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光伏行业情况还是比较尴尬的,如何从里面挖掘出相对比较好的公司,今天要讲的公司,可以给大家一个思路拓展。
尴尬的2022年
最近咱们覆盖了很多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公司,其实都面临比较大的问题,就是:2021年,行业扩产的太厉害了,而且去年市场把行业预期打满之后,目前大部分都处于价格和估值比较高位的情况下,如果2022年行业确实进入产能过剩的状态,会不会遭遇业绩和估值双杀,也就是戴维斯双杀的风险?
这也是过去一个多月以来市场最大的顾虑,也是导致近段时间新能源行业走得很弱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对赛道资产的不确定性,很多资金选择了投向确定性更强的低位板块。
具体到光伏行业来,市场对于硅料和硅片价格接下来要逐步下降,已经形成了共识,而且硅片产能确实是明显过剩的状态,那么后续价格会厮杀到什么程度,不确定性就是非常大的。
所以看光伏的话,硅料硅片环节这个压力都存在,今年还要看光伏行业的话,最好是避开这些产能明显过剩,或者说受益于上游价格下降的中下游。
中下游更安全一点
具体来说,就是光伏组件和下游的运营商。
最好的话,还是下游的运营商,因为它确实受益于光伏产业链价格的下降,但是市场也是有些顾虑的:一方面下游的运营商大部分都是央企或者大型国企市场,市场担心它们的运营效率会不会比较低;另外一方面,也担心补贴退坡后,企业是不是真的能盈利。
另外就是光伏组件,其实组件也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但由于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下降,还是有望带来下游的抢装,所以相比硅料和硅片要好一些。
比如此前分析过的天合光能 《比隆基股份还要安全,光伏组件巨头天合光能,独具渠道和品牌优势》,除了是光伏组件巨头,受益于上游的原材料成本下降之外,还有就是它同时有2C的家用光伏系统产品,并因此建立的庞大的经销商体系和比较强的品牌力。
因为这两年对于分布式光伏系统是非常支持的,之前是整县推进,现在甚至开始喊整村推进了,不过整村推进的结果不好说,毕竟此前农民被很多不良商人的光伏屋顶骗了不少了,不确定还有多少信任度。
但不管怎么说,组件厂商相比上游的看点还是多一些的,也就是2022年,光伏行业的看无硅环节,比有硅环节还是要更好一些的,那么咱们今天就继续讲一个光伏中游的无硅细分领域龙头,它就是中信博。
光伏支架的技术含量高不高?
什么是光伏支架呢?
其实看一张图就知道了,简单说,就是支撑光伏组件的结构,一般是铁的,所以光伏支架行业的公司,也往往被称为是“卖铁的”。
当然了,光伏支架厂商也没有low到行业里说的这么low,毕竟光伏支架要陪光伏组件在风沙、雨雪、地震等各种恶劣环境之下,渡过漫长的25年以上。加上光伏电站设计核心就是结构设计,而结构设计主要靠光伏支架来实现,如何选择合适的光伏支架,对光伏电站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正因为如此,光伏支架也没有惨到真的就是卖铁的,但也别听券商或者其他大V鼓吹的,光伏支架的技术含量有多高一样,那完全是瞎吹的,基本上,把光伏支架当做普通的制造业就差不多了。
光伏支架主要分为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
固定支架就像上面的图片里显示的那样,基本上,光伏电站设计之初,根据自然条件将光伏组件摆好一个太阳光辐射最大的角度后就固定住了,基本不会再动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固定可调式支架,会根据季节光照的不同,进行一些人工的调整。
固定支架的技术含量就非常低了,基本就类似于“卖铁的”,将这行业从“卖铁的”拉出来主要是跟踪支架。
跟踪支架也很好理解,就是可以让光伏组件根据光照情况进行调整,最大限度的获取更多的太阳辐照,提高发电效率,这个还是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的。
使用跟踪支架,前期的投入成本会更高,而且需要承担一些运行风险及后期维护成本,但从最终的发电效率来说,是明显优于固定支架的,可以提升光伏电站的效益。
长期来看,跟踪支架的渗透率肯定是会越来越高的,而且地形越复杂的光伏电站,需求越强。
全球跟踪光伏支架龙头
中信博于 2009 年成立,是国内老牌专业支架企业,跟很多国内的竞争对手,都是组件厂商不同,它就是纯正的支架公司。虽然没有大腿可以抱,但专业化也有专业化的优势,凭借研发上的投入和多年的客户拓展,它倒也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据券商的数据统计:中信博在印度、中东地区市占率较高,2020 年全球市占率达到 8%,位列全球第四、全国第一。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做到国内第一,2020年它也就30亿出头的应收。
净利润更是不到3亿,这个体量相比其他光伏行业龙头,那真是完全没法比。
那为什么今天咱们还是选择了看它,除了上面的逻辑,还有几个其他逻辑。
首先光伏行业的大发展是根基,这也是所有光伏产业链机会的根本。
其次,跟踪支架的渗透率还比较低,现在全球的渗透率不到20%,尤其是国内市场,连10%都没有,后续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是确定性的大趋势。
第三,国产替代化的机会。这也是很多中高端制造业的重要逻辑之一。
另外,就是技术面上了,经过近2个月的一路下跌后,它已经把去年的涨幅抹掉了。按照券商的业绩预测,明年净利润按6亿算的话,对应的PE也就20多倍,不算贵。
不过就像前几天咱们讲的中来股份属于让人又爱又恨的公司一样,中信博也是如此,也是有让人不省心的地方。
中信博的不确定性
首先是业绩方面的大跳水。
公司是2020年上市的,当年的业绩还凑合,但一年后业绩就很难看了,从21年三季报来看,全面低于2020年。
相比下滑还没有太明显的营收,净利润就完全是跳水一般的下降了。
看扣非净利润更让人有窒息之感。
公司给的理由是:上半年上游原材料的涨价导致下游客户的开工意愿率不高,意向订单将延迟至下半年。至于净利润则是上游原材料涨价,以及公司的研发投入增加。
虽然也大部分是事实,但相比行业其他大赚特赚的巨头,不禁让人怀疑它的生意模式和行业地位有多糟糕,它是否能竞争得过像天合光能这样的巨头的支架业务?
其次,去年光伏行业的大爆炸,很大一部分装机量增长来自于分布式光伏,相反,集中式光伏装机量反而有所下滑,而跟踪支架的主要客户却是集中式电站,如果不能在分布式光伏系统取得一些突破,后续这个问题还将持续面对。
第三,管理层让人有点不放心。
不论是核心技术人员王士涛被上交所通报批评超比例违规减持,还是康美药业的判决后,中信博的董秘就提出了辞职,更不要说过去几年应收款的坏账也持续上升,以及三季报后,进进出出的机构投资者,都难免让人对公司后续的发展充满担忧。
不过,现在也没有更确切的证据,表明公司有什么问题,而企业在行业的地位也是实实在在的,在行业整体大发展的情况下,尤其今年光伏整个行业都面临逻辑重估的情况下,调整了一大波后,还是值得关注的。
最好的情况就是等它年报预告,尤其是年报的业绩出来,看看营收和净利润的情况是否能恢复正常。