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1日电(记者孙丽萍)“‘大雅宝胡同甲2号’不是一个画派,是一圈人,一圈老老小小有意思的生活。”著名画家黄永玉曾如此追忆。居住过叶浅予、戴爱莲、滑田友、李苦禅、李可染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一段传奇,以“文化大宅门”的美誉传世。
29日,由李可染之子李小可策展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传奇”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不仅以详实的文献资料讲述这座文化大宅门的故事,更展出文化大宅门中的“画一代”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吴冠中、黄永玉等的大量原作以及“画二代”们的精品画作,还原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鲜活的文化现场。
大雅宝胡同甲2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处大杂院,最早为徐悲鸿重组北平艺专时的教师宿舍,后改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家属院,这里曾住过叶浅予、戴爱莲、滑田友、李苦禅、李可染、邹佩珠、董希文、张林英、李瑞年、王朝闻等几十位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名家大师。诸多在美术史上堪称经典的画作,也都在这里诞生。大雅宝胡同甲2号由此成为一座“文化大宅门”。
大雅宝胡同总是充满了欢笑声。院子里几十口人像是一大家子。大院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是:看李苦禅耍大刀,听李可染拉二胡,听黄永玉拉手风琴,听邹佩珠唱京戏。数十位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并不相同,彼此却互相尊重理解,共同创造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辉煌。后来,很多大宅门里长大的孩子也投身艺术,使大雅宝胡同的精神气质得到传承。
据李小可介绍,大宅门里的美术家们还曾积极参与为新中国设计形象的工程。1949年之后,大雅宝胡同的艺术家们在中央美院的教学工作之余,很多都参与到为新中国设计形象的历史性工作中。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中,大雅宝胡同的艺术家又聚集在了一起。油画家董希文负责浮雕《武昌起义》的起稿,雕塑家邹佩珠负责手绘制图,邻居滑田友则完成了浮雕《五四运动》的创作,木刻家彦涵设计了浮雕《胜利渡长江》。油画经典《开国大典》也诞生在董希文位于大雅宝胡同的小画室里。
“大雅宝胡同甲2号——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传奇”曾在香港和深圳展出,此次将在上海展览至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