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聚势突破,在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发布者:张阳林
导读唐海龙委员(左三)正在发言。赵卫星委员正在发言。刘信义委员正在发言。王建宇委员(中)正在发言。 均本报记者 张驰 摄2017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GDP破3万亿元的城市。站在这个历史高位上,放眼世界,上海距离世界城市版图中心渐近;展望未来,上海如何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在此关键节点,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

唐海龙委员(左三)正在发言。

赵卫星委员正在发言。

刘信义委员正在发言。

王建宇委员(中)正在发言。 均本报记者 张驰 摄

  2017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GDP破3万亿元的城市。

  站在这个历史高位上,放眼世界,上海距离世界城市版图中心渐近;展望未来,上海如何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在此关键节点,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提出了一个新命题——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并将其作为实现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目标的集中体现、核心任务和必由之路。

  “这个《意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市委委员认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上海承担起新时代新使命的必然要求,是上海应对城市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

  上海如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着力点在哪里?会场上,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和全会列席人员展开热烈讨论。

  【关键词】 经济密度

  创新驱动走高质量发展新路

  《意见》提出,着力提高城市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持续推动城市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提升。

  “能级体现一个城市的势能,核心竞争力体现一个城市的动能,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势能和动能的有机结合,才能推动城市行稳致远。”市委委员、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说,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上海落实国家战略和中央要求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对于提高城市经济密度,马春雷认为,做大经济规模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像摊大饼一样,靠大量资源和要素投入,还有一种是在有限资源条件下通过提升效益、质量、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科技趋势,提升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上海实际上是一个‘小地方’,‘小地方’要建‘大城市’,碰到的制约和瓶颈就是空间资源有限。在有限的空间资源中提升经济体量和经济质量,特别要强调经济密度。”所以,上海强调“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的发展导向。“我们希望在要素资源相对比较少的条件下,由以往要素驱动、财富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超大型城市迈向全球城市进程中,走出一条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路。”

  在中心城区,“经济密度”尤为重要。市委委员、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陆晓栋说,跟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中心城区的经济密度还是有差距。提高中心城区经济密度,需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特别是在引入跨国公司总部的过程中,要关注其运营、结算和对当地税收的贡献度。陆晓栋认为,需要按照《意见》的要求,认真审视中心城区的规划,提升产业能级。

  【关键词】 资源配置

  主导全球战略性资源配置

  《意见》提出,要加快全球功能性机构高度集聚,不断增强配置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能力。

  市委委员认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是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市委委员、市金融工委书记、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说,金融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但是对标国际成熟市场,上海的市场功能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表现在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不足,整体对外开放程度仍显不足,如股票市场外资持有不足5%,债券市场外资持有不足2%,进一步提升金融要素市场能级和国际竞争力是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冲刺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

  郑杨认为,提高金融要素市场的能级和国际竞争力,关键要做两件事:对外扩大开放和对内互联互通。“只有开放的金融市场才会有真正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价格信号”,要丰富开放形式,优化现有渠道,加强国际合作,发行跨境产品、打造国际平台;优化金融开放结构,加强金融市场开放的协调性和配合度;加强国际互联,兼顾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探索多种互通方式;在税制、会计、审计等方面提供稳定预期。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合作,在现有监管格局下,加大登记、托管、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的合作,推动金融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优化营商环境,在金融法制、信用体系、金融人才等方面为金融市场提供卓越的软环境支持。

  “顶级全球城市,都集聚了全球高端要素,主导全球战略性资源配置。”委员们认为,要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拓展市场功能,全方位提高统筹利用市场资源的能力,在航运中心建设中,补上高端航运服务配置功能不强的短板。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意见》提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和融通发展,努力成为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科技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

  市委委员、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刘岩说,上海要提升城市竞争力,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要求,努力成为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努力产出一批全球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目前在若干重点领域,上海已经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未来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海洋科学等战略领域,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功能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大的突破。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需要让“纸变钱”更快捷。市委委员、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秦健说,政府对于国资创投企业的考核评价和管理,也要适应科创策源能力的需要。上海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扩大政府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解决初创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就需要给国资创投平台“松绑”。

  “科创中心建设,一是策源能力,二是产业转化能力。”一些委员表示,要把临港作为科创中心的主体承载区、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要把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和创新企业集群作为使命。

  市委委员、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说,吨位决定地位,上海要打造经济“航母”,不仅吨位要重,而且综合战斗力强,关键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提升经济发展能级。

  【关键词】 网络枢纽

  建设全球城市体系高端节点

  《意见》 提出,要全面建设各类有形和无形的网络通道,提速增效,互联互通,增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扇面”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能级高才能“辐射”,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带动”。一些市委委员表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既要做强自身功能,更要让别人能借助上海的网络和通道,参与全球价值的竞争和分配。

  市委委员、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说,要以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上海要打造有国际标识度的上海品牌新高地。要在打造面向国际的大宗商品交易功能、贸易结算功能、供应链管理中心等方面有新突破。

  市委委员、市文广影视局党委书记、局长于秀芬说,要在节庆论坛上打造精品,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全国和国际上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与国际上最知名的电影节还有差距。要通过多方努力,把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打造成全球影视人交流展示的顶级平台、讲活中国故事的展示平台。

  “建设全球城市体系高端节点,要打造高效率的网络通道。”委员们认为,要依托上海金融中心、贸易网络、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通道,为企业实施国际战略布局提供便利。市委委员、黄浦区委书记、区长杲云说,黄浦将打造“上海服务”品牌的核心引领区,加速金融市场要素集聚,吸引更多国际性机构入驻;聚焦高端服务业,打造“上海之窗”,体现“最上海”的购物场景。

  市委委员们表示,网络枢纽不仅面向全球,同时也要对内开放,目的是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经济带、服务全国。要进一步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头作用,认真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制度创新

  参与国际规则国际标准制定

  《意见》 提出,要坚持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一些市委委员表示,我们必须打造自贸区“升级版”,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体系。

  “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关键在制度规则的竞争。”市委委员、市市场监管工作党委书记阎祖强说,打造衔接国际通行规则的制度创新高地,上海在制度制定和供给上应有所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不是简单的行政审批提速,还包括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包容关爱的人文环境、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等。对待新业态、新经营模式,应当提供“审慎、包容”的服务监管。

  市委委员、青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夏科家说,要继续做好“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也要进一步聚焦产业和企业,做到既要有紧迫感,也要保持战略定力。

  也有市委委员提到,可以借用上海已有的会计、审计、法律等国际专业力量,为上海、为国家打造衔接国际通行规则的制度体系,从而掌握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