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发现自家的孩子患上了鞘膜积液,就会忧心忡忡:我家的孩子怎么会患上这种疾病?到底应该怎么办?尤其是初为人父人母的,更是多方打听和了解。科技进步带来的是信息来源更为复杂难辨,耳边给你建议的除了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老一辈,还有网络带来的海量医疗信息,家长们不看还好,一看更懵。
虽然鞘膜积液属于男性的常见病,尤其是新生儿及幼儿的常见病,但是对于一辈子见不到几次的普通人哪里分得清交通型和非交通型、原发性和继发性等等不同的细节问题。为了让每一位读者明明白白诊断、安安全全无痛苦治疗,我们在不断帮助大家总结临床研究、普及鞘膜积液诊疗相关知识。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只有患者和家属知道的越多越全面,才能帮助病人准确判断、及时治疗、早日康复。前几篇讲到了鞘膜积液的症状、鞘膜积液的诊断等方面,今天我们讲讲鞘膜积液的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为患者和患者家属,在治疗鞘膜积液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患者能否自愈,是否需要治疗?什么治疗方案最适合患者?是否需要探查对侧?
如果患者有自愈的可能,那就不需要治疗了,否则就有过度治疗之嫌。因为馨德堂前面的一篇文章《鞘膜积液不是治疗越早越好吗?您别说,还真不是越早越好》中就讲到了,婴幼儿原发性鞘膜积液有一定的自愈几率,不用做任何治疗就可逐渐恢复健康。除此之外,我们要考虑治疗的方式,包括西医的治疗(外科手术、局部穿刺、注射药物等)、中医的治疗(内治、外治)和中西医同治等各种的方式。既要考虑能够治愈患者,又要考虑到让患者尽量少的遭受痛苦,甚至不遭受痛苦即可痊愈。再比如,如果选定了成熟的手术方式来治疗鞘膜积液,是不是需要我们手术时探查患病部位对侧的腹股沟及阴囊。因为患者双侧同时患病也是有相当几率的,如果在治疗时同时治疗,可以避免患者遭受二次手术的痛苦。今天我们就从这几个问题开始。
患者能否自愈?
小儿鞘膜积液的形成与鞘突管未闭有关,患者能否自愈,关键在于鞘突管能否在小儿发育过程中自行闭合。可是,不是任何年龄的鞘突管都能自行闭合,其闭合主要是在一定的年龄段完成的,这就涉及到了小儿鞘膜积液何时随访观察和治疗时机的问题。关于小儿鞘膜积液治疗时机目前尚无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随访观察的时限并不确定,但目前有一些研究探 讨了鞘膜积液自行闭合时限的问题。比如我们在《鞘膜积液不是治疗越早越好吗?您别说,还真不是越早越好》这篇文章中讲到的:加拿大的《腹股沟阴囊病理学》中表明交通型鞘膜积液在1至2岁时有可能自愈,所以,外科手术治疗应该在这个时间之后进行。还有,2010年英国的Clarke相关研究指出,鞘膜积液最合适的策略是在2岁前随访观察,如果到2岁时鞘膜积液仍然存在,并且考虑不可能自行愈合的可予以鞘膜突高位结扎术。国际小儿腔镜外科学会临床指南关于鞘膜积液随访观察的建议为:大多数婴幼儿的鞘膜积液都有自行消退闭合的可能,不提倡在12—24月内予以手术治疗。如果怀疑并发了腹股沟疝或者睾丸发生了病理改变,也可早一些手术。持续存在的鞘膜积液超过2岁的,建议手术治疗。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我们的文章《鞘膜积液不是治疗越早越好吗?您别说,还真不是越早越好》。
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对于年龄超过2岁的儿童鞘膜积液患者,其鞘突管闭合的可能性很小,该患者已失去了最佳自愈时机,且鞘膜积液持续存在甚至增大,应予以治疗。
什么治疗方案最适合患者?
咱们今天先只讲西医的治疗方式,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讲解中医治疗方式。鞘膜积液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①鞘膜开窗术;②鞘膜翻转术;③Lord手术;④鞘膜切除术;⑤开放性经腹股沟鞘状突高位结扎;⑥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⑦单纯穿刺抽液减压;⑧穿刺抽液后注入某些药物如硬化剂。
然而,对于鞘膜积液的最佳治疗方法目前尚存在争议。自从1975年开始采用局部穿刺、药物注射疗法后,常见的是复发率高,易出现发热、药物过敏、局部红肿等并发症,尤其是影响生育成为小儿鞘膜积液穿刺或注射疗法最为关注的部分。所以现在小儿鞘膜积液手术中,是禁止采用抽液和注射疗法的。
根治性手术一直是治疗鞘膜积液的标准,wilson [5]等人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成人的鞘膜积液应采用经阴囊切口的方法,儿童鞘膜积液的治疗应采用经腹股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他们发现年龄在10岁以上的儿童鞘膜积液有82.1%是非交通性的,12岁以上的有86.4%是非交通性鞘膜积液。因此,他们建议,对于大于12岁的鞘膜积液患者应采用经阴囊切口处理各种非交通性鞘膜积液,12岁以下的儿童鞘膜积液应采用经腹股沟鞘膜突高位结扎术。在我们馨德堂更早的一篇文章《孩子为什么会得鞘膜积液这种病?儿童原发性鞘膜积液的病因分析》中讲到了小儿鞘膜积液的病因中提到,不论是交通性还是非交通性鞘膜积液,主要原因都是因为鞘膜突未闭造成的。同时,临床中大部分小儿鞘膜积液也都是交通性的,就是鞘膜突未闭合。因此,西医对于这类患者首选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需在腹股沟区切开分离各层组织,破坏了腹股沟管的组织结构。并且由于鞘状突被精索各组织包绕,在分离鞘状突过程中极易损伤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血管(动脉、静脉丛)、输精管、提睾肌等,不能像腹腔镜下鞘突管高位结扎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鞘突管高位结扎。所以,小儿鞘膜积液手术方式采用腹腔镜高位结扎术是最好的选择。这个在我们另一篇文章《美国最顶尖的儿童医院怎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中,也得到了印证:美国的波士顿儿童医院依然在采用经腹股沟鞘膜突治疗技术。鞘膜积液的手术治疗包括两个过程:高位结扎鞘状突及远端鞘膜的处理。
常用的鞘膜积液翻转或切除并不适合小儿,结合近些年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已成为小儿外科公认的术式。由于腹腔镜的局部放大作用,能清晰辨认内环口血管,缝合时可避免损伤精索血管及输精管,与其他方法相比并发症更少,复发率更低。所以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后远端抽液治疗,应作为患儿的最佳治疗方案予以考虑。
是否需要探查对侧?
简单来说,就是假如患儿左侧发生鞘膜积液了,用不用在手术过程中打开右侧相应部位做检查。如果也有发生,就顺手一起给做了。
目前小儿外科医生对于是否要探查对侧腹股沟仍存在争议。可以应用腹腔充气和腹腔镜等方式来明确对侧内环是否闭合。术中探查对侧腹股沟可以发现隐性的鞘膜突未闭和腹股沟疝,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当然也存在不利的因素:精索损伤、伤口感染、疼痛加剧和延长手术时间。但是综合考虑,建议探查。原因如下:①对于小儿而言,对侧鞘突管未闭有很高的发生率;②同时探查及治疗对侧可避免再次手术;③当前有许多微创的方法能探查鞘突管的闭合情况,如腹腔充气和腹腔镜等方式来明确对侧内环是否闭合。
最后,我们给大家的建议是: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多方了解,尽量选择对孩子伤害最小的治疗方式,让孩子早日痊愈。当然选定了治疗方式后,一定要谨遵医嘱,配合治疗。我们在后续的内容中,会讲解具体手术治疗的多种方式,也会和大家分享中华传统医药对于鞘膜积液治疗的独特优势。
参考资料:
[1] 张新荣,陈朝晖等.睾丸鞘膜积液的中医药治疗概况.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008-8849(2018)25-2847-04
[2] 段启新,吴天鹏,等. 小儿鞘膜积液的循证治疗.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671-8852(2013)040618-04
[3] 胡顺胜. 中西医结合治疗鞘膜积液30例临床分析. 哈尔滨医药, 2010, 1001-8131(2010)05-0049-01
[4] 吴阶平,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4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705 - 1707
[5] wi1son JM,Aaronson DS,Schrader R,et al.Hydrocele in the Pediatric Patient:Inguinalor Scrotal Approach [J] ? J Urol,2008,180 (4):1724—1728.
谢谢您的观看,我是馨德堂的张大夫,您的健康朋友。
如果觉得满意,请关注我,了解更多的中医知识,聚焦自身免疫病、鞘膜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