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新闻网

“专精特新”企业擦亮“上海制造”名片

发布者:李夕东
导读“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上海优秀中小企业的代表,已经成为“上海制造”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昨天发布的《2017年度上海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白皮书》显示,上海“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成绩夺目:户均授权专利数量已达20.98件;发明专利授权5755件,占各类专利的17.25%。苦心经营造就尖兵自2011年上海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以来,坚持从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上海优秀中小企业的代表,已经成为“上海制造”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昨天发布的《2017年度上海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白皮书》显示,上海“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成绩夺目:户均授权专利数量已达20.98件;发明专利授权5755件,占各类专利的17.25%。

  苦心经营造就尖兵

  自2011年上海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以来,坚持从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角度,发现和培育一批专注核心业务、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独特工艺技术、具备竞争优势的高成长性企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总数已达1665家。

  上海在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上下足了功夫:企业家培育方面,自2011年起,总计有近1500人次“专精特新”企业家参与在复旦、交大举办的“领军人才浦江培训班”;解决融资难方面,截至2017年底,通过“千家百亿”信用担保融资计划为378家“专精特新”企业发放信用贷款43.9亿元;降低企业成本方面,2017年与上海移动合作,开展提速降费计划,参与该项计划的“专精特新”企业宽带资费较上年度下降60%。

  创新是这批企业能够持续高增长的秘诀。近几年,它们越来越重视在研发上的投入。据统计,1665家“专精特新”企业中有227家企业设立了国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院士工作站,有515家企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或超过10%。统计还显示,在1665家“专精特新”企业中有117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名牌商标等品牌称号。这表明“专精特新”企业对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建设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上有了规划、下了苦功。

  培育更多行业独角兽

  不少中小企业虽然拥有较高的研发能力,但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缺乏头绪,有些不作任何设防,有些白白耗费大量成本却收效甚微,找不到好的知识产权管理方法。报告建议,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补贴或资助不应限于专利年费或相关行政费用,更可以推广到企业间知识产权交易、转让的补贴费用。在方式方法上,则可以参考“服务券”的方式,使之成为中小企业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之间的“创新货币”。

  当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培育更多“独角兽”,成为上海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热点话题。最近频频出现在各大独角兽榜单中的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公司就是上海“专精特新”群体中的佼佼者,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单克隆抗体构建和产业化技术。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复宏汉霖以31.8亿美元的估值雄踞中国独角兽榜第24名,也是榜单中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企业。

  据透露,上海市中小企业办目前正在牵头制定支持高成长性创新企业的行动计划,努力创造一切机会加大政策供给,帮助更多像复宏汉霖一样的上海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

  为打造“上海制造”品牌增添信心

  白皮书指出,近年本市中小企业专利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授权专利数量已占全市专利授权总量的80%。从户均数据看,“专精特新”企业有着绝对优势。

  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葛东波说,从行业来看,授权专利排名前三的是高端制造、轻工及消费品以及精密制造行业。“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已具备相当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上海制造”逐渐转变为“上海智造”的有力佐证,为打造“上海制造”品牌增添了信心。

  在上海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道路上,“专精特新”企业应该有怎样的新作为?市经信委副主任戎之勤表示,“专精特新”企业应该率先走出“高端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之路。共享经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正在推动着新一轮科技变革、产业变革、社会变革,“专精特新”企业要顺应融入潮流的发展,抓住机遇,投入到这些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重大产业项目中去,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同时,要积极加强对外经济合作交流,走出上海,展示自己,让“上海企业”“上海制造”的名片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