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21年10月21日,安徽省砀山县一名中学生在上厕所的时候,不慎将价值30万人工耳蜗外挂装置掉落厕所中,县消防救援队不顾恶臭搜寻3小时,最终帮学生找回。
前几年还有一则新闻,某26岁小伙人工耳蜗丢失,失主家属称"找不到耳蜗就要重新开颅"。
有好奇宝宝就问我哈,人工耳蜗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这么贵?
人工耳蜗工作原理
要了解它,就首先需要了解咱们人体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外耳是能够摸到的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蜗的作用是把传入内耳的机械性声音振动信号转化成听神经生物电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而人工耳蜗就是通过模仿人耳的功能而设计的一种特殊声电转化装置,它分为植入体和体外机两部分。
植入体部分经手术植入体内,电极穿入耳蜗的鼓阶内,模拟人体耳蜗功能,而体外机的言语处理器一般挂在耳背上,体外机的传输线圈和植入体的接收线圈通过磁铁吸附在一起。
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声音首先传到我们的耳朵,和藏在耳后的声音处理器,处理器上的麦克风接收声音,然后将声音转化为电子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声音处理器上的线圈导线传递给皮肤下方的植入体,植入体的电极片把电子声音信号传递到耳蜗,刺激耳蜗残存的听神经,让其接收声音信号并传递给大脑,最后翻译成我们所听到的声音,从而产生听觉。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区别
有好奇宝宝就说了,助听器不也可以听到声音嘛,而且还便宜,干嘛还要人工耳蜗?
其实呢,人工耳蜗跟我们常见的助听器,有本质上的区别。
助听器是一种放大器,可以将外界信号充分放大后,传入听力障碍者的耳道内,通过中耳,再传入内耳听觉感受器,从而使听力障碍者能够听到这种“放大”了的声音。
而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不是放大声音,是给位于耳蜗内、功能尚完好的听神经施加脉冲电刺激,使患者重拾声音。
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人工耳蜗适合于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
但是人工耳蜗植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是需要很严格的术前评估,且需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
当然,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
尤其是人工耳蜗,虽然与健全人体耳蜗结构的精细度相差很大,感受到的声音与自然的声音会有一些差异,但要经过很长时间,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人工耳蜗价格
关键问题来了,人工耳蜗为什么这么贵?
首先就是研发成本高。
人工耳蜗研发涉及的学科是多样的,涉及到电子电路,生物医学,如信号处理等学科,需要这些领域的专家参与到整个研制中,研发周期长,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这就使得人工耳蜗的研发成本居高不下。
其次就是生产制造成本高。
人工耳蜗植入体对密封安全的要求极高,体外机要做到省电、耐用、防水等,针对电池、连接线、体外机外壳等,所有配件的制造工艺有很高要求。
此外,无论是材料还是制造各个环节,都涉及到大量专利和技术垄断。
最后就是进口问题。
人工耳蜗的产品主要来自国外进口,三巨头澳大利亚、奥地利、美国。
而这其中要走很多步骤,比如先到代理商,然后到医生,最后到用户,过海关还要交关税呢,医疗用品进医院再交3%的费用,销售人员的工资也得加进去吧,每一个环节产生的销售成本,最后都要加进耳蜗的定价中。
值得庆幸的是,由中国人开发的人工耳蜗后来者居上。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喉鼻科医院教授、中科院院士王正敏带领他的团队,花了18年时间,在2003年终于研制成功了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创新技术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蜗”,打破了“洋耳蜗”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
并且价格仅有进口产品的1/4到1/3,这对于重度听力言语障碍者来说是很好的福音。
感悟
最后再解答下网上说的,人工耳蜗丢失后,真的要“开颅”更换吗
答案是否定的。
耳蜗植入手术按现在的医学技术而言只是一个微创手术,一般是在耳后开一个3厘米大小的切口,在头骨处磨出一个小槽,然后将人工耳蜗的植入体部分放入并固定即可,对病人的创伤不会很大。
一般来说丢失的都是体外机,因为它是挂上去的,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再选择同品牌的声音处理器就可以重新与原来的植入体进行匹配,无需再次进行手术的。
虽然我们研制成功了完全自主的国产人工耳蜗,但是与国外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国内的厂家们,还是要更加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才行呀!
毕竟对于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来说,人工耳蜗依然是最有效,无可替代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