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余,余鱼同音。在我们中国人宴席的餐桌上,往往是“无鱼不欢”的。
其中有一种形似菱形,身体扁平,可见黑棕花纹相间的鱼得名“多宝”,二十九年前,来自欧洲大西洋的它一经引进中国,因其刺少、肉嫩、口感甜香、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一跃成为餐桌上的宠儿。
直到现在,在网上搜索多宝鱼,还是能搜出大把的烹饪方法,清蒸、红烧、油泼……琳琅满目,俨然成了家常菜走入每家每户。但很少有人知道,在2006年却发生过一次违禁药用养殖的“多宝鱼事件”。
多宝鱼“大爆”中国市场
1992年,经过长达11年的协商,中科院的雷霁霖院士终于首次将欧洲的皇室鱼——大菱鲆(俗称“多宝鱼”)引进了我国。引进的时候,只有200尾珍贵的鱼苗,经过专家艰苦攻关,直到1999年才终于将鱼苗成活率提升到17%,成功实现了多宝鱼的鱼苗量产。
多宝鱼最初上市并不被看好,也许当年的消费者并没有见过这类“长相奇怪”的大西洋深海鱼,它有过一段遭冷落的时间。然而在“吃货”的中国人中,好吃的食材是不会长期被埋没的。
当时的经销商想尽了法子,又是让鱼入乡随俗改名“多宝多福”,又是努力挤入高星级餐厅的后厨,终于让更多的人尝到了多宝鱼的甜头。
2005年春节前后,多宝鱼的市场批发价能达到56~70元/斤。不仅饭店里大用多宝鱼做佳肴,作为请客吃饭时的一种身份象征,它也走入了条件较好的家庭当中,成为一种美食的潮流。
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闻到了致富路的味道,投入市场的人越来越多,2005年养殖企业的数量达到了700多家,养殖面积500万平方米左右,总产值超过 40 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统计,2003年的时候多宝鱼的养殖总产量为36227吨,等到2005年的时候,已然达成了76884吨的成倍增长,俨然要成为中国鱼市场的“老大”。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预料到“风暴”的到来。
“药残”多宝鱼引风波,各地纷纷下架
市场这么火爆,养殖的数量自然也要快速跟上。在民间不存在什么技术突破,有的只能是养殖面积的扩大和养殖环境的改善。
天然的多宝鱼是在深海里生产的,为冷水性鱼类,人工养殖无法复制深海环境,多宝鱼的得病率也居高不下,只能通过严格的清洁、充氧来控制细菌的繁殖。
当时防止多宝鱼吃多不消化患上肠炎,会用一种叫做土霉素的渔药来防控。土霉素价格较高,一些贪图便宜的养殖户就动起了歪心思,改用一种叫呋喃西林的抗生素代替土霉素,平均一斤呋喃西林可以省下将近10元。
不管池里的多宝鱼是有病还是没病,都会被投入这种药物,试图达成预防的效果。但多宝鱼代谢药物需要至少两年,随着繁殖和时间推移,体内的药残就沉积得越来越多。
毕竟大多养殖户只追求短期效果,养的鱼不得病大量死亡,能卖出去、赚到钱就是好事。他们自己也对违禁药致癌、畸胎等毒性有了解,所以自己不会去吃,但这些鱼流入市场,普通的消费者却对此一无所知。
2006 年11月,东窗事发。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市场食用鱼进行了多项抽检,发现来自超市、批发市场和部分餐饮单位的30多件多宝鱼样品中,药物残留全部超标。
这件事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上海市发布了严重消费预警,国家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也迅速展开调查,山东、江苏、河北、浙江、福建、广东、 辽宁、天津等沿海城市都不能幸免。一时间超标问题频出,各地方政府纷纷下达禁令,山东使用违禁药的三个主要养殖企业被予以停售、监督销毁、罚款等重罚,市场多宝鱼迅速下架,退回的退回,销毁的销毁,以往爱吃多宝鱼的人也纷纷摆手,市价跌至最低9元一斤。
养殖者咬牙,经营者亏损,消费者恐慌,整个多宝鱼产业链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事件平息、市场开始回温
事发之前,为上海多宝鱼市场提供鱼源的养殖企业大多数都是山东企业,事发之后损失最惨重的也是山东,当年有将近10个亿的产业付诸东流,从此一蹶不振。
但在严格的溯源下,各地养殖逐渐趋于规范,监管卓有成效。与此同时,辽宁方为了趁机抢占上海多宝鱼市场,采用打海水井抽取深层岩水的全新方式来养殖多宝鱼,那里的水温比较稳定地恒定在14℃左右,和多宝鱼之前的自然生长环境比较接近,也不容易得病,自然也不需要投放呋喃西林等违禁药。同时他们打出金字招牌,宣传如今的多宝鱼采取和之前完全不同的养殖方式,很大程度安抚了众心。
各类科普也接踵而至,解明“致癌”等很吓人的字眼也是有条件的,只有长时间、大剂量地摄入,致癌风险才会增大。以上海检测出多宝鱼中的硝基呋喃代谢物最高浓度为标准:一个人一天吃一公斤半的多宝鱼,要连续吃两年才会达到致癌的浓度。
多管齐下,众食客们重新念起了多宝鱼的好吃,2007年,多宝鱼的市价重新回到了几年前高峰期的80%左右;2008年,多宝鱼养殖产量又重新达到了05年7万多吨的水平,同时辽宁取代山东,成为了多宝鱼市场的最大供应地。
市场回温,“多宝鱼”又重新站起来了,这对于爱品尝美食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16年活鱼下架是为何?
风波本来已经结束了,然而16年底发生的一件“超市活鱼集体下架”事件,又让消费者重新悬起了心。很多人都联想到了很多年前的多宝鱼事件,猜想是不是吃进肚子里的鱼又出了药检问题。
人心惶惶没有持续太久,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来发布了声明:表示抽检的一千多个的水产品,合格率高达96%多,而且抽检的频率很高,领域涵盖很广,总体状况良好,消费者不用担心。
那么活鱼下架是为何?经过实地调查,北京食药监得出的结论是:将要活鱼抽检的消息保密工作没做好,导致市场进行了下架的自主商业行为。
这也很能说明问题,未检先下架,足可见经营者的心虚。可能市场上还有一些潜规则没有被察觉,检查的结果也不一定能反应全部问题,对于市场上这种负面“自查”,显然还需要制定许多条款来进行规范。
截止2020年为止,全国的多宝鱼养殖量已经达到110984吨,比2005年高峰期时刻还多了4万多吨。它曾因为药物淡出过人们的视野,如今又在更加格的市场审查下重回市场,未来还能走多远?
这件事完全取决于如今加大监管的力度,和提高养殖户的认识上。只有从根本素质上改变,水产品质才能提高;消费者放心安心,品尝美食才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