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理石制成的科拉雕像展示了雅典女性之美。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
用红绘法制造的舞乐图瓶画器盖。均 蒋迪雯 摄
只要两件文物的展览如何展出?“典雅与狂欢:来自雅典卫城博物馆的瑰宝”展昨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今起至4月8日在上广博堂展出。上海博物馆从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的诸多藏品中精心选择了两件藏品:科拉雕像和舞乐图瓶画器盖,新春之际迎接中外来客。
此次展出的两件文物中,科拉雕像(公元前520—前510年)高1.15米,由大理石制成。公元前7世纪中叶,随着古希腊文明与地中海东岸和埃及文明的联络与交流,在希腊呈现了用硬质资料雕琢的等身雕像和比真人更大的雕像。库罗斯(kouros)和科拉(kore),意为少年和少女的大理石雕像,是希腊古风时期(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初)第一批独具特征的雕像。在卫城的考古开掘进程中,发现了超越200尊科拉雕像,从而使卫城博物馆这个门类的珍藏量冠绝全球。科拉雕像寓动于静,艺术家经过“古风式浅笑”以及许多成心而为之的“不对称”等细节,赋予雕像生命力、自然态、运动感和共同性,充沛展示雅典女性的典雅之美。
另一件文物舞乐图瓶画器盖(公元前350—前325年)展现的场景与狄俄尼索斯崇敬(酒神崇敬)亲密相关。雅典人善用黑色颜料在瓶罐的白色外表描画人物抽象,这种瓶画装饰技法称为“黑绘法”。大约在公元前530年,雅典人创造了“红绘法”,以陶土的自然白色来表现人物,背景处则着黑色。这件红绘法制造的器物是“莱卡尼斯”的盖子。“莱卡尼斯”是一种带有两个把手的浅底容器,可寄存女性的化装品和珠宝,它往往被作为结婚礼物赠予新人。器盖上描画了酒神手持杖顶缀着松果球的酒神杖,与随从厄洛斯(小爱神)、酒神狂女和萨堤洛斯(半羊人)一同奏乐汲酒,尽情歌舞。在器物完成烧制后,外表还曾着有白色、蓝色和金色,更显华美。
上博此次尝试推出微型展览,并初次以博物馆大堂作为展现空间。为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展体验,除了设置通明展柜外,还在展柜前方做了展现雅典卫城全貌的背景板。展览规模虽小,仅有两件展品,却是古希腊文明极具代表性的符号。两件展品辨别与女神雅典娜和酒神狄俄尼索斯有关,他们都是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希腊神话人物。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馆长迪米特里奥斯·潘达尔马里斯引见,“科拉雕像反映了女神的美,表现出希腊人对神的敬畏。舞乐图瓶画器盖则反映了希腊的酒神崇敬,在古希腊神话中,狄俄尼索斯掌握着能给人类带来欢乐的美酒和戏剧,希腊人最喜欢的是酒。”潘达尔马里斯以为,神话混杂于理想和想象之间,在希腊十分重要。在当下,古神话依然是希腊群众文明的肉体依托。
本次展览是卫城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协作的第一个项目,单方采取交流展览的方式,各从对方博物馆挑选两件展品展现于大堂内。2017年10月28日,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的特别展览“来自上海博物馆的瑰宝”向大众开放。上海博物馆将两件精品馆藏——青铜作品子仲姜盘和书画作品《清江行旅图》送至希腊,在卫城博物馆举行为期半年的暂时展览,展览将继续至2018年4月30日。(记者 钟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