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丰楼可以看到远处的现代建筑与近处的老城厢。 (资料)
豫园商城新一轮升级改造正在进行,以现有商业空间为核心的豫园一期将提升“豫园故里”、重塑“豫园漫步”、打造“空中豫园”三大主题场景,未来将与豫园二期一起打造中心城区的世界级城市文化商业旅游区。
豫园商城建筑群肌理结构较复杂,作为升级改造项目组建筑专业顾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董屹深度参与了豫园文化商业团队的课题研究,最近他带领毕业班学生以豫园商城为“标的”做了一场毕业设计。根据项目组工作,以及学生的调研和观察,一些新的想法可能出现在豫园商城未来商圈调改的方案和规划中。
大量观景空间仍有待开发
当董屹带领团队第一次登上悦宾楼楼顶,大家被震撼到了。“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豫园。远眺是浦东陆家嘴林立的高楼,俯瞰是飞檐翘角的豫园商城,两者之间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上海老城厢市井里弄,新旧并置、古今对话。”
不仅是悦宾楼,和丰楼顶层还有一个拥有观景露台的定制昆曲小剧场“海上梨园”。“多年来,游客的游览动线全部集中在地面层。”团队做过调研,90%以上游客并不了解豫园商城三层及以上空间的存在。
“吸引游客驻足拍照的景点集中在九曲桥广场和凝晖路,大量具备绝佳观景资源的空间仍有待开发。悦宾楼楼顶茶座要靠店员在楼下揽客,主要目标是外国游客。”参与调研的同济大学建筑系大四学生成紫玙与孙少白这样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情景。
豫园商城现在的空间布局和客流状态,背后有复杂的历史成因。参与调研的同济大学建筑系大四学生吴庸欢、郭绵沅津说,豫园地区的历史从1292年始建城隍庙开始,逐渐由庙发展为庙园、庙市;1994年,经大规模更新和改扩建,形成现在的豫园商城商业旅游区。以地面层作为主要商业空间的商业形态,符合那一时期的游客需求,构成豫园商城成功商业模式的基础。但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习惯正在慢慢改变。
“每年4500万人涌入豫园,但游客在豫园商城中的游线往往较短,逗留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董屹说,豫园商城的活力与潜力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参观者愿意体验新的景点空间;游客在不同时段对豫园有不同需求,有些游客为避免嘈杂、欣赏更纯粹的场景,会选择夜游豫园。前几年豫园商城进行了一些局部调整,但建筑空间和动线没有太多改变。“单凭现状空间不具有将游客往高处吸引的可能,所以要重新规划空间布局,再进行业态调整。”
实际上,这次豫园商城启动的新一轮调整幅度较大,以豫园商城现有商业空间为核心的豫园一期,将呈现三大主题场景。其中“豫园故里”场景,以九曲桥广场为中心,覆盖南北延伸的豫园老路、文昌路这条动脉,打造可品味的传统街区;“豫园漫步”将聚焦休闲娱乐业态与游览动线的调整优化,打造可漫步的豫园慢空间;“空中豫园”将引入多元化的商业与文化产品,向市民开放多年来未曾开发开放的景观平台及空间。这些场景的实现,都将涉及空间布局调整。
改善高区空间提升活力
豫园商城内的历史建筑并不多。九曲桥一带集中了现有的大部分历史保护建筑。随着南翔馒头店升级改造,豫园商城正逐步推进这一区域的修缮。据悉,豫园还有一座有特色的历史保护建筑——小世界,位于豫园商城东侧的一幢5层小楼,本身是巴洛克风格建筑,建筑通体雪白,楼顶有座“钟塔”。小世界是民国初年由李姓商人建造的娱乐场所,早于大世界。豫园商城正考虑结合小世界的历史和老城厢文化,引入文化演艺和景观酒廊等业态。
豫园地区曾因其“园庙市”三位一体的特殊格局,常有书画善会、花会等在这里举行,城隍出巡从这里出发,说书的、杂耍的,甚至还有动物园。董屹认为,豫园旧时的风貌可在改造升级中体现。比如,豫园商城中现存的一条贯通南北的主要通道——豫园老街与文昌路,是很多游客进入豫园的主路,但老街现有形态与业态比较杂乱,建议强化街区历史主题。豫园老街可打造为庙市主题民俗街,文昌路可打造为进学主题文创街。目前,豫园商城已启动文昌路调整。
高区的景致资源和与之匹配的活动置入,会对游客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建议通过高区空间改善提供新的激发点来提升城市空间活力。董屹建议,打通空间,在高区创造更多公共空间,并设置一些新的热点,以“景”带“游”,商游结合。比如,小白楼楼顶的“白塔闻钟”修缮后,开放高区空间,可能会成为情侣喜欢的拍照点; 悦宾楼高区的景观很好,可打造“豫上沪影”景观平台;在童涵春所在建筑的高区,可结合既有中医博物馆打造中医展售品牌;利用华宝楼、天裕楼等高区的现有园林,改造提升后形成“天街藏园”的空中景观。
在建筑空间上,董屹建议,“现在二楼以上楼层,缺少让人穿行与停留的外部空间,可将原有外墙向内退进,留出开放游廊,这样人可以在游廊中穿行,透过橱窗也能看到内部商业情况。豫园内很多建筑进入高区的通道不显眼,可制造一些条件,把人带到高区,比如建从一楼直通二楼、三楼的外部公共扶梯和楼梯等,还可在相邻的几幢建筑间增设连廊,将整个高区连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