件国宝。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