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的快速发展,猪病也呈现种类多、流行快、分布广的局势,主要疾病分别有猪瘟、细小、伪狂犬、蓝耳、乙脑、圆环、喘气病、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大肠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疫、猪丹毒等十几种;如何有效预防和避免疫病发生是保证猪场经营效益的前提, 免疫接种作为规模化猪场预防和控制猪病的主要手段,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疫苗免疫的原理是什么?设计免疫程序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疫苗的种类有哪些?疫苗接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如何建立免疫程序(附示范表)?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免疫失败该如何应对?
一、免疫预防的原理是什么?
疫苗其实是一类使动物接种后可产生本体免疫与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剂,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微生物等代谢产物通过灭活、减毒后按照标准工艺制成;畜禽机体免疫后,可产生对某种疾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设计免疫程序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地区因素。
虽然猪传染性疾病种类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会发生,猪传染病的流行是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所以,各猪场在制定猪场免疫程序时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免疫程序;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当地及周边地区疫病流行的种类、范围和特点,以及本场猪群的发病史。
2、季节因素。
不同的疫病有不同的流行规律或时间,免疫接种可在疫病发生前使动物达到有效抗体水平;像猪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乙型脑炎多发于天气炎热、蚊子活跃的季节,流行性腹泻多发于寒冷季节;因此,应依据不同疫病流行的季节,以及疫苗产生抗体的时间来制定免疫程序。
3、饲养管理因素
一个猪场的管理水平对免疫程序的建立、免疫效果都有特别大的影响,比如饲料的质量、环境温度、饲养清洁程度、猪场周围及内部潜在病原(苍蝇、老鼠、猫等)、饮水干净与否、工作人员与各种运输设备进出场是否彻底消毒等都有关系;应激、营养水平不足、母源抗体过高都会影响免疫应答的形成;所以,只有做到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将免疫效果最优化。
4、疫苗因素
无论是活疫苗还是灭活疫苗,不同血清型是使用不同毒株所制成,例如口蹄疫OA型,O型口蹄疫流行范围最广最常见,其次是A型口蹄疫;所以,在选择疫苗时,必须根据本地区、本场疾病的不同血清型选择相应的疫苗;此外,还要注意疫苗之间的干扰抑制作用,比如支原体疫苗与圆环病毒等,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活苗,猪瘟与蓝耳病弱毒苗,做到2种不同疫苗分开免疫,间隔7天时间为好。
三、疫苗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统计局数据,全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108家,生产的疫苗种类繁多,工艺差别较大,生产的疫苗可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基因疫苗、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多联疫苗、冻干制品、佐剂制品等;灭活苗2-8℃保存,冻干活疫苗一般在-15℃以下保存。
1、活疫苗
活疫苗是在人工条件下促使细菌或病毒失去其强力致病性,保留其繁殖能力与微毒性,可在畜禽体内繁殖,可刺激机体产生系统免疫与局部免疫,以达到长久抵抗疾病的目的。通俗的解释,就是先用无致病性的细菌或病毒,使畜禽感染其病毒,通过自身免疫机制时刻保持较高的免疫水平,达到抵抗外部病原的目的,活疫苗是所有疫苗中,综合效果最好的疫苗。
2、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在生产中要求严格,成本较高,生产灭活疫苗前需培养相应血清型的病毒或细菌, 然后通过化学试剂或高温处理的方式,将其快速灭活,以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制备的生物制品被称为灭活疫苗,给动物接种这种疫苗,可使其对相应传染病产生免疫抵抗力。灭活苗的突出优点是无毒、性能稳定、使用安全、效果可靠且易于保存和运输。
3、基因疫苗
目前我国正在应用或正在研制的基因工程疫苗主要有基因缺失疫苗、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其中常用的是基因缺失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强力毒株中的相关致病基因切除所制备的活性疫苗称为基因缺失疫苗。这种疫苗的安全性更高,有研究表明,除对局部免疫效果最佳外,还具有免疫时间长、免疫性能好、免疫特异性高的特点。
4、单价疫苗
单价疫苗就是疫苗中只包含一种抗原的疫苗, 针对一种疾病进行免疫, 只能对特定的传染性病有效。
5、多价疫苗
多价疫苗就是用同一种微生物中的多个不同血清型菌 (毒) 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由于某些血清型之间能进行很好的交叉免疫, 所以利用多价疫苗能起到联合免疫的效果,可使接种动物获得比较完全的主动免疫保护,比如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苗。
6、多联疫苗
多联苗,可以说是混合苗,由不同微生物的增殖培养物科学组配制成的疫苗;比如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等。
四、疫苗接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每种疫苗都有其最佳的接种途径,正确的接种途径可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同一种疫苗,不同的免疫途径获得的免疫效果也不同,为了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疫苗免疫必须规范化操作,注射前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肺内注射、后海穴注射、口服免疫、滴鼻免疫等。
1、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免疫应选择毛少、皮薄、皮肤松弛、皮下血管少的部位。猪宜在耳根后皮肤松弛处或后腿股内侧;注射前将动物保定好,使用碘棉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接种部位, 最后用干的75%酒精棉球脱碘,然后用手捏住皮肤使其产生褶皱,右手快速将注射器针管快速刺入褶皱底部皮肤内,慢慢推药。
2、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应选在肌肉丰满、血管少、没有神经干的位置,猪宜在耳后颈部或臀部,注射前对该部位使用做碘棉球做消毒处理,保定好后,针头垂直刺入肌肉内,缓慢推药,要保证疫苗确实注入到肌肉深层,遇到流血情况,应根据情况考虑补免。
3、肺内注射
肺内注射部位在仔猪右侧肋骨区域的肋间隙,中间位置于肩胛骨后缘约2cm处的肋间隙处,注射时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后缓慢注入疫苗,该法专用于猪支原体活疫苗的注射。
4、后海穴注射
后海穴位于猪肛门与尾根中间凹陷的小窝部位,进针方向应保持与直肠或脊柱平行或稍偏上方向,以免注入直肠,可用于注射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疫苗等。
5、口服免疫
口服免疫是把疫苗混于饮水或饲料中或直接以灌服的方式于口服下,如猪肺疫弱毒菌苗的口服免疫。
6、滴鼻免疫
滴鼻免疫是用注射器分别滴入猪的两个鼻孔中,期间防止猪呼出疫苗,常用于仔猪3日龄内的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让仔猪呼吸道黏膜较快产生抗伪狂犬病毒感染的能力。
五、如何建立免疫程序?附示范表
免疫程序并不是万古不变的,好免疫程序会展示出科学性、灵活性、经济性,下面根据我自身经验从仔猪、后备猪、肥育猪、经产母猪、种公猪和生产群普免6个方向,交流学习有哪些需要免疫的疾病,遵循一个原则:强制免疫>已发病史>选择免疫。
1、仔猪
哺乳仔猪及保育仔猪常见的疾病有伪狂犬、猪瘟、蓝耳病、喘气、圆环、仔猪副伤寒、链球菌、口蹄疫、流行性腹泻等,现在,为提高猪场效益仔猪被实行早期断奶,一般分为21日龄、28日龄、35日龄断奶;不仅增加了仔猪患病的风险,还需要专业化的设备与护理人员,给仔猪进行疫苗免疫可有效提高仔猪抵抗疾病的能力,下图为仔猪免疫程序:
2、后备猪
后备猪常见的疾病有猪瘟、蓝耳、口蹄疫、乙脑、细小、伪狂犬病、圆环等,集中免疫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细小病毒病与繁殖性状有关的疾病。通常,自留后备猪只有通过初生筛选-保育期筛选-生长期筛选-配种前筛选4个阶段的各项标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后备猪;在保育期筛选结束后即转入育成舍,同肥育猪分开饲养;为了提高仔猪初生重,减少难产的发生,我建议配种体重在110公斤以上的第3个情期或7.5月龄左右开始配种,繁殖性疫病的疫苗在母猪妊娠期间避免使用, 否则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后备猪免疫程序如下(70日龄前同仔猪):
3、肥育猪
保育猪经过后备猪筛选后,未被选择剩余部分进入肥育阶段,6月龄左右或体重120-150kg即可出售;相比后备猪,肥育猪则更多考虑免疫生长相关的疾病,主要有蓝耳、猪瘟、圆环、口蹄疫、伪狂犬、水肿、链球菌和喘气等。
4、经产母猪
母猪妊娠期间,口蹄疫、蓝耳病疫苗不能使用,否则可能引起流产及其它不良反应,主要免疫影响繁殖相关的疾病,主要有猪瘟、蓝耳、口蹄疫、乙脑、细小、链球菌、大肠杆菌、伪狂犬和圆环等。
5、种公猪
种公猪免疫重点同样也是影响繁殖性能的疫病,主要考虑细小、猪瘟、口蹄疫、蓝耳、乙脑和伪狂犬等。
六、免疫失败的原因又有哪些?该如何应对?
1、免疫程序出问题
免疫程序设计不科学,未根据猪场所在地猪病流行趋势和已发病史情况,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抑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造成免疫失败。
2、操作不规范
根据我在猪场的经验,为了追求速度,“打飞针”“一针多猪”现像在猪场是特别常见的,这就会造成疫苗免疫剂量不足或者过量的问题,造成疾病交叉感染,另外针头、注射器消毒不严,也会造成免疫失效;免疫时对仔猪应轻拿轻放,做到快捷、熟练。
3、疫苗本身因素
疫苗的质量不合格,未到正规的防疫部门进行购买,疫苗质量变坏、变色、有异味、发霉、过期、瓶口出现裂痕、药液有结块等现象;密封不严、真空失真或运输、贮存、保管等过程中,接触高温而导致疫苗效价下降或失效,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做到活苗稀释后3小时内用完,灭活苗在开瓶后3天内用完;冬天注射时,应将疫苗用水浴预热到20-25℃,以减少对动物的冷刺激,可以使用手握法、自然回温、热水回温等方法,任何疫苗一年四季都要回温!
4、猪群本身因素
如果猪群正处于饲养环境突变、饲料更换、忽冷忽热、密度过大、饲料霉变或妊娠期等应激反应敏感期;再加上猪群体质差、患病或营养不良,体内缺乏维生素A、C、E或锌、铁、硒等微量元素,则会影响本身抗体的合成。
5、猪群已经处于疾病的潜伏期,免疫还没时间产生抗体就发病的可能;另外,如在免疫前1周或免疫后1周内投喂氯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及磺胺类药物、激素类或免疫抑制药物,往往不同程度破坏疫苗的抗原性或降低动物机体免疫力, 造成免疫失败。
遇到免疫失败,又该怎么做呢?
1、免疫程序优化是必然,其次,疫苗需专人负责保管,活疫苗要求在低温冰冻的条件下运输和储存,一般灭活疫苗需在4℃的冰箱内储存,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疫苗瓶是否破损,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有效日期、使用方法、头份是否记载清楚,要有生产厂家、批准文号和检验号等,以便备查,避免伪劣产品。
2、猪场免疫接种工作必须由熟练的畜牧兽医人员执行,在接种前需对针头、注射器、镊子等器械进行煮沸消毒,准备好碘酊棉球、稀释液、免疫接种记录本和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如果遇到注射后流血,应考虑补免,如果是回流,则可补免一半,猪只表现呼吸加快、眼结膜潮红、皮肤呈红紫色或苍白、口吐白沫、后肢站立不稳、倒地抽搐等药物过敏症状,可立即皮下肌注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1ml/头,没有肾上腺素可用冷水淋其头部3-5分钟、针刺吻突待其恢复,如果呼吸困难,可人工按压腹部帮助呼吸。
3、做好饲养管理、通风换气、清洁消毒、灭鼠灭蝇等工作,提高猪只健康状况,减少猪舍周边嘈杂活动,若遇到猪群应激,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缓解应激;此外,做好猪群抗体水平的检测工作,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对食欲不振、精神异常、体弱多病的猪,短时间对其采取不予以进行疫苗接种的方式。
4、记录免疫档案
通过建立畜禽防疫档案,记录详细的免疫、消毒、治疗等情况,有利于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规范防疫工作行为,提高防疫工作质量。档案内容应包括:畜禽品种、数量、来源,饲料兽药的来源、名称、用量,畜禽发病诊疗情况等等。
5、紧急免疫
猪场猪群已经开始发病时,为了减少损失,可对发病猪群中健康的猪只或看起来没有异常的猪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然后再给已经发病或者精神萎靡、不食少食、躺卧不动、皮肤有出血点、流涎等的猪只免疫,一针一头,防止交叉感染,适当时,可对猪群进行隔离处理。
总之,猪场制定科学规范的免疫程序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免疫接种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猪群健康与否和养殖效益高低;在疫苗注射的同时,还应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清洁消毒、检疫、隔离、封锁、防蚊灭鼠等综合性防制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只有在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免疫效果的最优化,进而实现养猪业的安全、优质、高效发展。
喜欢文章的朋友,欢迎点击关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