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大飞机年轻工匠有“必备技”“必杀技”

发布者:丁阳东
导读从运十、麦道,再到ARJ21,中国的民机制造人才曾出现约10年的断层。“要说我们现在制造飞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有经验的人才不够。”一位老航空人曾如此无奈地说道。如今,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的101和102架机成功实现首飞,一群制造飞机的现代化年轻工匠正在位于浦东祝桥的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厂房内迅速成长。“老师傅”带徒弟,传承“精益求精”有人说,一个能独当一面的飞机总装人才至少

    从运十、麦道,再到ARJ21,中国的民机制造人才曾出现约10年的断层。“要说我们现在制造飞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有经验的人才不够。”一位老航空人曾如此无奈地说道。如今,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的101和102架机成功实现首飞,一群制造飞机的现代化年轻工匠正在位于浦东祝桥的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厂房内迅速成长。

    “老师傅”带徒弟,传承“精益求精”

    有人说,一个能独当一面的飞机总装人才至少要有装配6架像 C919这样飞机的经历。又有人说,一位成熟的结构装配技师至少需要10年的工作经验。而在几年前——C919-101架机进入总装阶段时,寻遍整个上飞厂,这样的“老师傅”却屈指可数。C919事业部副主任、总装车间副主任孟见新算一个。

    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在大飞机这样拥有250多万个零部件的高度复杂的制造行业中,师傅的教导必不可少。“没有师傅,我们一开始上手操作时会很痛苦,也会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一位年轻技师向记者感叹。幸好,在中国大飞机事业再次启航时,曾远渡重洋检修飞机的孟见新毅然回到中国,联合几位经验丰富的技师,开始手把手带徒弟。

    带徒弟时,孟见新强调得最多的就是“精益求精”——从锉刀、榔头等工具的收放,到一锤一孔的操作,孟见新都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徒弟。有一次,孟见新的徒弟孟祺菁给C919-101架机的油箱做气密性试验,但最终因漏气点而中断。“我们找了两天也没找到漏气点,想就这样算了吧。”孟祺菁说。孟见新得知后立马拿上手电筒钻进密不透风、油味刺鼻的油箱,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找到漏气点。结束后,孟见新顾不上喝水,转头就开始给徒弟讲解漏气点所在位置以及寻找气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师傅为我们树立了特别好的榜样,也让我们为自己曾经半途而废的行为感到羞愧。”

    除了“精益求精”,在一批“老师傅”的带领下,加班也成了C919总装车间里的常态。例如,在C919-101架机首飞前的“百日公关”期间,主抓系统装配工作的王辉白天梳理前期准备情况,晚上跟进试验,平均每天只睡4小时;孟祺菁也曾为了改装飞机应急发电机舱而连续加班18天不回家……

    “我们并不是为了加班而加班。”孟见新解释,这是我们给自己的压力,“现在中国的民机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不这样加班加点地干,能让中国的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吗?”

    差距是压力也是动力。随着C919-101架机首飞,一批可以独当一面的“80后”新生代技术人员已在“老师傅”们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成为团队领头人。比如,现任C919事业部副主任、总装车间主任郑大勇就是这批“80后”中的佼佼者。

    “知其所以然”,让装配效率升四成

    “‘精益求精’和‘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需要传承,但现在这批能独当一面的‘80后’都很聪明,有冲劲,也有干劲,更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孟见新评价。

    新时代大飞机年轻工匠的特点是什么?“既懂技术原理,又懂现场工艺。”C919事业部综合管理部副部长郭家宁作为其中的一员,如此自我评价,“符合智能化工厂要求的现代化年轻工匠已让工艺员和技师的界限日趋模糊。”

    测试工艺室主要负责C919全机线束的测试,在所有线束安装到位后需要测试1万多条导通关系。在C919-101架机时,这1万多条导通关系的测试周期是30天,但到102架机时,周期已缩短至15天不到。“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做到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C919事业部测试工艺室室主任张皓告诉记者,组里的年轻人都非常积极地去学习大飞机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思路,而不仅仅是知道如何做导通测试。

    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引导下,C919事业部总装车间年轻工匠们的集成测试能力、工艺技术能力等得到显著提高,并且还善于将其他行业现有成熟的技术消化吸收后“跨界”应用到大飞机制造当中,并根据大飞机的特点研发出新的技术方案。例如,电气工艺室通过与设计师沟通改进设计方案,使单台飞机发动机的安装时间从C919-101架机时的近2天缩短到102架机时的3.5小时; 航电调试组也通过优化设计方案使飞机上一处螺钉的装配不再受制于蒙皮的弧度,从而大大提高了装配的工作效率。

    C919总装车间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其车间职工提出的改进创新提案已达1千余条,申报专利24项,使飞机装配效率提升了40%。

    现代化年轻工匠,也会自主研发

    如果说改进制造工艺是优秀工匠的必备“技能”,那么拥有研发和编程能力则是现代化工匠正在练就的“必杀技能”。C919事业部工位管理室室主任于波麾下就有这么一群拥有“必杀技能”的年轻工匠:这4位工艺师和6位技师,在短短3年内自学编程,为C919的生产线插上了一对先进的“数字化”翅膀。

    原标题:

    千余条改进创新提案使装配效率提升四成自学编程为生产线插上“数字化”翅膀

    大飞机年轻工匠有“必备技”“必杀技”

    目前,C919的厂房内已装有4条大的智能装配生产线,但起初由于供应商的限制,这4条生产线不能发挥全部产能,且只能应用于C919机型,无法应用于其他机型,例如ARJ21。“我们班组里这群年轻人不但特别爱学习,还很刻苦,从零开始学编程。与外国供应商沟通也不是很顺畅,了解机器就全靠自己查材料。”于波说。

    通过C919-101架机的研究和试验,工位管理室的组员们攻克了许多技术难点,将智能制造设备的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例如,原先智能设备不进行自动制孔,但通过工位管理室的编程和验证试验,目前这套设备已能实现自动制孔,大大节约了手工操作所需时间。

    “国家提出‘智能制造’的目标让我们看到了前进的目标。”工位管理室的小伙子们笑说。据悉,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整合生产线的智能设备,使一套自编软件可以应用于来自于不同供应商的所有智能设备。“这不但有利于我们的管理,更能降低我们的运营成本。”

    原标题:千余条改进创新提案使装配效率提升四成自学编程为生产线插上“数字化”翅膀

    大飞机年轻工匠有“必备技”“必杀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